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29陈建新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3年9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载体德育

陈建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落实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往往变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想想没有必要”的现状,使德育工作局面未有较大改观。在许多领导和教师的思想里,德育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导致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平时的观察与思考,本人觉得当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问题分析

1.德育研究缺位

当前,学科教研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各类讲座、研讨和竞赛评比活动贯穿整个学期,这无可厚非,因为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对学科教学的研究自然是教研工作的重点。问题是,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学习做人,但许多领导和教师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点,只关注学科教学质量,不关注育人。忘记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忘记了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研究却忽视了。这不就是买椟还珠么?德育研究的边缘化,甚至长期缺位,暴露出学校对德育工作的漠视。学校工作中,几乎没有德育研究的安排,最常见的班主任例会或者说是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也常常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简化甚至取消。德育教师或班主任一年甚至几年中都难得参加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德育研究活动,即使有,也只是缺乏主体参与和互动的“灌输式”的讲座。

2.管理主体错位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不言而喻。因此,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甚至同学的督促。在校内,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往往以三项竞赛或类似的争章活动作为载体来进行操作。而落实的管理人员,就是行政值日、值周教师、值日教师和学生值勤岗。这一种一级管一级的管理模式,通行于各个学校,看似科学而有效,事实上其效果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督促,实际上处于相对放任状态。因为管理职责错位了,原本应该由值日和值周教师履行的职责,却被学生“自我管理”的名义取代了。值日和值周教师为什么不能履行管理的职责而让学生去替代?这自然牵涉诸多因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不想做“恶人”。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涉及班级和班主任的考核。“聪明”一些的值日、值周教师一开始就是到岗不到职,走走过场;一些年轻教师开始还比较负责任,但是被有关班主任“质问”几次之后,也开始转变,马上也变得“聪明”起来。因此,许多时候,诸如三项竞赛之类为载体的学生行为习惯的督促机制,差不多依赖于学生的检查。而学生的检查也往往只是在眼保健操音乐声响起的时候发挥了一下作用,履行一下“值勤岗”的所谓职责。检查到的也是诸如“开眼”、“第二节做成了第三节”之类无关痛痒的内容,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督促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怕被老师责怪,值勤岗的扣分都是离开老师视线的,并不是真正在起督促的作用,是为扣分而扣分。

3、德育载体虚位

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抓好德育工作,也常常推行一些典型经验和做法,作为德育管理的载体,如德育导师制、班主任例会、德育工作细化考核等。从管理目的上来说,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往往形成了“纸质化”“形式化”倾向。老师们通常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将导师制的本子不情愿地填满而已,有的还是临时抱佛脚“补”起来的。这种有名无实的载体,看似在德育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实际上却只是一个“虚位”,没有真正的落实。更有甚者,有些班级明明没有“问题学生”或“特殊学生”,但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至少结对一名问题学生”的指标(对管理者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指标”也不行,因为为了省事,可以不填那些记录本子,老师们自然是能不报则不报),随便报一个名单,或者以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凑数。德育载体一旦成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又会有多少实效性呢?

面对当前德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人觉得完全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我们学校领导有没有决心。

二、应对对策

1.树立德育即质量的教育观

虽然“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直接的渠道,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德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胡锦涛主席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也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常常被认为是“虚”的,不可量化考核的,而被长久地忽视。

树立德育即质量的教育观,首先需要领导转变思想,德育工作不是纯粹虚无的,而是可抓可管,可以抓落实的。关键问题是重视不重视,如果思想上重视了,德育工作照样可以搞得生动活泼、富有实效。

其次要改变评价方法。许多学校多年前就大力推行了等级制,但事实上尚未真正落实。一方面学生素质报告单上写的是等级,另一方面试卷上写的却是分数,等级制形同虚设。其实,在小学阶段,等级制完全可以实行,做得好的学校也有。试卷上只打等级或标注五角星,让学生和家长面对试卷,而不是面对分数;讨论分析“错在哪里”,而不是纠缠于分数的高低。

再次要落实减负。减负之所以如此之难,虽然有众多的复杂因素,但最主要是智育挂帅的结果。但是,在减负上,许多学校还是做得很好,学生的作业量并不多,教学质量也并不差。减负效果如何,与学校在此项工作上作为与不作为直接相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德育活动就易冷落或遭遇“冰封”。例如社团活动的开展,有些班级不让学生参加。为什呢?因为要做作业,甚至要集体讲课。同时,各类竞赛和检查要安排适当。频繁的竞赛和检查,常常使学校和教师忙于应付,疲于奔波。领导有时间思考问题了,管理会更有效;教师有时间思考问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2.加强德育研究活动

