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智汇中心:“高成长性”企业聚集地
2013-04-29程桔华
程桔华
中国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一个经济热点,其产业聚集的运作模式对中国经济有着卓越的贡献。在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的大势下,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兴建产业园。但是令后来者不解的是,本想出奇制胜,却浑然不觉已步人后尘。在遍地开花的产业园区中,如何彰显自身的特色?这相当考验园区开发经营者的功力。而当形形色色的园区抛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商政策之时,入园企业该作何选择?这也是一道费解的难题。
本刊独家专访园区代表万德·智汇中心总经理王珲和企业代表北京诺诗康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康颖,听听园区和企业的声音,或许我们会有所启发。
《中关村》:在城镇化建设的大势下,中国主流房地产开发商都在做策略转型,着眼于产城一体化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一趋势?万德·智汇中心未来的发展之路又是怎样的?
王珲:最新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近期靠投资,远期靠城镇化,“促改革”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给城镇化做全方位配套。
城镇化有两个要素,一是土地,二是人口。对万德·智汇中心来说,如何紧扣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方向,这是我们的新课题!我认为,应该把那些需要占据很大土地面积的生产性企业向附属城市外溢,核心城市只留下那些企业总部。比如研发生产型公司,它的生产基地可能需要几万平方米的面积,我们可以帮它做配套,在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城市建生产基地,这样不仅能调动当地城市的土地要素和人口要素,而且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对于核心城市来讲,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聚集的全部是企业总部。
《中关村》:几乎所有园区都在提“产业升级”,您对此怎么理解?
王珲:在我看来,一个综合型园区向专业化园区的转变就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分工会更明确。原先是一大片土地上,什么产业都做。产业升级后,不同的区域之间产业定位是很明确的,这个区域只做总部,那个区域只做研发,还有的区域只做生产,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中关村》:万德·智汇中心的产业定位是什么?重点吸引哪几类企业入驻?
王珲:我们的定位是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至于涉及上下游产业的配套部分,随着我们的业务范围扩大,扩及至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中的附属城市,我们会根据城镇化战略发展,结合我们平台内的企业发展战略,从总部研发中心过渡至生产配套基地。比如选定河北固安给生物医药企业做制造基地配套。到那个时候我们才会具体区分产业定位,因为它需要上下游的关系。目前,作为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首要考虑的是区位怎么样,如果做研发,区位的科研配套是否齐全。
我们聚焦那些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注重企业所在行业的创新,我们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像成长性高的科技金融类和科技商务型企业,是我们比较欢迎的。我们不会限定企业的类别,即便是传统行业的企业,只要它的技术很先进,这种企业将来也会是我们的好客户,为什么要排除掉呢?我们不做行业上的细分,主要是关注企业的成长性和行业的成长性。
《中关村》:园区和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双向选择,企业在选园区,园区也在选企业,双方有共同的发展理念才会走到一起。万德·智汇中心是怎么选企业的?
王珲:我个人特别崇拜巴菲特,巴菲特投资的时候是怎么选企业的呢?一是看行业,未来比较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像生物制药行业,十年前大家就知道这个行业未来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而事实也证明,到现在生物制药行业仍处在持续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二是看企业家精神,毕竟企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外化,如果这个企业家视野和胸怀达不到一定的战略高度,不干实事,企业再大可能也很难可持续发展。所以,与其说我们在选择企业,不如说我们在选择志同道合的战略伙伴。
具体到万德·智汇中心如何选择企业,我们首先关注的是那些成长性好的企业,其次是聚焦于我们比较熟悉的行业。就像诺诗康瀛公司,是做白细胞抗原检测试剂的,可提供高品质的HLA SBT分型试剂盒和HLA SSP分型试剂盒,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高分辨率实验结果由10%上升到90%以上,使患者就医的时间缩短且费用降低,使患者在最佳治疗期得到治疗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个行业就是很有前景的行业,也是很有成长性的行业。
万德·智汇中心将被打造为企业管理和研发总部,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把一些成长性高的企业资源整合起来,然后随着企业一起成长,共同壮大。普洛斯原来是美国一家物流企业,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虽然企业被迫进行了战略性调整,最后新加坡国有基金入主,全球大部分区域的业务受到严重冲击。但是它的亚洲业务发展得很好,尤其是中国大陆的业务更为突出,究其缘由就是其成功绑定了美国两家大客户,可口可乐和沃尔玛,跟着这两家跨国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普洛斯的业务从北京拓展到郑州,后来又拓展到西安,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物流服务。这个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一定要伴随客户的成长。我们现在吸引研发类高成长性企业,这些企业将来需要往哪个区域发展,我们就是它们的物业资产供应商,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物业资产平台,我们就提供什么,这就是我们的思路,其实还是共同成长的理念。
《中关村》:既然万德·智汇中心定位为服务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产商,那么未来打算怎么做服务?基于入驻企业会做哪些衍生服务?
