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同伴交往问题典型案例
2013-04-29赵晓婷
赵晓婷
一、个案案例
案例一:赵某,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日里喜好玩耍,对学习没有兴趣,不大合群。与同学交往,情绪反复无常,犯错就推卸责任;自制力差,意志薄弱,不讲信用;卫生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近期,他竟然欠债达248元。经查,他是为了能讨得与他经常爱玩、又会玩的朋友一起玩的目的,便采用了只要能和他玩,就给对方付钱的交友方式,致使玩债累累。为此,他一度处于自卑、自弃的无助状态,沦为多数学生的攻击目标。
案例二:郭某,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他性情孤僻,平日里独来独往,不喜欢和同学交往,上课无精打采,课外沉默寡言;经常与同学打架,稍不如意就大嚷大叫,拍桌子、摔书本;一遇到老师指教,就咬牙切齿,一言不发;如有犯错,拒不承认,谁都拿他没有办法,成了班里的小霸王。
二、形成原因
上述案例所反应的问题,其形成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家庭影响
一些家长认为,只要管好孩子的吃穿,至于孩子如何做人则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正是这些思想的存在,才导致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1.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部分家长文化层次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些家长作风不正,坑蒙拐骗偷,违法乱纪,行为放纵,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有的购买、观看、阅读黄色录像书刊,对子女无疑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家庭教育不当,缺乏正确引导,导致孩子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相依,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拳脚相加,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怨恨,而不愿与父母沟通,心理隔阂加深;有的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因而是非不分,慢慢就变得做事没有主见和立场。
3.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的细心教养和关怀。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对孩子感情淡化冷漠,给孩子心灵造成严重创伤。
(二)学校影响
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育思想不端正,从而导致或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1.一些学校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松德育。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学校对德育认识上出现的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唯我至上,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或“鞭策”,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出言不逊,行为不轨,追求名利,奇装异服,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3.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粗暴,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影响
社会环境的主流从整体上说是好的,应当肯定,但也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因素。
1.市场经济对小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价值观上,诱发价值取向功利化。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就是为了盈利,所获利润的高低成为评价市场行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的产生。扩大到同学关系中,就会诱发缺乏理想,只讲实惠不思奉献,甚至有的学生为贪图享受铤而走险。
2.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上对学生毒害最大的一是散布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等。二是坏人教唆,不少青少年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3.舒适安逸环境使当代小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三、纠正策略
一是设法赢得社会的大力支持。即学校与家庭配合,改善他们与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等关系,特别是应注意融洽他们与亲人、同学之间的关系,激励他们产生与别人交往的愿望,创造满足他们和谐相处的环境,让他们感到社区、家庭和班集体的温暖,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能够接受别人,因而愿与别人交往。
二是设法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当他们能够接受别人并与之交往时,要给予强化鼓励,并帮助他们主动与别人交往,从与亲戚交往,扩大到与亲戚的朋友交往;从与一个同学交往,扩大到与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圈子,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
三是设法使他们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通过参与活动,使他们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为此我经常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冲突是不同的冲突,那么,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学生就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了解他人的需求,体验他人的感受,这样就会理解他人的处境和立场,达到原谅他人,化解怨恨,从而融洽相处。如在庆祝“六·一”儿童节时,我让一些同学编排表演小品《荆轲刺秦》,三名同学分别扮演皇上、太监、导演,八名女同学扮演宫女,为了这次表演,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都尽心尽力,如临其境,角色扮演的活灵活现,演出效果极佳,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事后好多同学自愿在一起模仿着演,真正达到了合作、交往的目的。我还在课堂上编排一些情景剧,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交往能力。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和同学、老师、朋友自愿交往的愿望,并且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慢慢就会改掉一些坏毛病。积极自愿的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成为一个合群、健康向上的孩子。对于严重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还可以先让他们同比自己年龄小或低年级的学生交往,以显示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特别是多与性格开朗、善于交往的人在一起活动,情绪受到感染,也会使自己变得开朗起来。
总之,让有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走向社会、走向阳光,变得活泼开朗、健康向上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我们必须恒久的、执着的用爱心与温情去开化和引导他们,剥掉裹在心灵上的茧丝,方可取得实效。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的竞争意识,同样需要人们的合作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势在必行。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的未来和祖国的命运。愿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培养出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新型人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