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2013-04-29柴娇
柴娇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原理;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20-02
问:“我的学生上体育课时,集合后都喜欢解散进行自由活动,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他们都不感兴趣,我们不知道怎么办!”这是来自一位刚参加工作2年的新教师的困惑。
答: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是一个老话题,但时至今日这种现象并没有明显改变,这是众多体育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探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认为包括以下原因:
一、大环境对体育教学不利:众所周知,我国的高考制度是横亘在千百万学生心中的大山,什么知识对高考有价值,他们就学什么。那些对于高考没有直接作用的课程似乎得不到学生们的重视,这是体育教师及其课堂得不到重视的一个直接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任何知识都是需要付出辛苦的,只是辛苦的类型不同。文化课学习表现在脑力的辛苦,而体育学习主要表现为体能的辛苦,当这种付出的辛苦没有明确的回报时,大多数人是坚持不下来的。
二、学校领导不重视:在中小学,校长对体育的态度直接决定体育教师的地位及体育课堂受重视的程度,我的一名研究生对我讲,他所在的学校体育课基本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贯彻阳光体育活动,强行要求每名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完全是满足国家政策需要,根本没有考虑体育的教育价值。还有的学生对我说,校长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质量主要根据课堂常规的好坏,对体育课的内在教学质量根本不关注。诚实地讲,目前在大多数中小学校长眼里,体育课基本上是可有可无的课程,特别是在高考前等关键时期,更是如此。
三、家长不支持:大多数家长认为,体育学习是浪费时间的事情,等考上大学以后再进行体育学习也来得及。因此我们看到,家长们在学生业余时间忙于帮孩子参加各种文化课辅导班,甚至对同是小科的美术、音乐的学习热情都要高于体育。孩子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无论多么高,都要服从于家长的强硬管理。更有甚者,为了逃避体育课、体质测试等内容,家长帮助孩子提供各种身体疾病证明。
四、学生自身因素:学生们对于体育课没有兴趣,除了上述大环境的不利影响之外,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体育课堂能否让学生们得到快乐和满足,如果学生们需要的快乐不能在我们的体育课堂得到满足,那他们当然会放弃体育课堂。如果在体验不到乐趣的课堂中度过十几个年头,我们还会渴望他们的终身体育吗?
五、体育教师自身的因素: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的驾驭能力如何,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不能因为大环境的影响而自暴自弃,更应该痛定思痛,为稳固我们的阵地有所思考。体育教师本身是否掌握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高校的体育教师教育教材是否合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如何等问题都直接影响教师的能力。
六、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如果说学生们普遍不喜欢体育课堂,至少反映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体育教学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些问题我们还没有认识到位,导致体育课堂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
当然上述影响因素仅是主观经验判断,严格意义上应该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进行模型的构建,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解决,这是日后的研究课题。归纳上述影响因素,前三项原因是短期内我们体育工作者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我们只能从后三项因素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后三项内容又是密切相关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决定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方向,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进展又会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问:学生们的自由活动在追求什么?学生们渴望在体育课中得到什么样的满足?学生理解的快乐是什么?与我们课标提倡的目标是否一致?
答:学生们不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活动,学生们对体育的热情是公认的,那么我们首先要搞清学生们自由活动时在追求什么?一定存在着某种体验是我们体育课堂给予不了的,他们才宁愿去自由活动。正如康德所讲:“心灵具有三种能力,认识能力、愉快和不愉快的感觉以及欲求能力。”一般而言,体育课堂能够满足学生的认识能力,而愉快与欲求我们是否满足他们了,一种经验的判断是他们追求的一定是某种快乐,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学生们自由活动中体验到的快乐的种类与等级,就会思考另一个问题,这种快乐能否在体育课堂中实现?这种快乐或目标与《课标》中提倡的目标是否一致?这一系列问题等待我们回答,这就需要专家学者深入学科内部踏实做点事情。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上述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关于体育学习本质的实质性研究。目前需要改革的内容比较多,从《课标》中目标定位的再斟酌、高校体育师资培养方式到中小学教师体育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都要认真研究,如果要达到学生喜欢体育课的目的,今后需要厘清的问题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学生体育学习的乐趣本质是什么?2.体育学习乐趣的种类有多少?3.体育学习乐趣有没有层次的区别?4.不同体育教材追求的终极价值与乐趣是什么?5.体育教学论体系应该如何体现?6.体育教材内容如结构应该如何体现?
