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013-04-29刁振军郭德亮刘兴昌
刁振军 郭德亮 刘兴昌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而且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的环境,并且要求要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这迫使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更新观念,积极地投身入课程改革之中,在我多年的教学中,我就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兴趣 个性化阅读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需要大量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必然对教育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作为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因为任何社会,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人总是要直接或间接地与别人打交道,与别人交流信息,向别人学习经验,都离不开语文文字的运用。所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社会的迫切要求。如何提高语文课质量,我在十年的教学实践生涯中,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同行们交流。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情感理解力和表现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而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应该倾注着教师的真挚情感,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通过富有感情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感染学生。使师生、作者、情感产生共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自主获取知识,提高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活力,学生回味无穷,记忆深刻。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人人皆知的,它能让一个人寻求知识、对任何事物产生好奇心。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经不再满足我们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甚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受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读”来感知体会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所谓感知体会,是指通过眼耳等感知器官,使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整体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待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同样,字词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含义就难以把握。就一篇课文而言,感知体会能力是通过听和读发展起来的。一个感知体会能力强的人,在听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不需经过思考过程,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蕴和情味含。传统教学中的“读”,主要指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如此,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如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三、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有时也需“死记硬背”
旬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没有积累就没有飞跃,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更加重要,每次考试时,学生就后悔自己看书看得少,课本读得少,语文知识积累得少,恨不得自己多长几个脑袋,好好积累需要的知识,但是有点为时已晚,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积累分为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课内积累是对课本上的文学知识的积累,课外积累就是要求学生多看书、看报,获取更多的文学素养,也应关注社会生活吸取社会信息,积累材料、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会思考会运用,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也应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因为有些文章由于受到历史文化沉淀、学生年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学生不能马上理解这些语言知识和作者思想,那么就先让学生机械识记知识,先占有知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再慢慢回味消化,这些知识就能化作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风采。
四、阅读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我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摒弃师道尊严,呈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走下讲台,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尊重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不随便否定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一些学习内容上只提要求,不讲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一改过去由我去给学生分析文章,大部分由我讲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百草园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而三味书屋里老师教的是什么课?少年鲁迅在百草园里干了些什么?在三味书屋他又如何生活?”整堂课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氛很高涨,这堂课上得很成功。
五、重视课外阅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课外阅读有其重要意义,有人把语文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比喻为“语文教学的两翼”是十分恰当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尤其是大量阅读经典名著,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汲取其精华,日积月累,才能构建自己丰富的知识体系,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我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因此为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我做了以下工作:
1.提高阅读认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了解到广泛阅读课外书的意义。他们可以从阅读中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懂得辨是非、丰富自己的人生,有助于完善自我,成为知识丰富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能自主、主动地阅读课外书。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给学生介绍课外阅读书目,这课外读物要考虑到它的思想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指导。克服学生在阅读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计划要细致,老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养成习惯。
3.指导阅读方法,做到读有所得,读有所悟。阅读时要求边读边圈点。还要养成摘录、写读后感的习惯。还要教会学生速读的本领。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书籍。还教会学生做自制卡片,以便于查阅。还定期召开学生课外阅读研讨会,让学生谈读书的感悟和收获。这样把学生阅读时的随意性和消遣性提升到有品位性、研究性、积累性的阅读,让学生真正在课外阅读时学到知识,积累知识,充实到课内阅读中。解决在课内阅读时遇到的难题,让学生真正读有收获。
总之,语文教学不但要学生掌握知识,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性格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增强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深刻地思维能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强烈的学习动机;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确的独立自主性;美好事物的情感;坚定不移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性格。这些都应在教师的灵活多样富有个性的语文教学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