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设计数学课堂提问
2013-04-29魏建
魏建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设问要具有趣味性
如果在教学中没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教与学的过程就如同死水一潭,毫无生机。学生也易产生紧张畏难的心理。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本学科的情况,使言、行、情融为一体。创设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情景,有助于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展开、学习潜能的开发。运用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语言,图片、简笔画、实物;表情、手势、体态语来创设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情景中思维。学生兴趣勃发,积极回答,主动提问。师生、生生间频繁交流,课堂气氛活跃了,同时学生思维也展开了。
如:2007年全国第八届深化小学数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贵州的罗娟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她就用采用了游戏激趣法导入新课:她做的是手指游戏,先介绍玩游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数手指知道每个手指对应一个数,让学生先报20以内的任意一个数,老师不数数就可以知道是哪个手指,然后让学生验证,再让学生报比较大的任意一个数,老师还是很快知道是哪个手指了。想知道为什么吗?通过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问要具有启发性
设问要具有启发性,就是要求老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成都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李瑞华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李老师在上课伊始,没有直奔主题,而是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自行车吗?学生听了这个问题都笑起来了,他们都感觉奇怪,李老师怎么问这种简单的问题呢?李老师又进一步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呵呵,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车轮还能做成其他形状吗?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互相争辩着……“还可以做成椭圆吗?为什么?”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问道,学生经过几秒的思考,又开始热烈的发言了。接着李老师又真热打铁问道:“为什么车轮只有做成圆形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确实有点难度。李老师抓住这个时机,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现在你们能否根据实际的车轮找出其中的奥秘呢?”。由此引出学生对“圆的认识”。李老师通过学生活动,巧妙的设计启发性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问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设问指思路较为广阔,答案不是唯一的、封闭的提问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每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开放性设问,其重点是在于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使他们对同一问题或想象能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多因素分析、多方法解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可能性”(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章)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以一个老游戏导入:让一位叫小明的学生与老师来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让其余学生观战,游戏前我问:“我和小明谁能赢?”,这个游戏大家熟悉,这个问题更有挑战性,有人说老师可能会赢,也有人说小明可能会赢,究竟谁能赢呢?从游戏中看出谁赢是个不定数。于是我再出示教材中的转盘教具,问:大家做过这个游戏没有?“做过”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我又问:“转动转盘可能会获哪种奖?”学生用自己做的转盘开始转动,于是答案出来了。我继续问:“那么获哪种奖的可能性最大,哪种奖最小?”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完成这一问题答案。“谁能说出理由?”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作为老师在设问时每个问题都具有开放性,而且教材也十分注重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不但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满足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需要,使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培养。
四、 设问要具有针对性
一堂课要想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提问,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是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与中等以上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所提问题能让学生“跳一跳”,确实能摘到“果子”。三是要抓住知识的逻辑关系,所提的问题应丝丝入扣,不蔓不枝。忌空、大、难。教师所提的问题如果不适合学生的实际,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学生也就不愿费那种“劳而无功”的气力,去做那种烦琐的探求。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不同,而且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不相同,所以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思维过程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重点指导,使其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名言,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设问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总之,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恰到好处的设问,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名师最能激发潜能的课题提问艺术》,马立 宋乃庆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ISBN978-7-5621-4006-1.
[2]《小学数学教育—立足过程 放飞个性 促进创新》,马永利,辽宁教育杂志社2009年1-2期,ISBN1008-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