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静 一句姐妹,一生不弃
2013-04-29张立先
张立先
妹妹们没了‘天,我得为她们再撑起一片天
人如其名:瘦弱的身躯,斯文的外表,略带温柔的语调,她给人一种柔弱的感觉。可骨子里的坚强、倔强,像家乡的山石般坚硬;女性特有的温柔、善良,像通州运河水般柔滑。
于文静,北京市通州公安分局一名普通民警。她没有感天动地的壮举,没有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却在姥姥去世后,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毅然挑起老人留下的重担——照顾老人收养的4名孤儿,从2003年起一直照顾至今……
她因此被人称为“最美女警”,2012年荣获中国“孝老爱亲好人”荣誉称号,2012年获“通州区道德模范”称号。
不止是姐姐
于文静有4个妹妹,这在熟悉她的同事间不算秘密,可姐五个长得一点都不像,一直让同事们觉得很奇怪。
有时,她会带妹妹们一起参加同事、朋友之间的聚会,每次有人问起这个问题,她都笑着解释:“这是我的表妹们。”
虽说是表妹,可对这些妹妹,于文静一点儿也不像姐姐,更像个妈妈。“她每次去超市、商场买东西、衣服,都是一买好几份,自己反倒不怎么买。”同事说:“这个姐姐对表妹真大方。”
对“表妹”们的体贴、疼爱,在同事眼中已经超出了亲戚间的关心。妹妹们的情绪波动,有时也让她心事重重,这让同事更加难以理解,“孩子不懂事还有他们爹妈呢,你跟着着啥急?”每次同事这样劝她,她都沉默不语,“对亲戚家的孩子这么负责的还真少。”同事有些纳闷。
虽然有疑惑,可这么多年,于文静一直坚称“妹妹是表妹”,慢慢的,大家也接受了她的说法。
直至去年,因为要帮妹妹们找工作,她终于对同事袒露实情:妹妹们是姥姥在世时收养的弃婴,2003年姥姥去世后,当时还未婚的她,接过了姥姥留下来的担子,边读研究生边照顾当时最大16岁、最小只有13岁的4个妹妹,直到今天。
“太不可思议了。”知道了真相,同事对于文静深表敬佩。
为妹妹撑起一片天
于文静的老家在山东一座小城市,姥姥没有生活来源,却收养了4个弃婴。因为子女收入有限,无力接济,老人就靠卖花,养大了4个女婴。于文静从小看着姥姥像照顾亲孙女一样,把4个妹妹带大,从心里觉得姥姥是个了不起的人。
由于家里没钱供她上大学,于文静报考时选择了军校,“管吃住穿,还发钱。”
在军校时,于文静平时除了用于正常开销,其余一分钱不花,尽量攒下来。在女孩子最爱美的年纪,她一直穿着学校发的衣服,很少给自己买。每年回家过年,都用攒的钱给妹妹们买够一学期用的洗衣粉、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
2003年,姥姥病逝,回老家奔丧时,妹妹们看见她哭着说:“姐,世界上最疼我们的人走了。”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但妹妹无助的表情,却烙在了心里。“我从那时突然觉得,妹妹们没了‘天,我得为她们再撑起一片天。”
責任感让于文静从一个对未来充满无数幻想的女研究生,迅速成熟起来。
带着妹妹们出嫁
回到学校后,于文静开始利用周末打工。从开业庆典表演,到帮人开发软件,每个周末,她都穿梭在打工单位与学校之间,有时还要熬夜写软件,生活开销降到最低,能压缩的都被压缩了下来。辛苦打工带来每月1千多元的外快,可这还是不够4个妹妹的开销,“找个愿意和自己照顾妹妹的人”的念头出现在了她的脑海。
