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方法探析
2013-04-29文燕
文燕
[摘要]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探索出提高阅读水平的途径,以求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途径;创造能力
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水准的高低。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确实存在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等弊症。
1.教师对教材理解不精深。有些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细致深入,粗枝大叶;有些教师过度依赖教学资料,不能独立研读教材,迷失自我,未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有些教师不能从学生角度把握文本,偏离教学主线。
2.阅读过程中教师越俎代庖,冲淡学生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说,阅读其实是与文本对话,是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获得认知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对文本理解,冲淡了学生认知体验,弱化了学生的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情趣,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3.新的教学手段使用不当,忽视语言积累。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教学学习方式之一。但是,课堂“小组讨论”往往只流于形式,使小组合作探究成了课堂的装饰性道具。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上,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如果一堂课表面上五彩缤纷,但是有些活动脱离正常教学内容,课堂被花样繁多的活动割得七零八碎,阅读教学便失去了自我,课堂成了“闹戏”表演的舞台。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途径
1.扫除文字障碍,打开阅读之门。阅读文本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阅读过程中会有字词障碍,需要边读边想,把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利用查工具书、师生交流等方法解决所画的疑难字词。只有读懂了文章内容,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巧设思维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本和学生特点,巧设思维情境,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使教材变为“学材”。联系上下文,激发学生兴趣,升华感知,使其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教师的正确引领是非常重要的。
(1)恰当置问,巧妙点拨。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这一手段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对话文本,感悟文本。
(2)重点突破,直击核心。抓住重点,开门见山,导入阅读核心,撞击学生心灵之钟,激起其探求欲望,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3)科学评价,激活阅读。教师应紧紧秉持课堂评价这一法宝,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激活其情绪,创造美好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提高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之中。
(4)读练结合,相得益彰。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5)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丰富阅读的内容。恰当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强学校的阅读氛围,丰富阅读生活,拓宽阅读领域。
三、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
1.点燃发现欲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发现动机,激起其创造欲望,学生就会在文本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2.借助语言文字,铸造学生的创造精神。语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读说写都离不开创造。语文学习以大量阅读为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固有生活的经验,离不开想象,学生只有通过阅读对文本信息重新组合,才能理解文本内容,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3.开启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想象对学生学习具有补充深化的功能。对于文本的结局有想象余地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猜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新结局。在此过程中,既开启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也能得到培养。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