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型本科“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探索
2013-04-29孙立峰杨德云
孙立峰 杨德云
“主体性”教学要求在应用型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侧重教学思想,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用型本科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主体参与现代教育理论明确主张“教学就是服务”,要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确认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强调课堂教学任务由传授知识向教书育人转变,由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统一方向转变,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主体性”课堂教学就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主动、充分参与,是以培养学生个性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一、对“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理解
学生的主体性核心是能动性和自由个性。现代教学方法追求与学生学习规律的一致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的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学习、能动发展的过程。现代课堂教学方法把智力与情感统一起来,教学中重视学生知情智力的统一,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马斯洛指出:“健康者的认识、意动和情感主要是相互合作的,而不是对抗的或相互排斥的”。
“主体性”课堂教学重视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二、“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1.现代师生关系
师生间建立起父母、朋友、良师的关系,这是进行“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关键,情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做到“知之深、爱之切”。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师生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要建立起“人人都能成才”的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学会宽容,要以理服人,采用“顺式”教育教学,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的现代教学理念。
2.以学生为本
现代教学理论中的主体型参与和IS09000标准中的“以顾客为关注点”“全员参与”原则,都在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教学服务和参与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是倡导“人人都能成才、侧重个性培养”的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方都主动、充分参与到教学全过程。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要为学生个体成才和就业进行教学教育服务。
3.大学生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课堂素质教育教学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人格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学理念。
三、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智能结构
高等教育提供的是一种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的课程教学是学校的主产品。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素质)必须按学生、学校和社会、政府的需求来确定。
课程目标设定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突出多样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首先,依据国家关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性人才的总要求。其次,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的具体要求。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注重个性化教育,要有层次;第三,为学生适应多变的就业岗位需求。
2.时间结构
首先,要明确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学生参与设置教学环节。其次,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要求周密安排教学环节。
3.知能结构
知能结构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可分为理论知识、情感和操作技能三大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把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任务有计划地列入课堂教学的知能结构中,并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之全部实现。
优化知能结构的主要方法:一是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的思维合拍,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适应于“学”;同时使“学”适应于“教”,实现师生思维同步,提高认知效率。二是要弄清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同时还必须注重“备学生”,摸清学生的“底”,以便进行适当的填漏补缺、“温故而知新”。
4.信息结构
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播、反馈、再生和升华的过程。首先,因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信息活动必须围绕它展开,在“学生——教材——教师”的课堂结构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节链接设计,必须保证教材的中心地位;其次,要正确处理信息,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及时调控,形成反馈和矫正过程的良性循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第三,设计适当的导向预案、教学效果检测方法。
5.训练结构
训练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包括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训练结构设计要点:一是要在设计训练内容上下功夫。其次,要科学设计训练的内容、方法,选择和设计的题目和操作项目要有现代工程、行业背景。第三,要精心选择训练方式,周密安排训练步骤,合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进行“主体参与”各课型的综合应用实践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提出:“一切教学形式都是相对的,他们各有长处和短处,都具有本身专门的特点和最适用范围”。因此,在“主体性”课堂教学中,要依据课程特点、学生水平、教师授课风格特点、教学物质条件等因素,注重进行各种“主体性”课型(如案例型、项目型、讨论型)的恰当组合,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形式与方法的优点,使教学方法联系有机组合;教师要重视通过态度和行为来感染学生、使用多媒体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学生潜意识参与学习、强化学习的愉悦感,并将这种情感化为显意识。使潜意识转化成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当前学生间的文化知识、素质修养差异越来越大,因此,进行“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对学院教风、学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以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课堂“侧重个性培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就业层次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史根东.主体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谭明富.主体性教育现实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3]郑伟国.主体性教学的特点与操作.教海探航,2005,(8).
[4]胡蓉.高水桃主体活动探究式的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南昌高专学报,2006,(6).
[5]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