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字的几种词性演变关系微探
2013-04-29周妮娜
摘 要:学术界对“好”字本义的解释历来都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好”字最初应该是借助母子之间的相互喜爱的形象来表示“喜爱”义的,为动词。流传到后来,“好”字的词性很多,并且几种词性之间存在着微妙的演变关系。
关键字:好; 本义;词性;演变
“好”,这个字最早是作为专有名词“妇好”这一人名形式出现在甲骨卜辞中的,因此对其造字时的含义及词性学术界是众说纷纭。本人则从“好”字的动词和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和程度副词及助动词和关联副词的词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微探其中的演变规律。
一、“好”字动词词性与其形容词词性之间的演变关系
据对周秉钧先生的《白话尚书》统计发现,《尚书》中“好”共出现12次,其中就有7次译为动词“喜好”,而5次作为非动词的用法都集中在《周书·洪范》中,因此,姜纲要先生推断,“好”的非动词用法不会见于更早的《虞夏书》和《商书》,也就说在这两本书中,“好”都是作为动词“喜爱”用的。他还对《论语》、《孟子》和《韩诗外传》中的好的词性进行了统计,发现三本书中“好”共出现了195次,其中185处为动词“喜好”,占94.9%。形容词义则由《论语》中的1例,到《孟子》中的2例,再到《韩诗外传》中的5例,随时间的发展呈递增趋势。 但“好”字从产生到现在,其动词词性一直都存在,但已经从母子之间的喜爱之情扩散开来,如
(1)“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小雅·鹿鸣》
(2)“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邶风·日月》
(3)“父信谗而不好。”《楚辞·惜诵》
(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5)“胜为人乐酒好内。”《汉书·中山靖王胜传》
以上各例都是指人对人的亲爱。后又由人与人之间的亲爱的引申为对各种事物的喜爱,如:
(6)“朕不肩好货。”《尚书·盘庚》
(7)“贱寡而好大,此所以危。”《管子·侈靡》
(8)“君子好好而恶恶。”《国语·晋语一》
(9)“敏而好学。”《论语·公冶长》
然后再由爱好、喜好引申为喜爱的对象,如
(10)“君子好好而恶恶。”《国语·晋语一》
(11)“除其怨恶、同其好善。”《周礼·夏官》
这里的“好”指的是好事或好东西。人们喜爱的大都以为是善的美的,因此引申为对各种美好事物的形容,这就是其形容词词性的由来。例如:
1.“好”字与事
(12)“谁将西归?怀之好音。”《国风·桧风·匪风》
(13)“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景德传灯录·绍宗禅师》
(14)“过得主廊,引入洞房,好事从天降。”《西厢记》
2.“好”字与物
(15)“譬之宮墙, 赐之墙也及肩, 窥见室家之好。”《论语·子张》
(16)“单于用赵信计,遣使好请和亲。”《汉书·匈奴传》
(17)“今人往往于地中得马蹄金, 金甚精好, 而形制巧妙。”《汉书·高帝纪》
(18)“阮光·在剡, 曾有好车, 借者无不皆给。”《世说新语·德行》
(19)“有甚么好菜蔬, 拿些个来。”《老乞大》
3.“好”字与人
(20)“旧禁中主者自用亲近人作之,(万)陈亲密近识,宜用好人。”《三国志·吴楼玄传》
(21)“一岁再赦,好人喑哑。”《新唐书·弄法志》
以上两例中的“好”是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心地善良。
(22)“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杜工部草堂诗笺·奉先刘少府新画山川障歌》
上述例子中的“好”是用来形容人的技能高超。
(23)“投我以木瓜,报我以琼琚。非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
(24)“君若惠顾社稷, 不忘先君之好, 辱收其逋迁裔胄而建立之。”《国语·晋语二》
(25)“携我好仇, 载我轻车。”《赠秀才入军师》
(26)“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娘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红楼梦》
以上诸例是用来形容形容人与人之间相互友好关系的,可理解为友好的、和谐的、好帮手、好伙伴。
(27)“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小雅·常棣》
(28)“要之襋之, 好人服之。”《魏风·葛屦》
(2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30)“就是姊妹兄弟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红楼梦》
以上诸例是用来形容夫妻恋人、兄弟姐妹之间亲密关系的,可理解为和谐的、好合的、心上的、心爱的、友爱的、亲密的。
(31)“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 凡美色谓之好。”《方言·卷二》
(32)“便僻好色, 此人主之所惑也。”《韩非子·八·》
(33)“鬼侯有子而好, 故入之于纣, 纣以为恶。”《战国策·赵策》
(34)“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陌上桑》
(35)“他有一个女儿唤作梅英,尽生得十分好。”《秋胡戏妻》
以上五例是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的,可理解为貌美的、漂亮的。
