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3-04-29孙晓波
孙晓波
北方地区属于高寒地带,是大豆的主产区,也是优质,高质大豆的发源地。如何更好更快地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如下介绍。
一、整地
大豆种植方式可分为平播与垄作。在平播大豆地块又分为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与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18-20厘米,耕深一致,误差为±1.5厘米;耕幅一致,误差为±4厘米;回垡一致,立垡与回垡率小于5%,并做到不重耕,不漏耕。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少于5个,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春整地要做到翻、耙、耢、压连续作业。
二、种子处理方法
种子播前应进行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5%。
种子包衣。播种前用已登记的大豆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二条叶甲和根腐病等病虫害。
三、播 种
1.播期。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我县可在5月1日-10日播种。
2.播法。用垄三耕播机或2BT-2播种机播种,小行距10-12厘米。
3.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一般公顷保苗27-32万株。
4.播种质量。种、肥分箱,不混合,播后种、肥不接触,不重播,不漏播,不断条,播种均匀,播后及时镇压。
四、合理密植,并搞好植株株行配置,保证在较理想的群体状态下,使个体发育健壮,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矛盾。
五、田间管理
1.及时移栽、补种、间苗、定苗。如出现缺苗断垄、疙瘩苗,应在第1对真叶长出后尽早移栽。若苗量不足以移栽,应及早补种。要按照品种要求的密度间苗,一般在大豆齐苗后进行。
2.适时铲趟
保质保量搞好三铲二趟。在大豆幼苗拱土时,实行铲前趟一犁,或垄沟深松。在大豆幼苗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头遍铲趟。苗高10厘米左右,进行第二遍铲趟,趟成张口垄。10天之后,进行第三遍铲趟,深趟多培土,趟成四方头垄。铲趟过程中的伤苗率要小于3%。大豆生育后期拔除田间大草。
3.追肥。当大豆生长较弱时,开花前结合二遍地铲后趟前根际追施氮肥,每公顷追施尿素45-75公斤,追肥后立即中耕培土。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进行叶面喷施,并根据缺素状况加入微量元素肥料,如硼砂、钼酸铵、硫酸锰、硫酸镁、硫酸锌等。
4.化学除草
根据杂草种类采用播后苗前施药或茎叶处理。秋施药,应在秋季温度稳定在10℃以下,土壤湿度适宜(以翻地不结块为准),先翻耙平地后,边喷药,边用机车牵引圆盘耙耙一次,耙深10~15厘米,待全田施完药,再与第一次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耙地一次。禁用长残效除草剂。
5.中耕管理:在大豆生育期内机械中耕3遍,第一遍中耕在大豆出苗期进行,第二遍中耕在大豆3片复叶时进行,第三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
6.节水喷灌:依据大豆需水规律,实施膜下滴灌、节水喷灌,喷灌强度20-30毫米,要求井水增温达到18℃以上喷灌。
7.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灰斑病等病虫害。
7.1大豆蚜虫:达到防治指标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公斤/公顷防治。
7.2食心虫:在防治适期内,用2.5%敌杀死乳油0.375-0.45公斤/公顷或5%来福灵0.225-0.3公斤/公顷防治。
7.3 大豆根腐病:八一农大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拌种,用种子量的1.5%;2.5%适乐时拌种,用种子量的0.2%。
7.4大豆灰斑病:在大豆花荚期,用80%多菌灵微粒剂0.75公斤/公顷防治。
8.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或25%多菌灵等农药进行灌根。隔7d一次,连防2~3次,采收前7d停止用药。操作方法按农药使用说明书。
六、适时收获
一般在9月下旬开始。人工收割在豆叶基本落净,豆荚黄褐色,豆粒歸圆时进行,收收获要在上午,减少炸荚。联合收割机收获应在大豆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变硬,摇动植株豆荚有响声进行收割。人工收割晾晒后,要及时脱粒,尽量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