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合作性和选择性的探讨
2013-04-29朱云
朱云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新颖,使广大一线教师又感到诸多的不放心,总认为不踏实,心里无底,害怕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好,这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高效合作学习不敢放手等方面。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真正的艺术拒绝模仿,真正的艺术呼唤教师的个性。模式只是参照,模式永远在变,模式只需最适合的,模式并非唯一。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9(S)-0021-4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实施一年有余,在教学摸索的过程当中,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现就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合作性和选择性作以下探讨,以此共勉。
实施高效课堂后,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一个适应过程。
1.教师课堂上“空闲”了,课余忙了
回想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真是一个大忙人。然而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却很轻松,只需按照导学案帮助个别学生解答有关问题,参与学生的讨论,随时掌控学生质疑的情况,参与学生对某一个问题的探讨,点拨那些学生没有说透的知识、重要的学习方法等。课后也不需要去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批改作业了,教师只需检查上课时学生是否对自己做的导学案进行了更改。教师的主要精力用在了集体备课上,用在了编写导学案上。编写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又要考虑每一个问题的设置是否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的理解难度;既要考虑每一个环节都不离开课本,又要考虑到有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的问题;既要设计多数学生通过自己自学就能解决的问题,又要有必须通过合作交流才能解决的问题;既要设计有学生展示的问题,又要设计有学生练习的题目;既要设计课外复习巩固的问题,又要设计当堂检测的题目;既要设计有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的课堂小结,又要设计有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后的课后反思。
总之,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必须有助于学生的自学、合作学习和课上展示,但又不能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给足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教师课后更忙了。
2.学生真正的分组合作学习成为主流
学生从拿到导学案开始,就要认真听老师讲这节课应该预习的内容,学习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开始认真阅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例题,重点知识,做好课本上的练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可分组讨论交流,必要时向老师询问,独立完成导学案。学生在分组讨论交流的时候要讨论本组的问题自己是否弄清,是否还有其它解答方法等。学生除了认真听讲以外,又要及时更正自己导学案上错误的问题,还要从别人的讲解中找出破绽,以便别人讲解完毕后及时质疑对抗,为自己组加分,整个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很集中,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真正动起来了,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成了课堂学习的引领者,教师则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3.问题分析
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新颖,使广大一线教师又感到诸多的不放心,总认为不踏实,心里无底,害怕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好。这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高效合作学习不敢放手等方面:
(1)高效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往往在听完一堂课之后,留给我们的感觉总是感到这堂课“不实”,表面上气氛活跃,但讨论时,不善于互相配合,基础好的学生讨论时说两句,基础差的学生托着下巴静听观看。每个小组看似都有代表积极发言。但讨论的结果只是少数人的意见,而并没有达到群策群力,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意向和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2)学生参与度严重不均衡,多数学生盲目随从
在组织小组讨论过程中,多数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就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各组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差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差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于优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3)评价学生重整体而轻个体,集体求同,只重视了小组成果及课堂效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
在学生完成合作学习后,就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的收获,要求每个小组的发言者必须对实验数据或讨论过程进行分析论证、整合并优化,一定要得到一个预先设计好的结果,好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课堂效果。反而忽视了一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言和实验设计过程,甚至对其观点进行压制,以达到集体求同的目的。这势必造成一些学生对老师及实验过程的不信任,高效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大打折扣。
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够
教师缺乏对高效合作学习的本质理解,容易使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合作理念不能有效构建,这样势必造成合作教学技巧的贫乏。在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合作学习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实现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
(2)教师普遍存在重视优生群体而忽视弱势群体的心理
在绝大多数教师的潜意识中,肯定是更加重视优生的表现而很少在课堂上真正采取过什么有效的措施或方法关注弱势群体。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从他们内心来讲,也希望自己在各方面均有好的表现,但限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不得不选择沉默或是不合作等与课堂不符的表现。
(3)教师的观念和态度决定了部分学生缺乏对合作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在分组时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及优生和差生的差别,随意分组,很容易造成优差生问的对立及互不合作,造成合作学习的无序;其次,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不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管什么内容全部拿来合作,表面看起来热闹,实质上实效性不强。反而造成一些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反感和不合作。
(4)现今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
现今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可谓一帆风顺,自我优越感极强,而有些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养成了极强的个性,不愿意或是不屑与他人合作交流,这就势必对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4.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实施策略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性学习也给了学生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的自主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的确遇到了不少问题,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高效课堂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下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成了当务之急,也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在此,谈谈笔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
(1)教师应尽量屏弃偏爱优生的思维定势,形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为己任”的评价标准和尺度。
高效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重点看的是分数。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全体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差生的表现。避免差生学习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以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友谊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举止更为得体,更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并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
(2)教师应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体现民主性和学生主体性,多鼓励少批评。