学科教研的载体是课堂,形成了“上课-研讨”的一般模式。德育研究看似没有载体、没有模式,却蕴含着更多的载体、更多的模式。有学生就有研究对象,有研究对象就有研究课题;有班级就有阵地,有阵地就有德育实施的载体。德育研究可以从学生入手,从班级入手,从少先队活动入手,都能够找到载体和实施的途径。

第一,德育研究要抓住“牛鼻子”。班主任最头痛的是什么?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想就是特殊学生或问题学生。德育研究可以针对班内、校内的特殊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把脉,会诊,分析特殊学生的特殊之处,从而有的放矢,在平时加强教育与引导。甚至可以作为课题研究,不是一个教师关注一个问题学生,而是一个教师团队关注一个问题学生或一个群体,从而完善德育导师制,真正把有问题的学生结好对,做好帮扶工作,而不是为结对而结对,为“导师”而“导师”。

第二,要研究如何融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各门学科有其独特的功能,这是其一。其二,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能融入德育。俗话说得好:“为人先立德,求学先做人。”拿写字或书法教学来说,不能纯粹让学生练练字,教师完全可以融入做人的道理。如汉字讲究穿插谦让,教学时就可以教育学生要懂得谦让。各种笔画在谦让中使字写得更美,人也在谦让中使自己更完美。其他各类学科都有德育的元素,即使是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也常常可以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有“育人”的思想,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德育工作。

第三,班级日常管理与特色班级创建的研究。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事实上,一个好班主任,就会有一个好班级。研究如何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这是一门极其丰富的学问,大有作为。同时,对特色班级或者班级特色活动的研究,更可以是丰富多彩,各显身手。

德育研究可以“虚功实做”,其内容和形式不能穷尽,也无法穷尽,上面只是提出几个方面,目的是为了说明,德育研究也能像其他学科教研一样能够常规化、正常化而不是被边缘化。

3.进一步落实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跟其他管理一样,需要抓落实。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很有必要,但不能替代教师的管理。在学生行为习惯管理上,教师要尽到责任。做好此项工作,我觉得要做好两点。一是德育处要抓落实,对值日值周工作要进行考核。现在许多值勤教师有一种思想:宁可自己少拿钱,也不做“恶人”。因此,产生了到岗不履职、人浮于事的情况。值日值周教师可以对学生和班级少扣分,但不能少巡视、少督促。德育处要有抽查与反馈,可以通过校园内网和简报的形式,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并作为月考的依据。这样“刚性”管理起来,教师就不会不顾及自己的面子。二是履职情况要与评优评先挂钩。对值勤工作随随便便、不负责任的教师,各项先进评比就不予考虑。对工作态度极不端正的,学校领导要进行个别谈话。

对于“德育载体虚位”的现状,本人以为,主要是要加强针对性,不要搞一刀切。方式方法可以灵活,不一定要有纸质的档案,除了进行个案分析或总结交流外。因为,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是口头的。教育以后再来记录,除了研究需要外,其实没有多大作用。退一步讲,为了应付,即使没有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教育,纸质材料照样可以做得很漂亮——造假已经不是希奇事。

4.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当前,德育工作的付出和回报极不对称,德育工作做得很辛苦,教师和管理人员却没有收获。要使德育工作真正有地位,必须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一是要增设德育学科带头人评比制度。学科带头人是对教师相应学科业务水平的高度肯定,德育虽然没有独立的学科,但是德育工作却确确实实存在。因此,若要真正确立德育工作的地位,德育学科(或管理)带头人的评比机制应该增设。绍兴市教育局已经推出德育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县级层面也完全可以借鉴和推广。

二是德育荣誉要与业务荣誉那样同等对待。在职称聘任时,业务上的荣誉往往是终身的,像学科带头人、优质课之类,而对于德育方面的荣誉,如优秀班主任等,有的不算,理由是德育不属专业技术的;有的则只是象征性的加几分。虽然高喊“德育为首,育人为先”,但是在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时候,德育工作却“靠边站”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如果班主任老师真将班主任工作当“主业”来对待,那么德育工作最前沿的“阵地”就守得住,守得牢。

三、推广和学习优秀的德育工作经验和方法对

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也是一门艺术,值得研究。行之有效的育人经验和管理方法应该得到推广,这是对学校和教师德育工作的最高奖赏。绍兴县教体局刊出《德育简报》,并将教师撰写的典型的德育案例挂在网上供大家学习,这些做法非常好。我想,不仅仅是这样的育人个案,类似特色班级的创建,精品活动的开展,学校德育特色工作的典型等都可以进行介绍,使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能认识到:做好德育工作,同样能够等到肯定,德育工作的前途是光明的,是有奔头的。

人们常说:“有才有德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我们每一位领导和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切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那么,转变观念、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就不会是一句空话了。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小学 312025 )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载体德育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