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栽培技术
2013-04-29张凤琴
张凤琴
1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要求不严。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要选择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
2选用良种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良肥相配套,以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优质夏玉米应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如龙单13、龙单16、龙单8、“合玉17”等品种。
种子精选。选用粒大、饱满、具品种特性特征的杂交种作种子,机械或人工选粒,除去病斑粒、小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种子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率不高于13%。
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浸种、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等。
足墒播种。足墒播种是保证苗全、苗齐的主要条件。适当增加播种量,以保证适宜的种植密度。
播种深度适宜。一般壤土墒情好的地块,播深以4~5cm为宜。黏土或土壤过湿时,播种宜浅,以3~4cm为宜。底墒不足,特别是砂土、砂壤土应增加到6~7cm。播种宜深度一致,群体出苗整齐一致。
3合理密植
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受各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适宜密度时,应根据上诉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才能达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合理密植就是解决单位面积上的穗数问题。合理密度的确定受品种特性、自然条件以及土壤水条件的影响,早熟品种,发育期较短,株型清秀,植株较矮,种植密度可适当偏大一些;直播种植每亩可达4000株左右。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可适当大些,每亩可在4000-4500株左右。就同一品种而言,密度高低则要由所要求达到的产量来定。有灌水条件或雨量充足的地块种植密度宜密,无灌水条件,降雨又少的旱地种植密度宜稀一些。
4田间管理
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玉米长到3~4叶必须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病留健,一般4~5叶定苗。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晚不蹲早,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然后进行中耕。在玉米刚抽雄时,隔1行去1行或隔1株去1株雄穗,全田去雄1/2,以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从顶叶抽出1/3或1/2,在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及时将雄穗拔除。最好将先抽雄的植株或弱株、虫株的雄花去掉,地边几行不要去雄,去雄时切忌损伤顶端叶片。在玉米盛花期如遇大风、连续2 d以上阴天、雨水多及高温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宜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边采粉边授粉。把采集到的新鲜花粉,除去颖壳后,用毛笔蘸取少许授到雌穗的花丝上,也可把花粉装在小竹筒里,用2~3层纱布或丝袜封住竹筒口,把花粉筒对准花丝轻轻拍打,使花粉均匀落在花丝上。
5病虫草害防治
锈病和大斑病、小斑病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间隔7d,连喷2次防治。种衣剂包衣,防治苗期病虫害;在小喇叭口期(第9~10叶展开),用1.5%辛硫磷颗粒剂和细砂按0.25∶1.25的比例混合,混匀后撒入心叶1.5~2.0 g/株,防治玉米螟。播种后,墒情好时可直接喷施40%乙·阿合剂3.00~3.75L/hm2,或33%二甲戊樂灵(施田补)乳油1.5 L/hm2加72%都尔乳油1.125L/hm2对水750 kg进行封闭式喷雾;墒情差时,于玉米幼苗3~5叶、杂草2~5叶时喷施4%玉农乐悬浮剂(烟嘧磺隆)1.5 L/hm2对水750 kg喷雾,也可在玉米7~8叶使用灭生性除草剂20%百草枯(克芜踪)水剂对水750 kg定向喷雾。
6收获期
玉米籽粒乳浅消失和苞叶干枯、松散,表示玉米完全成熟,是收获适期。过早收获对玉米产量、品质均不利。早收玉米籽粒不饱满,含水量高、商品品质差,同时籽粒产量下降10%以上。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在收获时应及时将发现的病果穗剔除,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消灭菌源,防止种子带菌及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