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尝试

2013-04-29林彩英

新教师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本语言老师

林彩英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多数的课堂上,教师恨不得把知识一股脑儿灌进孩子的脑中,学生缺少的是自主成长的历练。笔者以为,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研读文本,选择贴近学生需求的内容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自己听得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受用的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这样的语言典范、优美 ,蕴涵丰富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艺术,具有言语智慧,但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因此,在解读教材时,要用教师的智慧和生活阅历,潜心钻研,用心琢磨:哪些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性语言,可以设计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习,模仿运用;哪些是学生值得积累的精粹式语言,需要点拨、引导、讲解、积累;至于伙伴式语言,则可一带而过。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贴近儿童学习的切入点,设计出适合儿童阅读学习的最优方案。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中,针对文本特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提出问题——作者围绕小艇介绍了哪些内容,用精练的语言概括;2.学习三个比喻句,体会小艇的外形特点;3.在“船夫的驾驶技术”一段中找出中心词,学习仿写;4.紧扣“有说不完的情趣”,引导想象:古老的威尼斯有哪些说不完的情趣。

1、2环节,训练重点放在“精练概括”与“比喻句的运用”上,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第3环节,意在利用课文范例,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第4环节“情趣”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应侧重引导学生整合文本信息与平时的积累,开展小组讨论,继而运用文本内外的语言,将此“情趣”变成一幅幅动人的场景,一句句优美的诉说。在孩子们绘声绘色的想象中,古老的威尼斯鲜活起来,作者对威尼斯的那份独有的钟爱、欣赏也在孩子的语言中得以诠释升华。

二、精简设计,留足自主实践的时间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获得情感体验、文化积淀、智力提高、语言发展的同时,能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生成新的内涵,实现个性化的感悟,就要精简教学设计,尽量减少教师的“讲解”,确保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

1.留足时间,丰富阅读积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确保学生生自主实践的时间,教师应当退居幕侧,设计较大的问题、有弹性的练习,进行智慧引领,让学生潜心解读文本。只有当学生静心潜读,沉心思考,才能深刻体悟文本的内涵,感受作品的精彩,不断丰富阅读积累,更好地表达。

2.创造机会,开放阅读空间。在留足学生自主实践时间的同时,还要精心准备问题,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树立自信。于永正老师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一词,他作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这位拉包车的才三十多岁”的句子,然后请学生接着写。学生静静地写了5分钟后,老师让他们自读自改,最后指名上台读,老师当场批改点评。学生的答案各具精彩。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这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眶深深地凹下去了,眼里布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真像霜打的茄子。”入木三分的描写博得全场掌声。于老师看似随意的一个设计,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表现欲。无需解释“饱经风霜”,而学生已经运用自如,语文的魅力也就突出地彰显出来。

3.智慧引领,激扬思维火花。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具备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更有效的调控能力。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学生发言的闪光点,巧妙点化;及时发现思维的偏谬处,纠正引导;及时找到思维的障碍点,牵线搭桥,唤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境界。如有一老师执教《刷子李》)(五年级下册)提出问题“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出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后,有这么一段对话:

生:我认为文章写刷子李总是穿一身黑,也能表现他的技艺高超。(读句段)

师:厉害,抓住了人物的穿着。具体说说你的看法。

生:刷子李故意穿一身黑,要是有一个白点沾上,就容易发现,这就说明他对自己很自信。

师:谢谢你的自信。可是,作者笔锋一转,曹小三发现了身上的白点了啊!

生(急了):那是场误会。

师:作者为什么要特地写这场误会呢?

生1:我认为,这是作者要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让故事更有趣。

生2:这是作者故意将文章写得跌宕起伏,埋下伏笔,主要突出人物的技艺。

……

师:谢谢,我们已经触及到文学上的一种写法,欲擒故纵,一波三折。(板书)

(先前的学生站起来):老师,冯大作家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写作能手啊!

师:你也是一位学习高手,来,我们进一步讨论冯大高手的写作精妙之处。

就这样,在教师的点拔下,学生学习激情被迅速点燃,学习思维活跃起来,从课文内容的理解到作品特色的挖掘,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三、开放课堂,提供个性彰显的舞台

语文课文不是孤立的,它是生活、历史、文化的积淀,因此,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导向课外,指向生活,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语文教材中设计了许多针对性的“口语交际”“日积月累”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几块的学习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开展个性阅读实践。例如:在上完五年上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之后,我们教研组设计了一个“穿越式话剧”综合性大型活动,让孙悟空带着师父从平潭风景区“石牌洋”蹦出,游览平潭风景,品尝当地小吃,感受平潭的变化,展望闽台合作的未来。开展这一活动,学生不但要掌握古典人物的形象、古代文字的特点,还要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改革开放意义,更要将自己对文字阅读的理解转化为语言的表达和形象的展现过程。阅读积淀——熟悉家乡风情——设计情节——撰写脚本——选拔演员——准备服装——排练话剧——布置场景……学生与老师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当这一活动出台时,台上的精彩,台下的互动都让听课的老师动容:“我们的孩子 太出色了!”“没想到五年级的学生有这样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城东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文本语言老师
语言是刀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老师,节日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