从那时起,25岁的她,开始了密集的相亲之旅。每次见面,她都会如实地告诉对方,自己有4个妹妹需要照顾,还要赡养父母,家庭负担重。有的人一听站起来就走,有的人直接问她:“我凭什么养你一家子人?”有的人虽然同意和她一起养妹妹们,可在接触中,她从一些细节中,总觉得不踏实,“妹妹们都小,以后的路还很长,时间长了我觉得他们都坚持不了。”
这时,一个男人走入了她的视线。“当时真没看上他,不爱说话,200多斤的大胖子。”回忆初次见面的印象,对方只给她留下了“人实在”的印象。
本已忘了这件事的于文静,却总是时不时的收到对方的问候短信,她有时回信聊两句,有时一忙就忘了回,可对方却依然坚持与她联系。
2004年,一个朋友的妹妹因感情问题离家出走,她和朋友需要一辆车寻找,一下就想起了这个人。打电话求助时,“我没敢报太大希望。”没想到对方二话没说就从通州开车来到了海淀。
“我一见他就发现他瘦了好多。”对方的朴实、坚毅、无私更是打动了她,“我觉得他是个踏实的人,能跟我一起照顾妹妹们。”
一个多月后,他们结婚了。婚后,于文静与爱人一起,为妹妹们撑起了一片天空。小到一个月几百元的生活费,大到一年近万元的学费,爱人从不计较,“该花的就花”是爱人常说的话。
最舍不得姐姐
几个妹妹逐渐长大。于文静想方设法陆续把这几个孩子从老家带到了北京,与自己一起生活。
可是,遇到的困难超乎于文静的想象。
三妹最早来到北京,于文静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给妹妹找了一份在学校做保安的工作。干了一段时间后,三妹偷偷辞职,并告诉于文静,要找一份挣钱多的。
得知三妹轻易辞掉了她费了半天劲才找到的工作,于文静十分无奈,只能安慰妹妹再尽力找。
“我在家等了半个月,每天看着我姐工作那么累,我也不好意思再催她。”三妹开始自己出去找工作,售货员、服务员都试着干过,最短的只干了一天,现实与心理预期的巨大差异,让一直备受姐姐关爱的她难以接受。一天早晨,老三给姐姐留了张“我拿了500元钱,不想在北京待了,等我挣钱就还回来”的字条,离家出走了。
到北京站买完票,她在北京站广场用公用电话给姐姐打了个电话,说句“我走了”后,立刻放下电话,眼泪流出来了。
不久,她意外看见姐姐的身影出现在广场上。“不能让她找着我”,看着姐姐焦急的身影,听到站里广播叫着自己的名字,三妹边哭边躲。没想到执着的于文静连找了4个多小时,一直不走。“头天姐姐的女儿发烧、拉肚子,她照顾了一夜,现在又出来找我。”想到这儿,三妹的心软了,在姐姐下楼梯时走到面前。
妹妹们的学历不高,于文静为她们找工作费了不少的劲,可是仍然不能让她们满意。当三个妹妹提出要做生意时,她不顾身边善意的提醒,忽略了妹妹们能力参差不齐、想法存在差异的种种问题,投入近10万元,费尽心力为她们支起了一摊生意。
很快,妹妹们因为理念不合产生了分歧,老二、老三带着挣到的2万元钱,回到老家准备和同学做生意。
妹妹们在老家被骗走了钱,在歌厅干起了端盘子的服务员,却没敢告诉她。觉得情况不对的她反复追问,妹妹才说了实话,心急如焚的于文静让她们立刻回北京。
经历了挫折的妹妹们改变了过去的浮躁,懂事了不少,对于新找到的工作也都很珍惜。
春节前,于文静食不知味,整夜失眠,有时甚至不敢一个人呆着。妹妹们全都在身边陪着她,她去哪里,妹妹们都跟着,连上厕所,都在外面等着她。“我们没什么能力,只能在姐姐最需要人陪的时候,陪在她身边。”
现在工作稳定的妹妹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留在姐姐身边,让姐姐看着她们幸福成家,姐妹们一起幸福的生活。
责任编辑 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