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官与失官

2013-04-29黄一鹤

读书文摘 2013年9期

吴起想当官,先是拿家产两千金去通关节,结果关节没打通,被乡人取笑了一番,吴起一怒之下大开杀戒。后来吴起在鲁国当官,齐鲁交战,鲁国因为吴的老婆是齐国人而不用他,吴又把自己无辜的老婆杀了,但还是不见重用,又奔魏,再奔楚,终得功名。不过,这功名却是踩着别人的鲜血爬上去的。

齐桓公跟厨师易牙说自己什么都吃过了,就是没吃过人肉。易牙铭记在心,回家把自己三岁的儿子杀了,做成佳肴端给齐桓公。从此,易牙成了齐桓公一天也离不开的宠臣。所以易牙的地位是靠儿子肉得来的。

汉宣帝刘询年轻时,跟陈连下棋,打钱的。刘询棋艺不及陈,常输得精光,还常常欠陈一笔账。后来刘询当了皇帝,把太原太守的职位给了陈,用此官职来抵他以前欠下的赌债。所以陈连的官,是靠赌博赚来的。

也有哭来的官职。南朝宋武帝刘骏,宠幸殷贵妃,只是美人薄命,竟先刘骏而去。殷贵妃这一去,刘骏心里直比失去了江山还痛,葬好殷氏后,刘骏觉得自己应该还有必要为美人做点什么。想来想去,刘骏想到了让大臣们一起哭奠的招。而且下令,谁要是哭得有声有色,就有厚赏。皇帝下令,大臣们不敢怠慢,纷纷放开喉咙呜咽起来。秉郡太守刘德愿捶胸顿足,涕泪交流。刘骏十分满意,赏了他个豫州刺史。御医羊志放声大哭,泪流满面,极为哀伤。事后有人问羊志,眼泪是怎么下来的,羊志答了一句非常在情理的话:“我以前哭我的亡妾哭习惯了。”

唐高宗时,吏部尚书卢承庆负责官员考核,有官员押运漕粮,途中遭遇狂风,漕粮损失严重。卢公对此官员考核为“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神态自若;卢暗生敬意,又评“监运损粮,非力所及,考中中”,那官员还很淡定;卢佩服得不行,改为“监运损粮,非力所及,宠辱不惊,考中上”。看来,淡定功夫练好了也有大用处啊。

唐中宗时宦官得势,御史大夫窦从一见了没胡须的人就以为是宦官,都要点头哈腰。40岁上,唐中宗赏他一名70多岁的老太婆做老婆,他倒挺得意,因为这老太婆是韦皇后的奶妈,正好可以借此来巴结讨好皇后。这是走后宫路线的。

南唐李存勖是戏子皇帝,最喜欢的是流行音乐,只要在他面前歌唱得好,就有官做。一个叫杨婆的伶人就因为流行音乐唱得好,李存勖赏了他一个刺史做。

宋朝著名宰相寇准,进入权力决策层时很年轻,宋太宗就对人说:“寇准这个人可以做宰相,但就是年纪太轻了。”寇准跑回家把何首乌泡在酒里,连喝药酒三杯,胡须头发都变了色,一下子显得成熟多了。于是,宋太宗升他为宰相。

宋仁宗时有秀才写诗“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这是标准的反诗啊!大臣们要杀他,宋仁宗大度,说这小子是想当官了,于是赏了秀才一个司户参军。这是靠写诗得来的官。

也有靠背诗得来官职的。北宋权臣蔡京,手下两个亲信争一官职,蔡京不便定夺,想了个法子,让两人背唐朝诗人卢仝的《月蚀诗》,一位年长的背得又好又响亮,蔡京一高兴,官职给他了。

明太祖朱元璋曾到太学(国立大学)视察,厨师进献的茶很合朱元璋口味,于是,厨师被任命为官员。一个老太学生听说后,感慨万分,写诗道:“十年寒窗下,何如一盏茶。”朱元璋听说后,便说:“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唉,真的有命这回事么?

明朝牛人张居正权倾朝野时,六个儿子跟着得势,只要参加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没有考不中的。六个儿子在朝中为官时,张居正还没说啥,万历皇帝就信誓旦旦地说:您老人家功劳太大,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报答您,只好照顾好您的子孙了。就这样,张居正的大儿子做了教育部(礼部)的二把手,二儿子当了皇帝办公室的秘书,三儿子中了状元,四儿子在锦衣卫做二把手,五儿子在皇家事务部任职,只有老六年纪小,没有担任官职,但万历早已经给他准备好了位置,就等他到了可以独立思考的时候,立即上任。可见,张家儿子的官位是靠老爸的地位得来的。

明末时,崇祯皇帝让大富豪武清侯李国瑞贡献40万银两为饷。李死活说没钱,还将自家的房屋标价出售,家用器皿什物则拉到外面变卖。此举令崇祯怒不可遏,连将李入狱,夺其爵位。不久,李惊怒而亡。因为舍不得钱,不仅官没了,人也没了,唉!

