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稼诗人”与“农民诗人”的比较

2013-04-29唐欣欣

关键词:新变范成大杨万里

唐欣欣

摘 要:宋代是田园诗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杨万里和范成大的田园诗是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田园诗,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见出田园诗的新变,即充满浓厚的泥土气息突破了前代田园诗狭窄的题材;能够深入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从多个视角来观察田园生活,打破了它的局限性,使得田园诗有了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田园诗;杨万里;范成大;新变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173-03

田园诗在东晋开始大量写作,并在唐宋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尤其是宋代,更是田园诗的发展高峰期。杨万里和范成大是这一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们的田园诗尤为突出,且各自展现了田园诗不同的侧面。本文主要从同与异两个方面来探讨两人的田园诗,以此窥探南宋时期田园诗的新变。之所以比较二人的田园诗,原因有两点:其一,是他们是同一时期且生平经历很相似的两位诗人:他们都出生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时期,都有做官的经历,并且两人还是在同一年,即绍兴二十四年考取的进士,且二人还是颇为要好的朋友。其二,是这两人的田园诗较有代表性。

在杨万里和范成大的诗集中都有不少田园诗,如杨万里的《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插秧歌》、《观稼》等75首,范成大的田园诗更是不少,大致有140首,从早期的《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乐神曲》、《缲丝行》、《催租行》、《后催租行》等,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中所写的《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黄罴岭》等,以及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更是达到了其田园诗创作的巅峰。本文就他们这些田园诗的异同做一番比较,议其同,论其异,以期从中获得此时田园诗的基本状况。

杨万里和范成大田园诗的共同之处,首先在于他们的田园诗中都有表现喜爱田园生活的内容。虽然二人都出生在书香门第:“杨万里的父亲杨芾,字文卿,号南溪居士,他家贫好学,博学多才,以教书为生。”①“范成大的父亲是范雩,少时即蜚声太学,有文名;母亲蔡氏是书法家蔡襄的孙女,文彦博外孙女。”②都不曾有过田野农夫的生活经历,且二人一生大多时间都在官场沉浮,但是他们却极其厌恶官场的各种虚伪的逢迎和无聊的应酬,反而更加喜爱农村闲适无忧的生活,也更乐于跟朴实善良的老农相交。这在他们的诗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在范成大的《田家留客行》:“行人莫笑田家小,门户虽低堪洒扫。大儿系驴桑树边,小儿拂席软胜毡。木臼新春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一诗中就写了诗人自己留宿农家的亲身感受,好客的田家人、淳朴的民风,都不免会令作者喜爱上这种祥和的农家生活。而在《天平先陇道中,时将赴新安掾》一诗中,就直接抒发了他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好住邻翁各安健,归来相访说情真。”一句更是表达了他愿意与淳朴的老农为邻,更乐于与他们交流真情。在杨万里的诗中也有表现他喜欢农村生活的诗,比如《农家六言》:“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农村特有的景象:田中疏落的秧苗、秧苗间泛着的水光、水滨高飞的白鸥、夕阳下归家的黄牛,这些景象组合成了一幅极富美感的画面,也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无限喜爱。而在他的《题刘伯山蕃殖图》中:“老子平生只荷锄,误携破砚到清都。”更能看出他对田园的感情。

他们较之前代的田园诗人还有一个更大的进步就是能够自觉地关心农民的生活,也就能更加真实的了解农民的生活。在他们的诗中多真实地记录了农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首先是在他们的田园诗中多用口语、俗语等农家语,比如杨万里的以下几首诗:

前儿牵牛渡溪水,后儿骑牛回问事:一儿吹笛笠替花,一牛载儿行引子。春溪嫩水清无滓,春洲细草碧无瑕。五牛远去莫管他,隔溪便是群儿家。忽然头上数点雨,三笠两蓑赶将去。(《安乐坊牧童》)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悯农》)

两月春霖三日晴,冬寒初暖稍秧青。春工只要花迟著,愁损农家管得星。(《农家叹》)

这几首田园诗中用的语言都是农民习惯用的家常语,毫无涂饰,皆用白描手法,充满了乡土气息,读来使人感到非常亲切。这种田家语在范成大的诗中更是常见,尤其是在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这种有着农家本色的语言更是俯仰皆是,这些正能体现他的田园诗的真实性。然而更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在他的田园诗中直接引用农村谚语,比如:“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这四句诗,就是用了苏州水乡的农谚,很具有科学价值,在《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这样的农谚也很常见,“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牡丹破萼樱桃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也正是因为这些农谚,才使得他的这些田园诗“可以跟陶潜相提并称,甚至比他后来居上。”③

此外,在他们的田园诗中还有专门对农村节日的描述,比如对“社日”这一节日的描述,杨万里就有《观社》、《东园社日》两首诗,范成大的《春日田园杂兴》中也有专门的描写。总之,从他们田园诗的这些共同之处,可窥见宋代田园诗的基本概貌,并且由于他们二人能主动拉近与农民的距离,所以更容易在田园里发现可以入诗的素材,也就扩大了田园诗的表现范围,从这个角度看,他们推动了田园诗的成熟,也奠定并提高了田园诗在古典诗歌中的地位。

