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分类法的广泛应用初探
2013-04-29吴兰香
吴兰香
2013年广西新课程改革,笔者有幸参与在第一线。对比新旧教科书,以及一年半的高中化学教学经历,笔者深刻的感受到分类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虽然必修1第二单元第一节专门讲物质的分类,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此没有切实到位的应用。物质分类是新课程化学教学的又一亮点,它完全脱离了以往的教材内容体系,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它打破了以往教材体系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一条主线。在这样的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分类的方法,用分类观的视角,从共性出发去学习化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根据分类法应用的知识不同把它分成下列几种类型: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类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与性质、溶液等。在其中有化学独有的专业术语,独有的理论。虽在教科书中采用一些类比使一些抽象、复杂的化学概念变得容易理解,但仅仅是一个概念的理解和学习。而现代社会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类法不仅很好的解决了这种问题,且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的世界观。
如:笔者在教学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时,把物质的酸碱性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一种两极转换的共性分类。而后在盐类的水解这节新课时,往届教学学生非常困难的记忆溶液的酸碱性,且很难理解。而这届新课改的学生极其踊跃的上讲台说出了他们的理解:如醋酸显酸性,对应的醋酸根离子显碱性。这和高一时学习的如Na显还原性,Na+则显氧化性是一样的原理。其余同学也高声呼应,纷纷举例说出他们对此的理解:氨水显碱性,铵根离子显酸性。且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弱,碱性越弱。如醋酸酸性大于碳酸,则醋酸根离子的水解能力小于碳酸根离子,相同浓度的醋酸钠和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
从他们的表达中我认识到了这种共性分类科学思维方法的应用已深入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中。
二、无机元素化合物类
无机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在旧教材中还有族的概念,可以此类推。在新课改的教科书中是单个元素的学习,这更需要建立分类的学习方法,才能由此扩展到整个元素周期表的常见元素中。常见一些新课改的课例喜欢列一个化合价和元素种类的二维坐标图。但仅仅是罗列,在教学中几乎没有应用此坐标图的精华——共性分类推演法。在新课改的教学中笔者引用了很久远的初中课本中的八圈图,好好的理清了各类物质的通性。并且在金属钠的学习中一一对照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知识上有的化学方程式,还推导出很多课外书上的。
而后笔者在教学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整个课堂几乎交给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上讲台列出了每一组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可能性质,他们的起始语一般如此:因为它属于某某类,根据此类物质的共性,我们推测它也有某某某性质。后半节课学生分组交叉做实验验证他们的推测。
分类法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优势一览无遗。通过共性的学习,也更加突出了特性。如学生对于金属钠的活泼性,铝元素的两性,铁元素的变价反而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这届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推测,更长远的是在往后的一生生活中的分类共性预测和特性的辨析。
三、有机化合物类
在学习了一年多化学之后,学生已经建立了一套无机学习的方法。初遇有机习惯性的用无机的一套来学习。很多碰了一鼻子灰,然后感叹有机太难学了。在新课改的选修5第一章第一节就给了学生很好的学习方法——官能团分类。结构决定性质。这里的结构对于有机来说最适用,就是官能团。即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有什么样的性质。只要把每种官能团具有的性质分类熟悉,则高中有机化学性质相关题目驾轻就熟。
如:笔者在讲解有机推断题的习题课上。先给出一个复杂的有机物推断它的性质。贯彻寻找官能团的分类思想。而后在有机框图题中,先引导学生不忙着写出整个有机物的结构,而是先根据题意得出它可能的官能团。
这届学生广泛认为有机好学简单。从这更加反映出分类法在有机化合物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四、化学实验类
化学离不开实验,而很多实验有相通之处。如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中,新课改省略了很多气体的制法。而习题中出现时怎么去思考呢?我引导学生先把已学的所有实验室制法列出来,利用分类的方法对他们进行逐一分析。
这是学生通过分类法分析得出的结论:
1、实验室制取气体如果是单质一般用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化合物一般用复分解反应;
2、实验室制取气体如果易溶于水一般用固态物质制取,其余一般用溶液反应。
而后请分析实验室制取SO2、HCl的反应原理。根据同学们的结论立即得出应用复分解反应,且固态物质。因为他们都是化合物且易溶于水。没错,实验室制取SO2常用固态Na2SO3和浓硫酸,制取HCl常用固态NaCl和浓硫酸。
通过这次分析,学生学会了主动应用分类法把自己疑问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进行分类。学会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分类法可广泛应用于教学,不仅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掌握分类这一科学思维方法。知识可以遗忘,素质却长远起作用,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