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的集体偏好决定了未来的互联网
2013-04-29关邨
关邨
基辛格博士造访“百度”问起“中美互联网的发展特点”时,李彦宏给出解答:“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不同是‘市场不同”;“第二个是‘发展路径不同”。第一个特点,从市场角度看,中国的网民无需“计划生育”,目前已奔向6亿;为丰富内容,借力用户打造百度“贴吧”、“百科”、“知道”等知识产品,足见李彦宏谙熟“上帝”心理,用掌握的技术吸引用户体验,勾魂摄魄,用心良苦。第二个特点,唯独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并丰富现实生活,网上购物就是最成功的应用。用中科院胡启恒院士的话说,就是“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都取得巨大的进步,涌现出一大批值得骄傲的企业,比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以及相关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等”。
据“无冕之王”的分析透露,“李彦宏与基辛格关于中美互联网的话题互动,背后似有更深的意味”。深在何处,一时还难以破解。但“数典”不“忘祖”却真实不虚,领先发展几十年的美国互联网一直是后起之秀中国互联网学习、模仿、和追赶的对象。且不说中国互联网的“知本家”多是留学或访问或考察大洋彼岸,就是现在主导互联网技术和产品领域,诸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交网站、博客微博、移动终端APP等各种形态都发端美国。国人的智慧是“拿来主义”,“心有灵犀”,一点即通,在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画龙点睛的创新后,博得到中国网民的青睐和享用。正因为如此,“中国互联网似乎总是给人一种亦步亦趋的感觉”。
愚以为不必对“亦步亦趋”甚至“邯郸学步”过度解读。婴儿爬行、学语,少年模仿,青年借鉴,都是人类成长的阶段。科学进步往往是后人站在前人肩膀上摘取果实。没有“东洋货”的恶名也就没有今天日本民族的荣誉,没有“中国制造”的锻炼也就没有“中国创造”的升华。当然我们也不会永远满足于“亦步亦趋”,克服“成长中的烦恼”,迎来的将是志在创新“产业报国”。且看,“洋人”基辛格,九十初度,在看到中国互联网市场展现的“特点”后,对李彦宏慨言道:“你和你的同事们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世界,你们所做出的这种改变是我这代人无法想象的。”业界专家从基辛格和李彦宏的对话中,得出一个光明的结论:“对中国互联网和企业而言,紧密围绕用户需求,不断推出新功能、新服务、优化用户体验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果,将不断深入和拓展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并显示出创新技术产业的巨大价值。”基于此,我们对《“李彦宏疯了吗?”百度“天价”收购91无线》的质疑,也就“不以为然”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市场“焦点”处!
当然,我们也绝不会“固步自封”。知不足而后思进取。胡启恒院士入选“互联网名人堂”,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可以解读为:我们在对互联网的理解、利用程度和深度上仍与国际同行存在一定的差距。互联网创新是应用性创新和技术性创新的统一。然而,那些原创性的、影响全球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和技术,发源于中国的,目前还一个都没有。比如万维网、P2P(“点对点”技术)、博客、SNS(社会性网络服务)、微博……这些应用模式和技术的原型都来自国外。如今,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兴未艾,我们应鼓励中国企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发展为中国用户所需的、原创的应用模式和技术。
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民众的集体偏好决定了未来的中国”。窃以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