王珲:目前我们所能提供的服务还是搭建一个平台,比如企业和政府或者行政机构沟通,诸如政策申请等,这些我们都可以代办。一方面,我们跟政府机关比较熟;另一方面,我们对客户的需求更了解,可以起到政府与企业的一个桥梁作用。
当然这些基础服务,很多园区都能提供,并不能彰显我们的特色。我认为最重要的服务方向还是在金融上,我相信很多企业做大以后都会有上市的需求,这就和金融服务密切相关。我认为未来在中国做园区,金融服务一定会是一个增长点,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培养。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的股东有很多是资产管理公司的,有风投、PE、银行,他们经常给一些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金融服务会是我们独具特色的方面。
当有100家企业入驻的时候,我们会考虑成立一个天使基金来帮助企业的发展。这100家企业里面有80家企业比较有钱,20家企业缺钱,我们就可以考虑做这样一件事:把80家企业富余的钱汇集起来,借给那20家缺钱的企业,利息高于银行。这样形成一个系统,很多问题在园区内就解决了。
《中关村》:您希望未来大家提到万德·智汇中心会和什么联系起来?
王珲:中国的园区太多了,光国家级的就有108个,再加上省、市级甚至县、镇级,中国的园区真的是遍地开花。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将来不同的园区也会有不同的分工,比如说总部基地,定位就很清晰。万德·智汇中心的定位就是产业综合运营商,为企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我希望以后一提起万德·智汇中心,大家会想到这是一个助力企业成长的平台。
《中关村》:企业在选择园区的时候,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最看重园区的哪些特质?
康颖:我觉得一个园区的管理和市场运作模式都要与企业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吸引企业。企业入驻园区,是希望能达到双赢的目的。企业看重的不仅是园区的硬件有多牛,楼宇建得有多漂亮,道路修得有多宽阔,更看重的是园区所能提供的内在服务和管理,以及后续的服务。园区能否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做一些衍生服务,例如为企业融资搭建服务平台,这是我们很看重的方面。
《中关村》:您在德国创业很多年,德国的园区跟中国的园区相比,在对入驻企业的服务上有哪些不同?对于万德·智汇中心,您有何评价?