有上述分析可知,“好”的动词性词性产生的最早,形容词词性的产生也非常早,应该是紧随其后,二者关系非常密切。基本上是,先由典型的母子之间的相互喜爱,泛化为人与人之间及人对物的一般的喜好,再由这种喜好的心里转化为对被喜好的对象的形容。开始的形容状态是泛化的,对象是一般性的事物、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具化为亲人夫妻及恋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产生美色义。
二、“好”字形容词词性与其程度副词词性之间的演变关系
和其动词词性和形容词性的产生时间相比,“好”字的副词词性的产生年代就要晚的多。关于其具体年代,有的学者认为是产生于宋代,如向熹《简明汉语史》;有的认为始见于唐代,如蒋冀骋、吴福祥《近代汉语纲要》;也有的认为始于唐五代,如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武振玉先生对可以反映晚唐时期语言面貌的《祖堂集》、《敦煌变文》和《全唐五代词》进行统计,发现“好”作为程度副词的只有一例,《敦煌变文·燕子赋》:“者汉大痴,好不自知。” 说明“好”作为程度副词在晚唐就已经出现,但是出现几率不高。宋代时,在口语色彩较浓的文献中,“好”作为程度副词开始略多见,如:《刘知远诸宫调》中的“去了俺眼中钉,从今后好快活。”和“知远听得道,好惊慌。”据武振玉先生调查,发现《景德传灯录·卷七》中有一例,《古尊宿语录》中有十五例,《五灯会元》中有十例,而在其他类型的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仍很低。在元代以后,尤其是在元曲及明清小说中,“好”作为程度副词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增加。如:
(36)“好极细的毛施布衫。”《老乞大》
(37)“养孩儿好难。”《朴通事》
(38)“这没嘴脸的小胡孙,好小看人。”《朴通事》
(39)“你好毒,你好呆。”《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40)“老妖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西游记》
(41)“对面松林透过风来,史进喝彩道:‘好凉风!”《水浒传》
(42)“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红楼梦》
(43)“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
形容词在意义上指的是“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程度副词在意义上相当于“很”。我们认为,“好”字的程度副词词性是由其形容词词性虚化来的。“好”开始时是修饰名词做定语,后修饰范围由名词扩大到动词、形容词再到词组,好字做状语。而且其虚化过程是在“好+性质形容词+名词”结构中,“好”开始是与其后的性质形容词是做并列关系的定语,后又与其后的性质形容词做偏正关系的定语,“好”字就由性质形容词虚化为副词。
三、“好”字助动词词性与关联副词词性之间的演变关系
“好”字作为助动词,可简单翻译为“容易、可以”。大概出现于唐宋时期,如:
(44)“辽阳城兵马下,今年大好经济。”《舜子变》
(45)“有人举似师,师云:‘泉州葛布,好造汗衫。”《祖堂集》
(46)“自今后好商量,与你妻女。”《刘知远诸宫调》
(47)“长水江头,正好抛纶掷钓。”《虚唐和尚语录》
但是此时“好”作为助动词的用法还不是特别常见,到了明代以后,这种用法才逐步多了起来,如:
(48)“且是直性子,好相与!”《二刻拍案传奇·卷三》
(49)“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西游记》
(50)“须得吃得饱了,才好干事。”《西游记》
“好”作为关联副词,可翻译为“便于、以便”。据推测,可能也产生于唐宋时期,明代之后繁荣起来。并且,“好”字的助动词词性与关联副词词性存在着巨大的关联性。例如:
(51)“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昌黎先生集·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
(52)“曾想此本新编传,好伏侍您聪明英贤,有头尾结末刘知远。”《刘知远诸宫调》
(53)“那猴欢喜,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莫惊了你。”《西游记》
(54)“二童道:‘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西游记》
前两例中的“好”,即可翻译成“便于”,也可翻译成“可以”。这既说明“好”作为关联副词在唐宋时期已经成型,也可看出“好”的关联副词词性从其助动词词性中脱胎的痕迹,两种词性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区分并不十分明显。“好”作为助动词一般出现在两个流水句子中,且“好”只管辖其所在的小句,小句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而“好”作为关联副词一般出现在表目的的关系复句中,“好”控制前后两个小句,两小句之间联系紧密。所以说,“好”作为助动词向关联副词演化的过程,是词义的主观程度化不断提高、句子融合程度不断加强的过程。
四、 小结
由上述分析可知,“好”字是借助母亲抱着孩子相向而喜的甲骨文形象来表述“喜爱”义的,后来词义泛化,可指对所有人及事物的喜爱。“好”字在造字之初应为动词,随着时间的发展,其词性也越来越多。其中,动词与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与程度副词、助动词与范围副词等词性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基本上可以认定是后者脱胎于前者。
作者简介:周妮娜(1986.09-),女,汉族,安徽省六安市寿县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