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趟过一条艰辛的河

2013-04-29杨欣朱丽群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3年9期
关键词:卡片笔者班级

杨欣 朱丽群

学生屡犯错误,班主任多次教育,但学生仍然“屡教屡犯”。这番景象,时常出现在每个班级里,也常呈现在每位班主任面前。笔者针对此类学生,提出了四个层次的转化策略。希望借此能够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化“屡教屡犯”为“痛改前非”!

一、语言修正改变行为

(一)从“我以为”到“我错了”

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首先要从规范学生语言开始。这里讲的语言规范不仅仅是指文明用语的问题,那是最基本的要求。笔者所指的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用语都必须规范。学生犯错时,一问到原因,都喜欢用“我以为”三个字开头,后面的话可想而知就是一些掩耳盗铃的借口而已。所以,笔者在全班宣布禁止用“我以为”,而改用“我错了”作为被问及犯错原因时的开头用语。笔者也在随后的班级管理中不断督促他们加强这方面的意识。现在,学生一旦犯了错,都会先说“我错了”,再陈述犯错的原因。看起来只是替换了三个字,但在学生的心理上却是一种敢于面对自己错误的心理定势替换了想方设法找借口的心理弊病。

(二)从“不小心”到“故意的”

学生不说“我以为”而改说“我错了”只是一个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并正确面对自己犯错,从而杜绝挖空心思去找借口的开始,要在行为习惯上真正地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本来就是来学习如何成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受很多历练,其中也不乏会在诸多诱惑中迷失方向而犯错。如果一点都不给机会,那就太不尽人情了。笔者在处理学生问题之前就明确态度:“对于同一个学生犯的同一个错误,只有两次犯错机会。第一次我可以当你‘不知道这个事情,所以犯错;第二次我也可以当你‘不小心,所以又犯了错;但第三次我就认为你是‘故意的,那我就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种管理方式非常有效。究其原因,有这么三点:第一,帮学生找好了理由,就杜绝了学生再去找理由的错误做法,有利于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第二,两次犯错机会是一种宽容的要求,对其在犯错是一种威慑,是一种“攻心为上”的策略。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共同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案,并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提供方法纠正行为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屡教屡犯”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冷静冷静再冷静,除了从语言上给予心理暗示外,我们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

(一)给予满足法——自讨没趣

有些学生的脾气特别倔,好言好语相劝收不到好的效果,严厉的批评更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于这类学生,可以采用“给予满足法”。

有一次,在笔者的课堂上,其他学生都很认真,唯有A学生拿着笔在本子画来画去。走近细看,原来他正在画画。当时笔者非常生气,本想把他的本子撕掉,并狠狠地批评一顿。但转念一想,这样治标不治本。于是,笔者强压心中的怒火,用手敲敲他的桌子,示意他把东西放起来。课后听其他同学说,A在其他课也经常画画。于是,笔者把他叫进办公室对他说:“你很喜欢画画吗?”他不做声,轻轻点了下头。“喜欢画画是好事,从今天开始,给你布置一个作业,你每天都画两张漂亮的画,按时拿过来给老师检查。但不能在上课时间画。如果真不想听课,想上课画也可以,事先和老师打个招呼,到老师办公室来画。”这样,以后没看见他在上非美术课时画画了。

(二)提供选择法——知难而退

用“强制”的方法,把“屡教屡犯”的学生“驯服”,学生表面是妥协了,但内心还是不服的。因此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时,可以采用商量、谈论的语气,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换意见和看法。

比如,班级有几位学生的坐姿不规范,怎么也纠正不过来。对此,笔者就让他们做选择题。

① 想继续上课,就要坐端正。

② 如果真的不喜欢坐,就站着上课。

③ 真坐不住,可以向老师请假回家休息。

做了这个选择题后,学生上课时都有意识地坐好了。跟“给予满足”法相似,这种方法的目的也是让学生用另一种方法满足了自己的“愿望”。

(三)承担后果法——过错与责任同在

大部分学生“屡教屡犯”的原因是自制力较差。因此,在他们做错事后,要引导其承担后果,让其知道对自己做的事情要负责,有了过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样,他们下次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有所戒慎。

比如,我们班有两个学生经常搞恶作剧。有一次,在一堂信息技术课上,他们故意删掉了其他同学做好的幻灯片。当信息老师跟笔者说这件事时,笔者大吃一惊,心想:这两个学生真够胆大妄为的。这两个学生的恶作剧做过很多次了,批评、检讨也写了不少了。如果同样处理,显然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笔者想,这次应该让他们体会一下搞恶作剧的后果,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笔者先不批评他们,只是告诉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要向对方道歉,并问问他们的幻灯片是怎么做的,要帮同学一模一样做好,还要通过对方的“验收”……事后,笔者再找他们谈话,告诉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后果,不管你做了什么事最后只能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干的事情自己负责”。从这次的教训中,这两个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四)故意冷落法——此时无声胜有声

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总是经常受到班主任的批评,长此以往,他们对“批评”就产生了“免疫力”。因此,笔者觉得在他们犯了错误之后,作为班主任,不必急着处理这件事,应当先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自责的心理体验后,再进行适当的批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有被肯定和被重视的需要,如果明显受到老师的冷落,必定会极其痛苦。在这过程中,他们会自然冷静下来,然后反思自己,并且会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等到他们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此方法若能巧妙用之,肯定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内心感化影响行为