康颖:德国的园区不是靠政府来运营的,每个区设有一个经济促进局或者经济促进署,但真正运营经济促进署和经济促进局的人并不属于政府部门,而是公司。政府每年都会有宏观的策略,比如要计划增加外资来解决经 济衰退的问题。经济促进局或经济促进署会依据政府的策略开展一系列的市场工作,包括到海外去参加各种活动征集投资人,宣传国家的政策等。经济促进局或经济促进署下属的每个城市,甚至于每个区域,又设有一个小的经济促进分公司负责这项工作。比如说企业要申请签证或者申请居留签证,移民局就会要求当地经济促进局出据一份企业在当地健康运营的证明,证明企业对德国经济是有帮助的。经济促进局根据劳动局下属工商总会的企业信息出据证明。德国的工商总会不属政府部门,仍然是公司性质。工商总会负责收集企业信息,做市场调研。经济促进局或经济促进署就是做这些工作,更深层次的服务就没有了。金融危机的时候,想要得到金融上的支持或者金融运作是没有可能性的,跟中国园区所提供的服务没有可比性。
万德·智汇中心不一样,他们的理念特别可贵,他们希望吸纳那些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这恰恰是很多园区不愿意做的,其他园区都想方设法吸引大企业入驻,但是大企业数量有限,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大企业都是国企,像中石油、中石化等。而且这些大企业所要求的服务,一般园区也做不了。中小企业的需求很实在也很明确,比如上新三板,对于这样的具体需求,园区就可以做很多服务工作。我感觉万德·智汇中心如果做好的话,将来比德国的园区和欧洲的园区都要棒。海外企业到中国来投资或者海归想回国创业的时候,万德·智汇中心的金融服务就非常有优势。他们一定会特别感兴趣,因为这些人在海外是享受不了这种服务的。
《中关村》:万德·智汇中心在选择企业的时候,比较注重企业家精神,能否讲讲您在德国的创业经历?
康颖:我是学医的,最初做医药销售。曾一个月达到260多万元的销售额。31岁时自己创业,在七八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做快速避孕测试剂。后来,代理了一家德国公司的产品,事业开始了新生涯。5年间,我把这家德国公司的产品销售到几乎全中国每个实验室,业务一直做得非常好。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代理制的弊端显现了,同时国内技术及客户需求的变化非常快,德国公司并不能按照中国市场的需求去研制新产品,快速转变产品策略。当代理的产品不能适应市场时,我决定到德国去寻找新的项目。原定一星期的行程,后来变成了8个月的创业之旅,付出的艰辛换回了在德国投资企业的运营。
因为是第一家在德国投资的中国私营企业,当地报纸报道诺诗康瀛企业,电视台也给诺诗康瀛拍了纪录片。当地电视台播出头条新闻是默克尔访华,紧接着就是关于我们企业的纪录片,时长达半个多小时。后来我先生告诉我那个纪录片在中国也播了。
在异国他乡创业太难了,租办公场所,聘用人员,样样都得亲自处理。先是租保安室当办公室,一部电话,一张小桌,一个人的公司,到后来搬进德国最大的园区——机场园区,4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和拜耳等大型药厂同在一个园区。企业得以稳健地发展,占据了欧洲市场的一大份额。随着国内市场的成熟,我们决定将诺诗康瀛的产品转向国内市场。
《中关村》:诺诗康瀛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
康颖:回国之后,在国家政策及园区方面的支持下,加上自己的技术及市场份额,这些年发展还是很迅速的。到目前,诺诗康瀛海外有2家公司,总部设在北京。现在北京公司80%的科研人员都是硕士学历,还有2位博士。目前我们在研发新一代产品,是英国剑桥一位教授发明的DNA测试技术,这将会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我们制定了两套方案,一套方案是,把高端实验室设在德国。因为第一代测试技术需要更新,但是经济危机下,很多机构没资金雇用技术人才,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让我们的技术人员帮他们做测试技术的更新换代,以此来带动机器的销售。第二套方案就是直接卖试剂,由我们的技术人员帮客户建立样品库,客户还可以继续用自己本实验室研发的东西。两种方法还可以结合起来做。
现阶段,是我们扩大欧洲市场份额的绝好机会。至于国内市场,我们已经占据25%—30%的市场份额。最大的一个标投了4000多万。在国内外市场,我们在价格、售后服务和技术三大方面都有优势。
我们现在正在筹建一个院士工作站,还将与我国高校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共同开发新生物医药制品,将科研成果市场化。诺诗康瀛依托民族生物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为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科技及健康产业集团而努力。
结束语:
笔者曾在多家园区采访,了解到很多入驻企业的一个共同心愿:希望各种纷繁的杂事越少越好,让企业静下心来有更多的精力做研发、做市场。这就需要园区能针对企业的具体需求,提供精准的服务。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未来服务制胜的大势下,万德·智汇中心已经未雨绸缪。我们也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园区能把服务真正做到实处,和入园企业同舟共济,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