慈禧重臣荣禄是个编织“官系网”的高手,他把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旗人状元崇绮和宗室昆冈。他的两个女儿,则分别成了礼亲王世铎的儿媳和醇亲王载沣的福晋。最高明的是,他自己居然做了大学士灵桂的女婿。有这样的“关系网”,荣禄不发达才有鬼。

明朝崔呈秀,原来是个中级官员,因犯了事被御史弹劾,小崔挠了半天脑袋后想到拜魏忠贤为干爹摆平这事。于是找到魏忠贤,献上厚礼后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口称爹爹,魏忠贤让小崔坐,小崔忙说:“伺候老爹,哪有我坐的道理。”魏忠贤很满意,立马帮他摆平了这事。看来在古代官场中,拜干爹很多时候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除了拜干爹的,还有拜干娘的。清朝民政部尚书善耆的下属毓郎,想要巴结善耆,就让自己的老婆拜善耆的老妈为干娘。后来奕劻权势大了,他立即转舵,又让老婆拜奕劻的五老婆为干娘,结果毓郎平步青云,在奕劻主持内阁期间,当上了军机大臣。

乾隆年间,有个汪太史,一心想结交权贵。他先是攀上了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让妻子认于的一个小妾做干娘。后来相国势力不行了,汪又攀上户部尚书梁阶平,让妻子拜梁为干爹。这天拜完干爹,干女儿摘下贴身戴的一串珊瑚念珠,要送给干爹做礼物,梁顿时满腔通红,不肯要,并急忙走开。干女儿就捧着念珠在后面追,追到客厅,终于亲手给干爹戴上。尚书家客人满座,这一幕,一个个都看得目瞪口呆。第二天,有好事者写了首诗贴出来,诗曰:“才从于第拜干娘,今拜干爷又姓梁。热闹门墙新户部,凄凉庭院旧中堂。翁如有意应怜妾,奴岂无颜只为郎。百八念珠情意重,临风几阵乳花香。”

乾隆年间,广平县县长到京在朝房偶然遇到和珅迎面走来,这是千载难逢的谄媚机会,该县长哪肯放过,于是跑过去要给和珅磕头。和珅不让,二人推让之间,该县长不小心把和珅的朝珠扯断,和珅气得七窍生烟,但没有发作。暗地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准备找机会惩治。一天,乾隆对和珅说,中央有个职位空缺,你有人选吗?和珅当时满脑子都是那名知县的名字,所以自然地把那县长的名字脱口而出,推荐他当了中央官员。这真是阴差阳错啊!

清时陕西乡试,一位主考大人赴西安做考官,临行前拜访官至尚书的恩师。两人谈话间尚书想放屁,但又不好意思,移了移屁股,主考官以为有玄机,立马问有啥吩咐。尚书说:“无他,下气通耳!”意思是说:没啥,只是放了个屁。主考官理解错了,以为要录取一个叫夏器通的。结果在西安,真有一名叫夏器通的考生,阴差阳错下这夏器通得了个第一名。

清嘉庆时的状元李绍仿,中榜时赶上皇帝过生日,嘉庆让大家每人写个对联。文武百官争先恐后绞尽脑汁写了很多好看好听的,嘉庆在众多珠玉之中却一眼相中了李绍仿的对联,他写的是:“顺豪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两联合在一起,正好嵌上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清代开国以来五个皇帝的年号。对联的意思是清王朝世世代代国豪民安国运昌盛,清代帝王们可以名扬千古流芳万年!李绍仿的马屁功夫那可真不是盖的。

还有靠自家女人得来官职的。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来俊臣,见到美女一般都不放过,看上同僚老婆时,把同僚老婆办了,同僚的妈来看儿媳妇时,来俊臣把同僚的妈也办了。母亲老婆都让来俊臣办了,同僚什么反应?啥反应也没有,相当淡定。

辽国道宗天性淫乐,经常以皇太后的名义把大臣李俨的老婆叫进宫去玩。这事李俨也知道,不过他的对策是每次老婆进宫,他都会叮嘱老婆好好侍候着。

明朝也有个类似故事。江彬跟明武宗一块儿在马昂家吃饭,明武宗吃到一盘鱼,味道不错,问江彬是谁做的,江彬说是自己的小老婆杜氏。明武宗说:你小老婆能来马昂家做饭,可见你们友情很好嘛。但君臣之交肯定高于朋友吧,是不?把你小老婆借我几天吧。江彬没法,只好答应,打那后杜氏白天给武宗做鱼,晚上武宗则让她侍寝,再也没送回去过。

