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冲突与教育:教育的和平力量
2013-04-29丁晓琼
摘 要:《2011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在肯定全民教育进程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武装冲突给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本文从报告的提出背景、武装冲突对教育的挑战的表现、应对武装冲突的教育努力措施及国际社会对教育在构建和平方面的相关争议等方面重点解读了武装冲突与教育的关系,以期引起对武装冲突下教育的普遍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武装冲突;教育;《2011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和平
一、《2011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的全球背景
全世界自20世纪末以来,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权问题不断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之一的教育权,也普遍国际社会关注,实现全民教育或者是义务教育是国际社会力主推进的目标,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成为当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过去十年,世界各国在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方面都取得了的非凡进步,主要表现在:幼儿福利有所改善,儿童死亡率逐渐下降;性别平衡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世界局部性的武装冲突不断,影响力最广的如巴以冲突、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武装革命冲突等,这些都无时无刻的对平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人权的保障构成影响,对武装冲突发生地的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破坏。这引起了国际人权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教育界的普遍担忧,纷纷指出了武装冲突对教育的破坏及教育在应对武装冲突中应作出的努力。
二、武装冲突:教育的潜在危机
《报告》指出武装冲突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第一,对教育系统的严重破坏。《报告》提供的数据表明:受冲突影响国家儿童死亡率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两倍,营养不良及相关健康风险更为严重;2800万小学学龄儿童失学,占全球总数的42%;儿童在5岁前死去的可能性比其他贫困国家的儿童大一倍;中青年识字率为79%,其他贫困国家此比率为93%;超过4300万人流离失所。第二,影响国家的教育开支。军费开支侵吞了援助资金,如果富裕国家仅将6天的军事开支转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援助上,就可以弥补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所需的160亿美元的外部筹资缺口;人道主义援助中教育仅占2%,教育援助申请中仅有38%得到满足,大约是所有部门平均满足率的一半。第三,儿童、平民和学校处于战争前沿。蓄意对平民滥用武力是21世纪暴力冲突的特征,教育系统直接受到了影响。如今,儿童和学校处于武装冲突的最前沿,校舍、教师和学生均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攻击目标。不仅如此,武装冲突也不断削弱经济增长,加重贫困,将用于教育的生产性投资资源转移到非生产性军事开支上。同样,军事开支侵吞了援助资金。第四,流离失所人口最容易被忽视。据联合国数据报告,截至2009年底,全球有4300万人流离失所,但实际数字一定更大。最近的估计数字表明,几乎一半的难民和国内流离失所者(IDP)都不到18岁。
三、应对武装冲突:教育的发展
(一)对武装冲突地区教育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人道主义援助的目的是挽救生命,满足基本需求,恢复人的尊严。为了完成这些使命,人道主义援助应当为生活在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儿童开辟一条教育生命线。《报告》指出完善人道主义援助系统应从以下方面努力:(1)改变人道主义思想定式。所有参与全民教育伙伴关系的机构都应敦促捐助方在供资申请和援助交付中将教育作为一个优先考虑的事项。(2)根据需求提供资助。人道主义援助需要一个扩展的、更加灵活的供资框架。《报告》建议多边联合供资机制,如中央应急基金和共同人道主义基金,按比例增加当前的年度供资额度,从约7.3亿美元增至大约20亿美元。(3)进行可靠的需求评估。向受冲突影响的社区有效提供教育,首先是要进行可靠的需求评估。《报告》建议教育小组(这是人道主义系统中负责协调供资申请的机构间小组)与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机构合作,共同收集有关数据、制定教育核心指标,并估计实现各项具体目标的筹资需求额度。(4)加强针对流离失所问题的筹资和管理安排。难民与流离失所者之间人为的区分是采取更有效行动的障碍。应当加强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UNHCR)的权限,以便该机构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所有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二)教育的梦想:具体的实践途径。《报告》重视如何通过教育开辟和平前景的各种渠道,可从这几方面努力:(1)授课语言。没有什么问题比语言政策更能表明冲突后国家政府所面临的艰难抉择了。在一些环境下,如坦危地马拉,教育方面的语言政策是对原住民深刻憎恨的根源,因而该国建立了教育改革委员会,来消除不满情绪、促进对话、设定双语和文化间教育发展的课程,这是加强相关性的一个可行办法。(2)课程改革。历史和宗教等科目的教学对暴力的易发性产生影响。在多民族或多信仰国家,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身份问题使得教育改革人员面临艰难的抉择并且耗时费力。如柬埔寨的教育系统现在才开始涉及种族灭绝的历史。在卢旺达,教育系统曾经强化了分裂,政府尚未加强有关本国历史的教学。然而,其他地方的经验表明,教育可以通过让学生反思其多重身份以及将他们团结起来而不是分裂他们的因素,来逐步消除根深蒂固的分裂思想。例如,北爱尔兰的《复活节协议》打开了广义理解公民身份之门,鼓励学生了解各种可能的身份特性。(3)教育管理权力下放。非集中化和权力下放往往视为加强问责制及建设和平的必由之路。这一看法言过其实。在一些教育系统高度权力下放的国家,中央政府作用不力,可能阻碍和平建设的努力。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就是明显的例子。
四、构建和平:教育的力量有多大?
《报告》传达了一个核心思想:教育应在消除暴力冲突影响和恢复社会正常秩序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 (Irina Bokova) 指出:“教育应该是构建和平的主要力量,而不是武装冲突的主要牺牲品。”加拿大前总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海地特使H.E.米夏埃尔·让 (H.E. Micha·lle Jean)女士也大力强调:“教育是国家和平与稳定的基石,教育能让学生产生信念,追求真理与和解的信念。”全民教育研究中心理事丽贝卡·温思罗普(Rebecca Winthrop)也于2011年3月在华盛顿举行的全民教育监测报告发表大会上说到:“打破暴力、贫穷和教育的不利条件之间的恶性循环是21世纪全民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决策者当务之急就是要进行教育的和平建设。”这些学者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都肯定了教育能成为促进和平的力量。
总而言之,不管教育是否能够直接促进世界的和平,对武装冲突起到抑制作用。然而,普遍提高世界的全民教育水平、保护武装冲突下的教育及从教育角度促进世界的和平进程是武装冲突不断的21世纪世界教育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主题。
作者简介:丁晓琼(1987-),女,云南楚雄人,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