最近看到一份关于美国学生几十年来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于集体类项目的观看与参与兴趣逐年增加,对于个人类项目的观看与参与兴趣逐渐降低。从中对我们也有很多的启发,在研究体育学习乐趣时,我们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是什么,个人项目为什么逐年受到学生们的冷落?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我们的体育教学如何扬长避短,探寻集体类与个人类项目的内在乐趣。至少这份调查结果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就是不同教材内容的乐趣体验是不同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学生对体育参与的乐趣价值取向也是在变化的。
本人目前也正在致力于体育教学论体系的重构,试图构建出内容、结构更加符合体育教学本质的教学论体系。只有合理的体育教学论体系才能使广大体育教师知道如何科学地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们喜爱上体育课。当然,目前要想形成一本完善的体育教学论教材,还需要完成很多基础性工作。比如说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本质、体育教学规律等内容有待于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化,不同教材内容的特性、学习原理、教学指导原则等内容需要合理的解释。
问:体育教学目标如何与学生的需求相一致?体育学习乐趣的本质是什么?不同教材内容的乐趣如何体现?不同教材的学习原理是什么?
答:目前我们《课标》的体育学习目标不能说不科学,但从学科本质角度出发,还有待完善。《课标》中规定的学习目标带有很强的现实需要性——解决学生体质不断下滑的现状。“健康”是一种状态,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健康的人不一定快乐,不健康的人不一定没有快乐的体验。快乐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快乐体验也必然会促进人体的健康。当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提出具有一定现实需要的学科目标是可以被接受的,但不能因此忽视对体育教学应该保持自我学科的终极目的探究,这种终极目的也就是体育教学的本质,如果我们没有按照学科本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而是根据现实需求的变化摇摆不定,那就不可能产生稳定的体育教学体系。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不应该是普通知识技能掌握的层面,也不应该是知识技能手段达到健康的目的,而应该建立在更高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的层面。当前的体育教学需要返璞归真的过程与勇气,祖先们在各种游戏中的愉快体验不应该被忽视。我们虽然经常提起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乐趣”,而究竟这种“内在乐趣”是什么?至今无人能够系统性的分析与归纳。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除了理论层面的逻辑分析与思辨,还应该接接地气,深入学生心中,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进行深入的调查与访谈,要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与声音,而不是想当然。目前我们应该坚定的一点是,不同的体育教材一定存在不同的特点与学习原理,不能够把所有体育教材内容混为一谈。本人近几年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依据有无“情境变化”因素的参与,将体育教材分为开放性与闭锁性两大类。开放性运动学习突出表现为运动情境的多变性、学习主体的判断性、运动技术的个体化等特征,我们的教学也应按照上述特点进行设计;而闭锁性运动学习具有运动技术的规范性、运动成绩自我超越等特点,其教学设计也应体现该类教材的特点。实质上,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多年来我们更多地从教材技术分析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千篇一律,按照李杰凯教授的观点,已经把“运动制胜”取代了“运动制趣”,显然学生们不是运动员,他们希望通过体育学习体验到精神层面的愉悦,而非竞技成绩的取得。还有一项教材内容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类,这项教材有别于其他体育教材,属于东方哲学文化特性的知识,也是目前中小学校开展状况不尽人意的内容,如何认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其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师培训等内容都有待于认真研究。当然,最好能够对每一项体育教材的特性、内在乐趣、学习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体育教学的目标、原则、方法、设计、评价等要素都要下移至教材内容层面,而不是对所有体育教材的高度概括。
学生对体育课堂没有兴趣非常可怕,况且已经显现出负面影响,学生们对课堂不感兴趣,就会在家长、学校、社会层面去释放这样的信息,这些层面就会产生对体育课堂及教师的进一步歧视或轻视,而体育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就更加没有自信,没有激情搞好体育教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果说学生对于体育课堂没有兴趣是多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结果,那么至少我们应该把那些我们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来,并尽快解决,不能强调客观因素而坐以待毙。换一个角度思考体育教学,如果学生们不喜欢体育课堂一定不是成功的体育教学,无论这个课堂设计得多么符合时代要求与教学规律。试想,学生们能够体验到体育课堂的愉悦感,就一定会经常性从事体育活动,也一定能促进其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