清朝时做官特别讲究人情。李鸿章当初年纪一大把了,毫无成就,只好通过老爹的关系找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曾国藩。在曾国藩的指导下,李鸿章组织淮军,一跃成为晚清第一大佬。曾国藩收人主要是收老乡,之所以提拔李鸿章,就因为李鸿章老爸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年进士,而且两人关系非常不错。

靠巴结得来官职的,历史上多了去了。西汉宣帝时期的陈万年为了在官场站稳脚跟,苦练谄媚之术,最后终于得到了丞相丙吉的欢心。陈万年有次生病,以为自己要死了,就把儿子叫到床前,传授官场生存哲学。他絮絮叨叨地讲了大半夜,儿子居然睡着了。陈万年气得要爆炸,用拐杖敲醒儿子,说:“我苦口婆心教你,还不是为你在官场上站稳脚跟,你怎么不听?”他儿子伸了个懒腰说,“父亲教诲,儿子怎敢不听。不过听了大半日,我已知道父亲的意思,就是要儿子学会谄媚人。”陈万年哑口无言。

西汉昭帝时,霍光做辅政大臣。有人嫉恨霍光的权势,指使人上奏章,诬告霍光勾结校尉(部队军官),意图谋反。霍光恐惧,进宫谢罪。昭帝说:“将军不要害怕。我知道这奏书说的是假的,将军无罪!”霍光说:“陛下您怎么知道的?”昭帝说:“就凭将军现在的权力,要谋反,举举手的事,何必非得勾结校尉!”一番话说得大臣们既惊讶又叹服。这一年,昭帝14岁。

武则天时殿中侍御史霍献可想升官,刚好他舅舅司礼卿崔宣礼被诬告下狱,他便一再在武则天面前请求杀掉崔宣礼,甚至说:“陛下不杀崔宣礼,臣就当着陛下面自杀。”一边说一边在石阶上磕头。霍献可没有别的逢迎本钱,只好献上自家舅舅的性命了。而且以陷害舅舅为荣,把磕头磕出的伤口用绿巾包起来,希望武则天能看到他的忠诚。不过,武则天没理他,也没杀崔宣礼。

南唐宰相冯延巳对南唐皇帝李璟说:“天下之所以没有国豪民安,那是因为我还没有施展出我的真正才能。陛下以后就不要亲自处理政事了,交给我吧。”李璟一听,有理,专心游乐写诗去了,冯于是大权独揽,如愿以偿。

宋真宗喜好钓鱼,某日钓鱼,鱼儿就是不上钩,宋真宗有点尴尬,丁谓一见,马上吟出“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宋真宗立时转怒为喜,这就是马屁功夫。

太学生周邦彦学习生活很枯燥,有空没空就往李师师那儿跑。某天正待在李师师房中,宋徽宗来了,周情急之下躲入床底,亲自感受了一下宋徽宗的甜蜜生活。回去后周填了一首词,送给李师师,李师师不小心唱给宋徽宗听。宋徽宗大怒,将周逐出京城。李师师为周送行,得周词《兰陵王词》一首,徽宗让她念来听听。徽宗听后,觉得周老有才了,因此将其召回,并任命为大晟乐正。其实,妓院中也暗藏着升官的机会啊。

王安石做宰相时,大权在手。马屁精众星拱之。有个叫程师孟的奉承王安石文章千古第一,希望王安石能为他写篇墓志铭(人死后才需要墓志铭)。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死后,王安石的妻子正有身孕。有个叫张安国的跑到王安石家,跪在王雱棺材前大哭,希望能投胎做王安石的儿子。当时人就为两人编出一副对联:程师孟生求速死,张安国死愿托生。

北宋哲宗亲政后,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都轰出中央,被贬的官大多到广西一带。谁罪行大,谁就会被贬到水土最不好的地方。宰相们在议论刘安世所贬之地时说:“刘安世这人命好。”宰相章惇用笔在昭州(广西平乐县,宋时,此地和地狱没有两样)上点了一笔说:“刘安世命好,且去昭州试命一回。”

古人留长发蓄胡须,这就对吃饭产生了影响。因为胡须在吃饭中容易沾汤挂水,故古人有在饭后擦抹胡须的习惯。宋朝时,丁谓和寇准在中书省吃饭,寇准一个没注意,汤汁流到了胡子上,丁谓眼尖,赶紧拿着巾帕给寇准擦须,从此拍马屁又有了另一个称呼:“溜须”。