教育学生要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层。开启他们尘封的心智。因此,对“屡教屡犯”的学生,贵在不断引导学生明“理”。

(一) 榜样式——懂得“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道理

平时,班主任要多引导“屡教屡犯”的学生去读名人励志的故事。可以有选择地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联系比较紧密的人和事,对他们进行榜样熏陶。比如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从小口吃,但他并未被这种致命弱点带来的情绪压倒,坚持每天跑到海边,或爬上高山,在舌头下含着小石头,高声演讲。经过刻苦练习,他后来终于成为大演说家。也可以在班级里开展搜集名人故事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搜集一个故事,然后进行筛选,挑选一些典型的名人故事装订成册,供学生阅读。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写读后感比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懂得“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道理!

(二) 商讨式——杜绝“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现象

在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时,如果班主任没有充足而恰当的理由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自己去反思、领悟,而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去改正,那么,很多学生就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更严重的会发生“顶牛”现象。但是通过商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白做这件事情的害处。

有一段时间,笔者发现班里流行玩游戏卡片,有的学生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玩,做作业便敷衍了事。于是,笔者把所有的卡片一律没收。但后来经过调查得知,还有一些孩子依旧偷偷地玩,比如在家里玩,下课到操场玩……反正逃着教师玩。笔者想,这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于是在一堂班队课中,引导学生围绕“游戏卡片”展开讨论。首先,笔者用委婉的语气和学生说:“同学们,近段时间,老师发现同学们很喜欢玩卡片,老师虽然禁止了,但有些同学依然对它情有独钟,看来这卡片的魅力肯定很大,这节课,老师允许你们玩卡片,你们开心吗?”这时,有几位学生在沾沾自喜。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讨论玩卡片的好处。大部分男生觉得玩卡片的好处是:好玩,开心。这时,笔者对学生说:“既然卡片给大家带来这么多好处,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全部提倡玩卡片,玩卡片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行吗?”这时,班长举手了,“老师不行啊,这样的话,有些同学就会忘了完成作业……”紧接着,许多同学都发表了意见:“老师,这样有些同学早自习的时间也会玩了。”“很多同学会把玩卡片当成学习的。”……这时,笔者借机引导学生把玩卡片的“利”和“害”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深切地明白了玩卡片的好处只有一点:好玩,而害处却有很多。

四、行为强化养成习惯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孙子兵法》如是说。笔者觉得,这也可以用在引导“屡犯错误”的学生上。

(一) 师疗法——重在干预

班主任处理事情的方式多次运用就会成为习惯,习惯的巩固就成为一种标准惯例。当班级管理成为一种标准惯例的时候,任何对班级有认同感的学生都会按着这样的标准去执行、去衡量自己的行为,其实也就发展成了一种班级文化。怎么才能达到呢?笔者个人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紧盯”与“汇报”。

紧盯,也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做成一个专项来抓,要“单项考核”。汇报,就是要让学生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要向班主任就进度作汇报,也就是不断地反馈,直到问题解决并得到巩固为止。比如,有一个学生老是迟到,笔者就把“如何让他不迟到”做成一个专项来“盯”,而且要从一开始就“紧盯”。先是分析迟到的原因,甚至是原因的原因,因为有时候表面的原因绝不是真正的原因。什么闹钟没有闹醒,本来醒了又眯过头等等都是表面的原因。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对时间缺乏管理能力,再深究才找到真正的原因——原来是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晚上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样的生活习惯怎么能不迟到呢?而迟到以后带来的系列问题也就很可能成为恶性循环。所以,找到真正原因才能找到“紧盯”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要越小越好,最好就在一个点上,因为越小越好抓,越小才越好盯,也盯得越紧。接下来,笔者在与这个学生深入沟通以后,让他在心理上先建立起老师能帮助他一起克服网络游戏的诱惑的信任感,并不断加强他克服诱惑以后可以获得多么美好前景的一系列联想。在行为习惯上,通过家长的帮助完成,并要求他每隔几日主动找笔者汇报这几天的成果以及带来的好处。最后,这个学生就再也没有迟到过,成绩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对于迟到问题可以这样处理,对于其他问题这样的方式也同样有效。

(二)自疗法——贵在自律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是为了不管”,这是每个班主任追求的目标。对“屡教屡犯”的学生,应该从心理上、行为上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学会自律。采用“自疗法”时,先引导“屡教屡犯”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分析,明白错误事件背后的原因;然后可以引导学生给自己设计提示语,贴在桌角或者墙壁上,时刻督促自己要坚持,并引导学生设计《自我评价卡》。若今天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就在相应的那天画五角星,一周后进行小结,奖给礼物。四个星期进行一次总评,可以发喜报,以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引导“屡教屡犯”学生改掉不良习惯也是如此。作为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采取“非常规”的方法。这往往能达到“非常效果”,事半功倍!

(浙江省杭州市春芽实验学校 310020)

猜你喜欢

卡片笔者班级
班级“四小怪”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老师,别走……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张卡片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