幸福的烦恼
2013-04-29小鱼儿
小鱼儿
提要:心理专家认为,网购成瘾,是工作生活压力的一种宣泄,“网购成瘾”其实还是一种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成瘾现象越来越多见。这跟社会因素有关,经济条件好转,不像在旧时代能否吃饱饭,能否生存下去都是个大问题;这还跟社会观念有关,当网络购物成了潮流,很多人也要赶上这个潮流;社会发展,人的精神空虚,也是“网购成瘾”的另一个成因。
如果购物者的幸福感取决于所拥有的物品的话,比起和朋友一起逛真实商店,网购离功利主义所谓“最大幸福”的目标显然更接近一些。网购者可以轻松地在电脑前用半个小时完成原本需要花上大半天的购物单。然而,如果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不忍直视的案例
2013 年6月14日,重庆沙坪坝一名28岁的女子李某因网购成瘾难以控制而选择自杀,所幸抢救及时,挽救回生命。李某几乎每年都要在网上购买数万元的衣物和化妆品。但她收入不高,经常透支信用卡,前段时间因为网上促销活动,她又透支了一万多元,感到无法原谅自己,并难以向丈夫交代,最后选择了自杀。
2012年11月22日,苏州张女士因网购与丈夫发生口角,一气之下剁了自己的左手大拇指。原来张女士平时下班后,没事就上网团购,光是“双十一”就在网购上投进了近万元。事发当晚,张女士又坐在电脑前网购,连正在哭闹的女儿都无心理会。夫妻俩为此大吵,张女士冲进厨房,剁了自己的左手大拇指。幸而抢救及时,她的手指被接了回来。
同样是2012年,宁波的一对85后小夫妻,正在如漆如胶的新婚期。但妻子网购成瘾,一碰电脑就控制不住。“双十一”那天,她更是从前一夜凌晨开始奋战,直到第二天中午,下了近二十个单子,花费近2万元,而这些钱都是从信用卡中透支的。多次劝阻无效后,老公一气之下告到法院,要求离婚……
网购强迫症诞生
心理医生介绍,“网购成瘾”的人常常会超出自己支付能力地购物,本质上说就是“购物狂”,这在心理学上叫冲动控制障碍。通常有病态性购物的人会合并其他类型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问题。
“网购成瘾”的人,在购买之前,先会进行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控制不住购物的冲动,最后还是买了,过程中会很有愉悦感,购买完之后可能又会后悔,没有管住自己。这种病态性购物症和一般过度消费不同,过度消费是指超过自己的消费预期,就是钱花超了;但是病态性购物症患者的目的不是商品,主要是对“买”这个行为上瘾。“网购成瘾”的患者以女性居多,她们常常会买大量本身并不需要的物品,甚至当不购物时,人会感到浑身无劲,高兴不起来,总有一种说不明白的“不满足感”。而一旦消费,这些人就会变得兴奋起来,对周围的一件件商品显示出极大的热情,甚至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买下自己喜欢的所有商品。有些人可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有些人可能从食物中获得满足,而网购成瘾患者其实就是从不断的消费中获得满足。
近年来,网络购物以其价格优惠、品种齐全等特点,吸引了不少网民。在享受便捷的过程中,网购逐渐变成一种习惯,伴随而来的,“网购强迫症”正悄然出现。具体表现为一有时间就浏览购物网站,看到打折、包邮就兴奋,不管需不需要,非得买点东西;遇到促销、优惠更是无法自持。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网上购物强迫症的症状主要是以只要一天不上网买点东西心里就难受,生活、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危害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根据心理学的解释,在清醒状态下,我们的情绪与行动之间有个理性自我在起调停作用。我们会对自己说,“这东西我用不上”,或者“我现在没钱”。但在强迫症的情况下,理性自我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成瘾的机制
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网购强迫症的成瘾机制是某一种物质或者行为,作用于人的大脑奖赏效应环路,导致体内的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短期内大量释放,使人获得强烈的兴奋感和愉悦感。由于这种感觉太强烈,使得体验过的人一直想追求这种感觉,成瘾行为就开始形成。专家表示,从某种角度来说,只要是能够改变大脑对外界的感知的物质或者行为,都可以成瘾。所以,任何东西、行为都可构成瘾。
有心理医师发现,网购成瘾其实和购物癖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强迫倾向。容易出现网购成瘾的人多是青年女性、青少年。好发因素是内心空虚、对环境不适应、有交往障碍等。他们享受的往往是网购时精神的亢奋和愉悦,但一旦过了这个劲头,发现买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且信用卡也刷爆了,又会有强烈的失落感。