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善于提出问题的前提。师生双方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必将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互动,彼此形成互帮、互教、互促、互联的“学习共同体”。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差异肯定存在,当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主张、问题有偏离或失误时,我们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能够表达,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说明他们在主动学习。要学会倾听,要给予他们信任的目光,尊重他们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这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比如笔者经常用“你很动脑筋,你的观点很好,好像不太全面,再想想你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老师希望你下一次回答更精彩”等等。并适度地给予点拔和启发。对于性格比较外向并善于发言的学生。笔者这样评价他们:“能有这样的想法,老师真为你高兴。”对认识问题比较偏激爱钻牛角尖的学生笔者这样评价:“能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你乐于思考的表现,不过在思考问题时,应学会全盘考虑。你下课后可以单独和老师或同学们讨论,可以吗?”在给学生的评价中以激励为主,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3)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的确定要合适,要讨论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提问的方式要巧妙。
众所周知,现今物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设计与以前已大不相同,更加注重探究性、实效性、合作性,注重师生互动。而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合作学习选取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合作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可评估性等特点。如研究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熔化实验等等。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于探究和合作学习,因此选取合适的内容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感受学习的乐趣。
同时,问题是学习的动因,贯穿于学习的始终。而物理的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笔者在讲述电流一节时演示两灯泡亮度不一样,让学生进行猜想,本想由此引入电流,但有学生猜想可能与电压有关。这的确是个好问题啊!如果我们草率了事,忽视这样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受挫,甚至出现不合作现象。因此笔者简要介绍了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虽然花费了一点课堂时间,但这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讨论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是合作学习的核心任务。这类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但有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会更切合探究的需求。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这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4)教师应成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
教师要始终作为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优生动口、动手,而差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而直接从优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合作学习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同时,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要巧妙地把教师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学习技能。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如在讲解“近视眼及其矫正”时,笔者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眼睛近视的同学说说自己不戴眼镜和戴上眼镜时看物体的感受,再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近视的问题,并让同学们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已学过的生物知识,分组讨论“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矫正近视”、“怎样预防近视”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学习气氛较热烈。还有一些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如“真性近视”、“假性近视”、“中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如何配戴眼镜”、“近视眼的激光治疗”等。同学们在课后通过调查、网上搜集资料等方法来尝试解决。如此探求知识的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对知识保持的程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5)编写的导学案应少而精,不是多多益善。
在编写导学案时,切忌书上的例题、练习、习题全部都编在里面,还要从各种资料中找一些习题,致使整个导学案到处都被塞得满满的。学生拿着导学案,一下子被吓着了,不知如何是好,又要看书,又要做导学案,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这样既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放慢了教学进度,于是教师没有了信心,学生就更不要说了。因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少而精,内容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发展,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激活学生思维,要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致化,导学简单化”。
当然这个世界变化的节奏让人眼花缭乱,当我们目睹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时,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一直固守一种教学模式肯定是走不通的。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的,防止模式化。一方面,建立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它能使人消除改革道路中的迷茫,让年轻教师走一条有章可循的道路。不同课型、不同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可能其呈现方式不尽相同,但最终都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另一方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又要防止矫枉过正,出现模式化。因为模式化意味着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意味着机械化和僵硬化,体现为对流行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机械模仿。教育过程应该是千变万化的,学生接受的情况也是变幻莫测的,任何教育方法都应该是随机应变的,寄希望于用一种教育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教育,显然是一种想当然的预设。
不同的教学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对象。怎么可能用一个模式来套呢?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每节课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班级都是风格迥异的,同样,每一所学校也都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真正意义上的理想课堂应该是一师一模、一课一模。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即学生的个性化,也是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立足于本人、本校或本地的具体情况,是为了解决本人、本校或本地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核心问题而提出来的,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只要在大方向、大原则不变的基础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教师都可以“自行其是”。
优秀的教师能用几十种模式上同一节课,刻板的教师只会用一种模式上所有的课。学生常常会“喜新厌旧”,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不断地变换花样(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用一种模式上课,时间一长,谁都会烦,只会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希望通过一种模式的强制推广提高课堂效率,只能是缘木求鱼。因为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不买账。
教育的本质是成长和解放,教育应该让人获得更多的自由而不是给人更多的精神枷锁。过分强调模式会使教师的思维变得固化、呆板,其个性也会被磨灭,甚至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真正的艺术拒绝模仿,真正的艺术呼唤教师的个性。模式只是参照,模式永远在变,模式只需最适合的,模式并非唯一。教学在任何时候都要在遵循必要技术和模式的同时努力超越技术和模式。一个事物、一个行动的方略一旦成为了技术和模式,就可能意味着我们思维的停滞。教师要保持思维的活跃、心灵的舒展,在任何时候都要对技术化、模式化有适当的警惕。
参考文献:
[1]楼剑芳,教学中合作学习实效性初探[J],中学物理,2004,(11):10.
[2]马利明,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04,(11):12.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
(栏目编辑 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