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能力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培养与应用

2013-04-29刁艳

东方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设计事物

刁艳

在传统的建筑学教学体系中,着重强调设计方法和技法的培训,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创新思维对于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建筑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调动和激发创造主体自身内在因素将是建筑设计教学重要的研究内容。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普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建筑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传统的建筑学建筑设计课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缺少个性化、多样化,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另外,受我国传统的教育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体制中单一逻辑思维方式,不敢对现有结论和答案提出挑剔和质疑,不敢别出心裁地提出新的假设和构想。进入专业学习之后,其作品更倾向于对现有成果的模仿与复制,考虑问题比较片面,更多的是对功能的解决和形式的堆砌,缺少整体的思考与创造性的设计。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筑学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积累专业基础知识

创新思维是建筑师在理性地分析建筑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某种外界的刺激或启迪而产生突发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设计师首先对建筑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来作为创新思维的素材库。另外,建筑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涵盖极广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科学、技术、文化、经济、历史等多个领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使学生学会广泛的摄取知识,为灵感的迸发做好准备。

2.2培养感知能力

要培养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首先使设计者对于环境、空间、造型、行为等诸多方面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建筑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化的训练,使学生具有的对形式化的空间与环境的敏锐感觉。要达到这个目的仅通过传统教学的训练是不够的,要创造出全新的建筑空间,首先必须对空间环境有充分的体验和理解。只有知道什么是美,才能创造美。在建筑设计教学的实践中,应加强训练环节,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

2.3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的特征是根据对同一事物产生反应的多样性,从而推想出各种各样的假设,但是究竟哪种假设所形成的方案最适合、可行和最经济、节约,需要运用复合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对全体方案进行分析。由于任何事物都有着许多不同方面,不同事物间也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自然界纷繁复杂,各种事物之间却存在着诸多的相似性。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建筑创新思维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形式。其关键就是在研究此事物时,不要光盯住单一事物自身的情况,要善于从事物的形态、结构、机理、内涵、属性、发展变化规律得到启示,借以充实事物的科学发现。

2.4 培养创新性思维表达能力

提出具有创造性的建筑构思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针对这个目标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也就是把设计目标物化为某种建筑意向。尽管这些目标很富有新意,但如果不能实现,不把他们物化为建筑语言,那么这些目标就只能算是一纸空文。建筑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有语言文字、图示、模型等。语言文字作为设计者思维的载体,有着方便、简单的优势,建筑设计教学中,有些学生总是用语言去形容他想象中的建筑是如何精彩,却迟迟不能将它们落实成具体可行的方案。语言文字无法细致的描述和传递建筑复杂的空间、功能、形体等信息,纵有再好的创意,如果不知道如何表达,最后的设计成果也不会成为优秀的创造作品,更为直观、丰富的图示语言成为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表达的主体。另外,建筑模型是一种三维空间的表达,弥补了二维图示语言的不足,开拓设计思维,深化发展构思。所以,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如何用建筑的语言表达思考过程和结果。

3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与措施

3.1 改变命题模式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中,往往使用的都是假设题目,学生不能进行实地调查,不能更好的理解题目,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封闭式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所以首要的问题是改变课程命题模式,增加真题假做或真题真做的训练,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和调研,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思路,了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的差异,从而产生人文设计理念,创造出适合的设计方案,提供一个直观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3.2 重视引导学生

建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创造能力。设计出的建筑作品是有生气和具有不同特点的,并且不是单一的。在设计课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构思能力,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创作能力或禁锢学生的设计思路,应采用包容的态度,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提倡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题目,要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力,避免出现设计作品千篇一律,或只是对知道教师的喜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注重对学生潜能的良性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注重教学过程

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方案构思、草图到正图三个阶段。教师通常以最后的正图定成绩,导致学生产生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思想,更多地关注于图面表达,无法理性地进行深化方案。所以,我们应该在保证结果的前提下,充分地重视过程训练,强化过程认知。培养学生的设计理性思维习惯,包括设计意念的生成,设计问题的求解,设计形式的创造,设计表象的物化。将教学分成若干部分,严格控制各个环节,每一步设计都要求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有利于鼓励学生个性化和富于创造性的学习,由重视结果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环节。

3.4 开放教学形式

注重开放教学(学习交流、公开讲评),突出教师引导教学,提倡师生之间互动,强调学生之间交流,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活跃了思想,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践,与社会接轨,打破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加强与外界的交流。

40结语

创新性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建筑师应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点建设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革新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体系等方法,使学生在建筑创作时合理运用创新性思维,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参考文献:

[1]周榕,粟德祥.建筑教育中有关创造性问题若干误区的探讨.建筑学报,1997,5

[2]孟建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我国建筑教育问题谈.时代建筑,2001增刊

[3]许蓁、袁逸倩、李伟.激发创造活力 寻求特色教育——试谈教育心理学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时代建筑,2001,8

猜你喜欢

建筑学建筑设计事物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美好的事物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奇妙事物用心看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