为何网络购物对女性来说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心理专家分析:首先,因为从众心理的驱使。从众心理容易导致盲目浪费,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群的感染和影响而放大购物欲,偏离了正常的消费目的。其次,出于贪便宜的心态。每次网购都想拼运费,看似省,实则亏。拼运费这一舍本逐末的行为成了网购中最常见的浪费原因。有人花半天与店主磨洋工,只为减免5至10元的运费。购买行为要本着实用、适度的原则,如果为便宜而买,就容易产生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再次,缘于女性缓解压力的需要。现代女性承受着多重压力:工作压力、夫妻关系、人际冲突、生育和职业的矛盾……每个人会寻找不同的渠道为自己解压,购买行为会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愉快感。所以,一些白领女性的网购行为其实是为了享受购物过程,而非实际需要。另一个直接的原因则是网购时不见钱去,只见东西来,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宣泄情绪在里面。其实网上购物的背后是一种心理需要。最后,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不少女性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逛电商网,小到袜子,大到电脑,一律网购。她们几乎离不开电商,常会买些不需要的东西,买完又充满罪恶感,但不影响下一次的购买行为。这种近似强迫的网购行为源于内心的空虚感和无价值感。快节奏的生活,让不少都市女性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网购过程带来的满足感令她们难以自拔。
网络购物相对来说是一种单线条的个人行为。如果网友一旦沉迷于网络购物,喜欢宅在家中,必然会影响与他人的沟通交流。长期足不出户,远离公共空间,会让人丧失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
女性白领如果有网购强迫症,在上班时也想着网购,肯定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频繁的网购容易带来个人经济负担,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有人会抱怨工资太低,进而影响工作态度。
理性戒除“网购瘾”
如果你面临沉迷网购随之而来的“月光”问题,那么你需要转移注意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可以参加一些与自身职业相关的培训,谋求工作收入的增长。
心理专家给出的建议是:“‘网购成瘾是一种强迫症。最根本的还是要找出网购成瘾主观方面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缺爱、缺安全感,那就要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多与人交往,避免精神空虚。最简单的就是少上网,远离电脑。”
如果家里有人发生类似情况的话,更需多一分理解。购物狂通常是因为生活中缺乏自信,自我认同不足的错觉式自恋的情感补偿,多陪她们聊聊天,给予一些生活中的肯定和支持,能够使她们得到身心的满足。如果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今后成为购物狂,那就要从现在开始做起,不要一味用物质来奖励孩子,避免让孩子把物质当成快乐的主要来源,养成不良的价值观及行为。
想戒除“网购成瘾”,首先要应依靠理性的消费观。如果成瘾者能够自我反省,并采取自我克制的措施,减少上网购物时间,则只是有轻度的瘾症。一般轻度的瘾症可以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去现实生活中寻找乐趣,如和朋友多聚会,多读书,多听音乐等,不要让网购成为填补空虚生活、舒缓工作压力的唯一渠道。
其次,要让自己的消费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可以在购物前先列个表。针对购物狂常用的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就是让行为者认清:冲动想买的念头,会导致购物造成后续欠债的问题;让行为者一再从练习中熟悉过度消费和负债的因果关系;学会购物前先列表,把想买的商品分成3类:我想要但不需要的、可能需要的以及我真的需要的,只买所列的东西。
比如你可以在每月初订下消费计划,然后按照这个计划按需购买;同时,你还可以每在网上购一次物,就到银行去汇一次现金,以此来“折腾”自己,然后把汇款单放在电脑旁最醒目的位置来提醒自己理性消费;每天写购物日记,就可以知道今天花了多少钱,有没有买了重复或不需要的东西。
第三,不刷卡少用网银。减少或干脆停止使用信用卡,尽量少用网银,逐渐让自己改用现金购物,即使去商场消费也要尽量多使用现金,并养成消费记账的习惯。
第四,培养运动的习惯。多运动,像走路或爬山,远离商品促销的环境。少看精美的购物杂志或电商购物促销。“图片是天使、实物是魔鬼”的在网购中比比皆是,网络上给出的平面信息,比如“折扣”“尾单”“秒杀”“独家”这类字眼,看起来异常火爆,仿佛不买就亏大了。店主们个个舌吐莲花,态度可亲。但许多就像是原著改编的电视剧,还是劣质的那种。
第五,找一个成熟、克制力强的至亲好友当“拉拉队”。告诉他你碰到的困境,当耐不住购物冲动时打电话给他,请他拉你一把。
第六,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如果你上网购物的欲望不能克制,并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甚至采取借贷的方式上网购物,发展到无法自控,并给生活带来烦恼,说明你已有重度瘾症,建议你及早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如果还伴有严重抑郁症的话,可以用一些抗抑郁药物,可适当缓解购物冲动。但是,仍然要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才能真正有助各方面症状改善。
链接
网购综合症,你有吗?
