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身素养与教学策略应用的相关研究
2013-04-29杨聪慧胡卫星田珊
杨聪慧 胡卫星 田珊
摘要:本文针对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群体,通过调查教师自身素养中的诸多变量,分析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选用教学策略的相关状况。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教师自身素养与教学策略应用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教师素养;教学策略
相关研究表明新媒体教学形式较传统黑板粉笔形式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但也有更多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除了与媒体技术手段应用有关之外,更多的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息息相关,尤其是与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的应用策略密不可分。因此,围绕教师自身素养状况展开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可以归纳出影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各种自身素养因素,从而能够指导教师最大限度地实现媒体和人的优势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也可以为广大一线教师使用多元信息化教学策略提供有效的指导,进而能够更高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 教师自身素养与教学策略应用的研究现状
在信息技术融入教师日常学科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以往的专家学者已经做过很多相关的研究分析工作。通过研究,可看到诸如计算机设备、教师自身特点、学校政策支持、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教材资源等,皆会影响到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具体教学的策略应用。然而,现代化媒体技术设备教学应用能否发挥效果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
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往往将信息技术所扮演的角色分成六个等级,代表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不同紧密程度,分别是:无、分离、补充、支援、整合和创新。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时教师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策略有主题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和合作讨论教学三种。在对众多研究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在当前已进行的相关研究中,多数是针对信息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而将教师自身素养与信息化教学策略应用结合起来开展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 教师自身素养与教学策略应用的相关研究
1.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辽宁省锦州市三所注重信息化教学学校(小学)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学校随机选取教师50名,共150名小学教师。
(2)研究工具
本测试问卷主要借鉴邱志忠(2002年)所编制的《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策略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个人基本资料(12题),主要是调查教师的不同个人背景变量;第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基本现况(17题),主要是调查不同个人背景变量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现况,其中包括个人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对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态度两个层面;第三,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策略调查(31题),调查不同个人背景变量的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选用教学策略的状况,包含主题探究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和合作讨论策略。问卷整体采用五点李克特形式编制,整体信度为0.8207,数据结果将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每个学校发放50份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30分(87%)。
2.研究结果分析
(1)不同自身素养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差异检验
第一,不同性别的差异检验。
通过对不同性别教师在所有项目的回答情况进行检验(如下页图1),发现教师性别变量的t统计量在信息技术能力(t=-5.789,p=.035<0.05)、信息技术环境态度(t=-2.470,p=.001<0.05)的选择情况上均有显著不同。其中,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男教师组(M=33.8571)优于女教师组(M=26.0141);信息环境态度方面,男教师组(M=28.1429)优于女教师组(M=24.3380);主题探究策略应用上,男教师组(M=46.7143)优于女教师组(M=42.9296);问题解决策略使用上,男教师组(M=30.2857)优于女教师组(M=24.1690);合作讨论策略实施方面,男教师组(M=42.7143)优于女教师组(M=34.7)。由此可看出,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男教师的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得分普遍会高于女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基本情况的态度得分也高于女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素养方面,男教师选用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态度和积极性要高于女教师。
第二,不同任教年数差异检验。
对不同任教年数的教师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图2),把任教年数分为0~5、5~10、10~15、15~20、20~25、25年以上六个阶段。在信息环境态度F(5,124)=17.619,P<0.01,主题探究教学策略F(5,124)=16.658,P<0.01,合作讨论教学策略F(5,124)=19.208,P<0.01三个方面不同任教年数组差异明显。经多重比较可以看出,任教0~5年的教师对信息环境的态度(M=29.6)显著高于其他教师,并且选用主题教学(M=48.1)和合作讨论教学策略(M=45.3)的态度最为积极。此外,任教15~20年的教师选用主题探究教学策略积极(M=45.7),任教20年以上教师选用合作讨论教学策略积极(M=35.8)。
第三,不同授课时数差异检验。
由于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不同,每周的授课时数也不同。因此,需将教师按照每周授课时数0~10、10~15、15~20、25~30、30课时以上分成五个类型来进行统计(如图3)。结果显示,信息技术能力F(5,124)=21.141,P<0.01、信息环境态度F(5,124)=28.018,P<0.01和主题探究教学策略F(5,124)=28.731,P<0.01差异显著。经多重比较可得出,每周授课时数在10~15课时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M=38)和对信息环境的认可态度(M=32)以及选用主题教学策略的态度(M=48.3)最高,其次是每周授课时数为15~20课时教师组。
第四,不同学历背景教师差异检验。
对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师信息化教学策略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如图4),教育程度越高的教师,其信息化教学策略应用程度就越高。而且,师范专业教师普遍比非师范专业教师得分高,信息技术能力F(3,126)=3.218,P<0.01和主题探究教学策略差异显著F(3,126)=2.752,P<0.01。
第五,不同上网时数差异检验。
将教师每周上网时数进行分类来进行统计分析(如图5),信息技术能力F(6,123)=20.222,P<0.01,信息环境态度F(6,123)=12.443,P<0.01和合作讨论教学策略F(6,123)=29.810,P<0.01均出现显著差异。经多重比较可知,每周上网时数越多的教师其运用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选用信息化教学策略的积极性越高。
(2)教师不同背景变量与信息化教学策略选用的相关分析和预测分析
选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来检验教师自身素养的不同背景变量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选用教学策略之间的相关性。首先,教师选用教学策略的态度与任教年龄(P=-.481)和每周授课时数(P=-.327)呈现负相关,即任教年龄短的教师比任教时间长的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时选用教学策略的态度积极,每周授课时数少的教师比授课多的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时选用教学策略的态度积极。其次,每周上网时数(P=.693)与选用三种教学策略的态度呈现正相关,即教师的每周上网时数越多,其选用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态度就越积极。再次,教师的信息能力(P=.723)与教学环境(P=.688)均与教学策略呈正相关,可见教师的信息能力越好、学校提供的信息教学环境越完备,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就越高。
基于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发现对主题探究教学策略的预测能力相关性值由大至小为教师信息能力(33.2%)、对信息环境的态度(6.3%);对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预测能力相关性值由大至小为教师信息能力(51.5%)、每周上网时数(6.6%);对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预测力相关性值由大至小依次为教师信息能力(52.7%)、每周上网时数(8.1%)和最高学历背景(2%)。综合以上数据可发现,影响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策略最大的两个教师背景变量是教师信息能力和每周上网时数。
3.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第一,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均高于女教师。男教师在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态度要比女教师更加积极和投入。
第二,每周授课时数10~15节的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最高。教师自身的网络应用能力会深深地影响到其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能力越强的教师越倾向于选择信息化水平高的教学策略,每周上网时数越多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越强,对信息技术环境的态度及选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态度越积极。
第三,教师自身信息技术能力、教师每周的上网时数会对其使用信息技术起到良好的正面促进作用,教师自身信息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师选用信息化教学策略的主要核心要素。
(2)研究建议
第一,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校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女教师人数要多于男教师。因此,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多举办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第二,实际一线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科的教师每周授课时数存在着差异,这就会导致任教不同学科的教师其信息化教学投入的精力和认真程度各不相同,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举办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第三,上网时数越多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策略运用的意愿越高且应用越熟练,因此,一线学校应持续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设备建设来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并鼓励教师多操作、多使用和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