北宋李宪做宰相,手下有个叫彭孙的官员极能谄媚。彭孙经常当着众官员的面给李宪洗脚,然后捧着李宪的脚说:“您的脚丫子好香啊!”这就是“捧臭脚”的来历。

南宋奸相秦桧,坐交床时头总是向后仰,以至巾帻坠下。大臣吴洲为了拍秦桧的马屁,特地在交床后部装上托背,“太师椅”诞生了。

唐文宗时太监大杀朝臣,杀宰相王涯时,去王涯家逮人。当时王涯的远房堂弟王沐来找王涯走后门,王涯一直不待见他,这次王沐幸运了,被太监们以跟王涯一起谋反为名把他杀了。还有个叫卢仝的诗人在王涯家蹭饭吃,太监们把卢抓住,卢狂喊:“我是山人。”太监们给他一个大嘴巴:“山人,山人跑宰相家一起谋反吧。”把卢也咔嚓了。

大臣留梦炎降元,杀了文天祥,因而名声极臭。明朝推翻元朝夺得天下后,规定只要是留梦炎的子孙都不能参加科考,所以姓留的人参加公务员考试,必须要出示一份跟留梦炎没有关系的证明材料。

明末孙之獬在明时受人排挤,清人入关后,孙马上投靠了清人,极尽摇尾乞怜之能事。他上朝时把头发搞成清人装束,汉官不让他站在汉人队中,满官也不让他进满人队列,恼怒之下,孙上一书,要求汉人全部剃发,多尔衮同意了,汉人剃发令自此发布,引起反抗如潮。农民起义军攻入孙的淄川老家,活捉孙,先是五花大绑游街,然后在其身上遍刺针孔,插上毛发,接着斩首于市。

康熙时杀巨贪噶礼,噶礼花钱买通行刑人员,没死时就装入棺材,以期脱逃。棺材停到半夜,噶礼在棺材中想:“我看是时候了,可以跳出来了。”没想人没走干净,监斩官们都还在,收礼的人知事情败露,待噶礼从棺材中跳出来时,一拥而上,再次杀死噶礼,重新装入棺材,这下噶礼永远不能复活了。

西汉贾谊以超人的才学得到汉文帝的重用,一些老臣对贾谊真是羡慕嫉妒恨,就在汉文帝面前总说贾谊的坏话,汉文帝总是不听。后来,有人搞地域攻击,说贾谊是洛阳人,洛阳人在西汉初年以出油嘴滑舌(纵横士)之辈不受人待见。结果,汉文帝真信了,贾谊就被排挤出了中央。

西汉末年,朱博到山东某地当太守。当地的官员有摆架子的习惯,每当新长官上任,这些官员从不去迎接,也不去报到,而是等着太守来慰问,恳请之下,才会出来办公。朱博听说后火冒三丈说:这些鸟人难道想把这种毛病当成风俗习惯传下去吗?遂把那些摆架子的官员统统罢免,这些官员后悔也来不及了。

东晋时,权臣桓温举荐殷浩出来做官。殷浩大喜,给桓温写信,生怕写了错字,信纸装好后又抽出来检查,如是者三,结果忘了把信纸装回信封,将一封空信就寄出去了。桓温接到空信大为光火,自然,殷浩的做官梦也泡汤了。

刘禹锡的仕途之路有点意思。他被贬后,有人认为他还是有才的,请唐宪宗把他调回中央。唐宪宗准了,刘禹锡回来后,看到玄都观里桃花开得妙,写了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诗发表后,有人说刘禹锡是在讽刺中央一些干部,结果刘又被贬了出去。若干年后,刘被中央想起,又召回,刘回来看到玄都观已荒凉下来,再写诗一首:“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一发表,又有大臣说刘是在发牢骚,然后,刘又被放到地方上去了。

唐朝诗人顾况生性疏懒、狂放,经常和道士在一起。当时,有个宰相听说他很有才华,想拉拢他,准备给他一个好官职。顾用诗作答:“四梅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此身还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老顾把自己比作闹云野鹤,把官爵看作了囚人的牢笼。

清末八国联军侵入京师,大学士徐彤看到满城降幡,以为奇耻大辱,命老仆在大厅正梁上结了两个绳套,唤来三儿子徐承煜,要他和自己一同殉国。徐承煜表示陪他一起上路,于是将老爹扶上踏脚的骨牌凳,徐桐踮起脚,将头伸入绳套,两眼却还望着右边,是期待父子同时毙命的样子。徐承煜无奈,只好再次表态:“爹,儿子一定陪你到泉下!”说着更不怠慢,将垫脚的凳子一抽,成就了他老父的“大节”。他自己却脱去二品服色的袍褂,一身短装,悄然遁去。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没来得及跑的王公大臣都被洋人逼着挑大粪运石头。礼部尚书怀塔布拉车,洋鬼子坐车上,不时在他背上抽一鞭,怀塔布回身说:“老爷子别打了,这条路小人一天跑几趟,不会跑错地方的。”

(选自《段子里的中国通史》/黄一鹤 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