很多人都热衷于网上购物,因为它便捷、快速、选择范围广。当然,不知不觉中,网上购物已经让你渐渐上瘾。一位十足的“网购狂”经过对自己冷静的“剖析”后,罗列了一系列网购的心理和行为。对照一下,看看你们都有吗?
1、习惯了网购到便宜的东西,在商场看到什么都觉得贵,看到喜欢的衣服或鞋子总想上网去买,慢慢就变成了“抄号一族”
2、在一家网店本来想买一件东西,总觉得一件邮费不划算,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的一起买,于是结果多买了好几件,大大超出了预算
3、用网银付款比掏钱爽快,但一看账单就不爽了
4、总被限时折扣和团购搞得六神无主,有种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感觉,结果买了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浪费了钱财
5、往往看到一件衣服或鞋子,只是觉得好看、喜欢就买了,结果发现没有其他的衣服和鞋子配它,于是又买了和它相关的N件商品
6、东西拍下后会严密跟踪快件进程,恨不得马上拿到手里
7、拆快件是一件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啊
8、总被一些跳出来的广告框或其他买家的分享吸引,一些畅销的单品就这么收入囊中了,其实有的也不太适合自己
9、店铺里满**包邮,就非得凑够那个包邮的数才觉得合适
10、看到喜欢的商品不立马拿下,心里就会不踏实,总觉得会被别人抢走似的
11、网银里面没钱了,就琢磨着能不能货到付款
12、网购多了,总会观察路人哪件衣服是网购来的
虽说在网上能淘到不少便宜的好货,但是买多了也并没有起到节约的目的。一句话,冲动真是魔鬼!
延伸阅读
网购促销:天上掉下的“大馅饼”
调查发现,一些网民在某一个购物网站、某一个商品品牌上花了很多钱财、时间和精力,成为“网购狂人”“刹不住车”的原因——可能他在某一个购物网站、某一个商品品牌上的优惠券还没有用完,因此只要这个网站、这个品牌推出新的优惠活动,他就会不假思索地参加。
面对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网购狂欢节”,网民一定不要被热情洋溢的网络页面冲昏了头脑。买东西是为了使用,消费者在购物前应冷静计算购物成本,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件商品,或者不妨给自己定一个每周、每月的网购预算。
另外,网购有可能成为隐形的陷阱。这种陷阱,既指可能遭遇到假冒伪劣商品,也指盲目消费、非理性购物的冲动,为此,网民网购更需要理性。商家善于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煽动买家的购物欲望。心理学家表示,网民需要学习掌握“购物心理学”,让自己的消费回归理性,避免“冲动消费”。
卖家永远比买家精明,比如网站“1元秒杀”“充100送100”这样的事,几乎和“天上掉馅饼”式的奇迹无异,出现的概率极小,可能只有千分之一,作为商家,肯定会在宣传上夸大“奇迹发生”的概率,如果网民不冷静思考就盲目相信,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就只能充当“千分之一”的分母了。(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