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音字

2013-04-29冉保山

南北桥 2013年9期
关键词:多音字汉字文字

冉保山

【摘 要】多音字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语言内部语音系统与意义系统(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这对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多音字 语言现象 文字 汉字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14

一、多音字的意义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的多音字,并不完全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语言的识记的障碍。相反,它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首先,它减少了汉字数量。作为一种表意文字的汉字,一般说来,是一音、一形、一义,即有多少音,多少义,就要有多少形。这就造成了汉字的一个严重缺点:符号的形体繁多,不便于掌握。而一字多音,虽增加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却又不增加汉字的个数。这无疑是大大减缓了语言发展过程中语音和文字之间的矛盾。它同当前简化汉字中的废除异体,也是相一致。汉语这种一字多音现象,至少还得延续到汉字为拼音文字所取代之前。

其次,它增强了语言的表述作用。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标记,并不只是消极被动的表现语言,而是能动的运用许多手段辅助语言去交流思想,如重音、语调、节律、音调等等。一字多音,就是不改变表意符号,而仅仅利用音节或者四声的变化来表现内容的变化。这正和语言的日益丰富与日臻完善的总趋势相符合。

所以,对于多音字,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是缺乏辩证观点的表现。在实践中,只能导致被动、懵懂和事倍功半。而从科学的高度来认识其产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端正态度,则是攻克多音字难关的前提。

二、多音字的变化规律

多音字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语言内部语音系统与意义系统(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这对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1.标记不同词性的字出现多音。

如“的” ,作结构助词时,由于在句中不做任何独立成份,所以只能读成轻声de;而作为名词众矢之“的”时,由于充当了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或宾语),故读成了dì;以“的” 为词素的副词“的确” ,虽仍是和助动词一样的虚词,但由于成了句中起强调作用的状语,所以不能也无法读成轻声,且又不能与名次相混,便自然产生了第三个音dí。由此可见,词性的变化,导致了句中成分的变化,而句子作为语言的交际单位,必须通过一定的语调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思想。在用同一汉字表达不同词类时,只有用多音方法才能表现各个词类的不用语法功能,避免语意混淆。这种由词性不同而导致的多音,是语言结构的语音系统必须适应意义系统中的语法意义的结果。

2.标记同一词类中不同词义的字产生多音。

由于词不仅具有语法功能变化的词类兼用特征,而且具有多义性,因而使得标记不同词义的同一汉字必然产生多音。这种多音虽然不能改变该词(或词素)的词性,却能准确地区分词义。比如“芥”字,由于读音的不同,使得它的合成此刻已表示两种不同的蔬菜:jiè菜、gài蓝菜,而它所表示的都是名词词素。再比如“降”字,由于读音的不同,使得它的合成词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行为:自上而下的动作,jiàng落;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战胜,xiáng服,等等。这种多音,是语言结构意义系统中的词汇意义必须通过声音系统来物质化的结果。

3.其它几种情况导致的多音,这一项也基本属于前两项的范畴,因其情况比较特殊,有必要单独加以说明。

(1)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导致多音,大都属于名词或名词词素。

(2)地名、水名,由于读音依据当地习惯,而一部分书写时却与其他事物通用一个汉字,而两者又要有所区别,因而产生多音,更有甚者,是甲乙两地使用同一汉字标记,只能用不同的语音来区别。这是语言形成的地理条件所致。

(3)汉语的姓氏用字,有的来自动植物名称,有的来自其他方面,一部分改变了读音。

古今读音并存的现象在作为专有名词的古代人名用字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多音字的产生,是语言形成的历史因素所致。

三、多音字的掌握

研究了它的变化规律,会使我们更好更快地掌握它,但规律本身还不等于方法,要想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应注意方法。对于多音字地掌握,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1.最宜整体把握。不宜个体识别,即遇到多音字是,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一个读音,而因就势找出全部读音,仔细体会这些异读音是属于前述哪种规律导致的,然后一一对应掌握。

如“着”字,是音较多的一个,很难记准记全,但依据这种方法,即可一下掌握:高zhāo(名词),火zháo了(动词),zhuó重(副词),看zhe书(助词),(是词类不同导致的多音)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把多音字的音变与原因、规律直接联系起来,从而能够在理解中识记,且又把全部读音放在一起比较,有利于差异不大的读音的辨析。

2.从词的搭配上掌握。如果知道了多音字的几种读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又不会分辨,可以通过所搭配的词入手。如“重创”敌人和“重创”奇迹,根基后面的词可知,前者显然是指“狠狠打击”,后者当为“再一次造出”之意,因而也就能够较易地领悟出其读音上的差异:前者为“zhòng chuāng”,后者为“chóng chuàng”。犹如两组词“地壳”、“甲壳”和“稻壳儿”、“蛋壳儿”、“脑壳”中的词素“壳”字,根据其合成词的其他词素,我们可知:前者为书面语,应该为qiào;后者为口语,应读为ké或kér。

3.掌握一些读音的局部规律:

(1)结构助词、语气助词都读轻声,而作用其它词性时则不是这样。如地、罢、底、哪等的读音。

(2)一般说来,无论是为了区别此行还是为了区别词义而产生的多音,如果语意联系较密切时,大都只是改变音调,而音节不变。

(3)口语多为单音词出现,并常带儿化韵,而书面语则不然。例如“蔓”字,口语常说“爬wànr”、“瓜wànr”,书面语里常出现“màn延”、“màn草”等双音词。

猜你喜欢

多音字汉字文字
认识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你会读多音字吗?
多音字也能出糗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