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狼牙山
2013-04-29李国良杨影
李国良 杨影
正所谓“高山仰止”,我们《祖国》新闻人此行的目的,不仅是仰望狼牙山的巍峨挺拔,更是仰望狼牙山的勇士精神……
——题记
红色岁月催人奋进,革命精神永励后人。
4月26日至28日,《祖国》杂志社、祖国网组织开展了以“爱国报国,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红色文化采风活动。近40名领导、员工组成的采风团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领导及社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抵达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狼牙山和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采风团一行共同感受了伟大的革命实践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洗礼,激励着祖国新闻人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始终履行媒体职责的坚定信念。此次活动得到了易县宣传部、狼牙山景区以及西柏坡纪念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活动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祖国》杂志社的办刊办网宗旨紧密结合起来,是深入开展“走转改”,落实“三贴近”的一次重要实践。作为一个以伟大祖国命名的国家级主流媒体,《祖国》杂志社在对弘扬红色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上又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此举在全社采编人员中引起了广泛共鸣,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祖国多娇,狼山竞秀。27日上午,采风团首站之旅来到了易县狼牙山,在巍峨挺拔的狼牙山脚下,采风团整齐列队,驻足默哀,向在四川雅安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表示深切哀悼。
攀登狼牙山是艰辛的,但也是亢奋的。上午9时,采风团跟随红色旗帜,沿着崎岖山路开始向狼牙山顶进发。
狼牙山位于保定太行山东麓,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它由5坨、36峰组成,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山峰两面峭壁千仞,有羊肠小道通往主峰。”综合部主任李国良多次来过狼牙山,主动当起了导游。
“狼牙登高远眺,可见千峰万岭如大海中的波涛,起伏跌宕。近望西侧,莲花山峰如出水芙蓉,傲然怒放,神奇莫测。”编辑部宋佳颇有文采,在行进途中向同事们娓娓而谈狼牙山的壮美。
壮美之山,更需要精神之魂,这也正是此次红色文化采风团要探寻、发扬的“狼牙山五勇士精神”。今天,来到狼牙山的祖国新闻人,无不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在登山的步伐中,在竞跑的博弈中,在落后的坚守中,在团队的互助中,在胜利的高亢中……无不彰显着一种精神的力量。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是狼牙山顶峰一块石碑上刻下的毛主席诗词,这也是每一位成功登顶的《祖国》新闻人内心深处的感叹。
站在顶峰,眺望远山,听着导游深情地讲述着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的悲壮故事,《祖国》新闻人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浩然正气。
1941年9月25日,5位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葛振林、宋学义为掩护部队机关和当地群众转移,将日伪军引上棋盘陀下的牛壶峰。在弹尽粮绝,无路可退的情况下,5名战士摔烂枪支,纵身跳下悬崖。幸运的女神眷顾了其中两位战士:葛振林和宋学义,他们被山间的树枝挂住,幸运的活了下来。宋学义1971年因病去世,葛振林于2005年3月21日在湖南衡阳因病去世,享年88岁。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狼牙山五勇士永载历史丰碑……”记者史兆琨在采访本上写下了这样的真情实感。
“来到狼牙山,在登峰中体验着勇士们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这样的采风活动,收获的是坚定的信念,是精神的财富。”网络部编辑陈江峡正准备将她的感受发在微博上。
狼牙山山区人民,为永远纪念“狼牙山五勇士”,特在顶峰上修建了一座雄伟的纪念塔。“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纪念塔题的词。
以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为首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祖国》杂志社红色文化采风团,将把这首诗篇永远传唱,将把这种精神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