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3-04-29明道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9期
关键词:建构有效性课堂教学

明道树,湖北省阳新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教研先进个人,黄石市优秀教师、黄石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黄石市中语会常务理事,阳新县中语会理事长,阳新县“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阳新县“十佳名师”。

有效教学源于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出现。受科学思潮的影响,教育界明确提出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有效教学”应运而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有效教学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研究。它有助于解决知识内容无限与教学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何为有效教学?《人民日报》总编傅国亮先生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概括:只有上升到方法论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强调的是,课堂教学要研究教法,点拨学法,提炼方法;福建师大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他强调的是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这里的“课堂”既指微观的一堂课,又指宏观的一个相对较长时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且侧重于后者。

一.为什么要提倡有效教学

1、现实需要

现行的课堂教学经过多年教改洗礼,虽有新改观,但仍是低效运行,学生苦,教师累,效果差。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辛辛苦苦,学生痛苦不堪;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死气沉沉,没有蓬勃的生命,没有智慧的火花。“讲解+训练”几乎成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变模式。同时,课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也促使我们的课堂要提高效率,低效课堂成了“全面开课”的阻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研究有效教学的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的策略,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的课堂无法承担这一重任。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当前的课程改革如果不解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效率不高的问题,“即使有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可见推进当前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学的问题。

2、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获得的,也不是机械训练就可以达成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和资料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创设,强调“合作学习”,强调利用各种信息支持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在建构中成长。“自主”是关键。

认知结构理论创始人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能否认知和正确认知客观事物,决定于其头脑中已有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既是知识储存的形式,又具有通过加工同化和处理新知识的功能。强调知识的迁移,强调学习者的探究和创造。

可以说,我们要提倡的有效教学与当前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吻合的,是有现实需要和理论支撑的。

二.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陶行知早就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有没有让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得不好,即使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会不会学,有没有掌握方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研究教与学两个方面,教是否有效率,有效果,学是否有效率,有效果?运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使教与学“双赢”,且要侧重于学。

就目前而言,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聚焦在课堂,因为课堂是当前教学形式的主体,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结构决定功能,因此要抓住有效课堂的教学结构和流程来探索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有效备课

一是备课程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传统备课往往只是照搬教参和查找其他文字资料。其实,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不只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书本知识,学生身边的校园生活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进入到备课行列。扩大备课中的信息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资源都是宝贵的备课资源,我们的学生往往最欢迎这样的资信进入课堂。

二是备教学方法,体现课改要求。

教学方法是有效性的前提。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家对此都有共识。无论是古人所说的“举一反三”、“授之以渔”还是现在所提倡的“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落脚点都是教学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比收获什么可能更重要。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认为,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是学本身,他得学会让学生学。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这是教学的核心。

2、有效导入

有效导入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自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罗素认为“一切学科本质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迪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苏霍姆斯基说,“教学的起点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温故知新式,总结评价式,问题设置等常用方式。情景化引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激趣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也符合课改的三维课堂教学目标,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没有感情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技术活动,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师生情感的高度融合。

总之,有效导入是有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3、有效模式

建构模式是应对发展变化的策略和智慧,是教师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新课改课堂教学有效性到底如何达成?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纵观各地新课程改革经验材料,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山东杜朗口中学的“1035”模式,“反”其道而行之的山东兖州一中的“3510”模式,荆州北门中学的“3510X”模式,汉口铁中的“2020”课堂,汉阳一中的“121”三案导学模式,都是各校积极探索的成果,都很有意义。都属于“学案导学”的范畴。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在问题”。分自学、质疑、合作、探究、训练五步,构建问题教学、全体参与的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师生共同探究。“导学案教学”是当前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

当然,真正的教学模式不应该是不变的封闭系统。就像我国长期以来“三中心”思想所构成的“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训练——布置作业”模式,也有效,但固定不变就必然压抑创新。真正的教师,是对教学模式的自觉建构与灵活运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时可以先教,有时可以多教,如其说是教学模式,不如看成是教学策略,核心是“以学定教”。

4、有效评价

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着眼点往往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教学效果等,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表现和反应。新课堂的有效评价要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到学生学的状态,即“学生行为”上,要重点考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程度和学习体验收获。

所以,有效评价要由注重“教”转到注重“学”,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学论教”。

让学生对教师课堂作出满意度评价,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不断自我改进、纠正和调整。

总之,有效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成长胜地。如果教师始终把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让学生会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我们离有效教学的目标就更近了。

猜你喜欢

建构有效性课堂教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