两人的田园诗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首先表现在他们对田园生活有着不同的关注点,也就是有不同的审美角度。杨万里的田园诗多关注的是田园静谧与舒适的自然风光,他并没有真正参加过农事活动,但是通过他对农民生活的静观默察,总能将充满生活气息的农村风景尽收眼底,所以他的田园诗也多给人一种恬淡闲适的愉悦之感。而范成大有亲身参与劳动的体验,尤其是晚年在石湖养病期间,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的辛酸,所以他不再是一个旁观者、欣赏者,而是一个能忧百姓之忧,乐百姓之乐的农民诗人,因此他的田园诗更接近真实的农民生活,给人一种更加真实的感受。由于他们这种对田园生活的审美角度不同,所以即便是对同一内容的描述,也会写出不同的审美内容,也就能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比如前文提到的对“社日”这一节日的描写,两人的田园诗就有着各自的不同的关注点。“社日”是古时的乡民在春社时举行祭祀活动祈求能够获得丰收,同时也借节日展开娱乐活动,调剂繁忙辛苦的劳动生活。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一般都会进行的有声有色,非常热闹。杨万里的《观社》:“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杀儿童最可怜。虎面豹头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饷癫。”诗人主要关注的是社日的热闹场面,从祭祀祈福开始写,将震天的箫鼓、奔跑着看热闹的孩童和扮戏歌舞等场景都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受。而范成大在他的《春日田园杂兴》其四中也有对这一节日的描写:“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他没有写社日的热闹氛围,而是选取了另一个角度来关注这一节日,即农民在这一天的担忧:为了祈求来年丰收,农民要极力“讨好”巫觋,所以在祭祀时一直担心巫觋会不会嫌自家酿的酒味不好。同样都是祭社,叙述的又是同一天,杨诗主要叙述这一天的景况,生动细致的描绘当时的热闹场面,展示了丰富生动的细节,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而范诗则主要写了农民在节日里的担忧,这就不免会使人联想到百姓不仅要辛苦劳作,而且还要竭力讨好压榨百姓的人,读来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辛酸之感。再比如两人都有关于插秧的诗: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杨万里的《插秧歌》)

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坏声!(范成大的《插秧》)

从诗中我们就能明显感觉到两人田园诗的差别,杨万里就是一位观赏者,站在田间地头欣赏着农民一家老少在田间忙碌而温馨快乐的劳动场景;而范成大更像是一位老农在田里辛勤的插着秧,并且还在祈祷着明年的丰收;由于观察视角和关注内容的不同,两位诗人为我们展示的田园生活也就不同,进而也就扩展了田园诗的表现域。两人相比较,杨万里就是一位观赏性的田园诗人,善于描述农村的各种热闹场面和自然风景,使生动形象的情景再现让人读之有如身临其境,凸显了诗歌的记录与展示功能,化用他的一首田园诗的题目《观稼》,本文称他是一位“观稼诗人”。而范成大就是一位十足的“农民诗人”,他能想农民之所想,忧农民之所忧,他的田园诗大都是叙事抒情议论兼具,给读者感情上极大的触动,是诗歌感染、激发功能的体现,所以说他是一位“农民诗人”一点也不为过。

虽然两人有着很相似的生活经历,但毕竟还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必然也会造成两人田园诗的不同。杨万里性格较为开朗,而范成大的性格较为沉稳,所以他们的田园诗所写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就会有不同之处,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人对于“丰年”的态度不同。杨万里的田园诗多描写“丰年之乐”,而范成大的田园诗则多关注“丰年之苦”。杨诗中多有描绘风调雨顺,旱后得雨的丰收之乐,如《雨后田园杂记》一诗就展现了雨水充足,丰收在望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愉悦的享受。再比如他的《夏日杂兴》:“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一句就写到了雨水充足,丰收在即,诗人心中无比欢欣。而在范成大的田园诗中,无论丰收与否都是苦的。在范诗中,农民知道:“年年祈祷年年穷,欠收丰收都是空。”欠收时不用说,肯定是食不果腹,穷困潦倒;而丰收时,也只不过是“种园得果仅偿劳”,丰收时的收成一半要“输官”,一半要偿给“私债”。到头来百姓也只是忙了一场空,这种情形更让人揪心。如他的《夔州竹枝歌九首》其六中的:“百纳畲山青见红,粟茎成穗豆成丛。”两句描绘了一派丰收的景象,可是粮食是丰收了,而收获的果实却“不到贫人饭甑中”,这样的描写比灾年之苦更加让人心酸。这也是范成大田园诗的独到之处,即:表面读来似乎是给人一种丰收时的喜悦之感,可细嚼之就会感到一种心寒,不由会产生一种对劳动人民不公平的愤慨了。再如他的《冬舂行》,诗中一开始写了一家农户过年时舂米贮蓄的热闹欣喜的场面,表面看这是一首表现农家乐的诗,但在结尾作者为我们拉来了一位邻叟,这位老叟冷静的分析了农村的生活状况,又指出了一些随时都在威胁农民的事情:“貧人一饱不可赊,官租私债纷如麻,有米冬舂能几家!”又给这种“丰年之乐”的氛围中有灌入了一丝隐忧。

通过对“观稼诗人”杨万里和“农民诗人”范成大田园诗的比较,发现他们的田园诗有相同之处:都很喜欢田园生活、且都能自觉关心农民;农村的生活和一些风俗习惯以及很普通的田家语都能成为他们田园诗的描写对象,这些也正体现了有宋一代田园诗的新变,即有着浓厚的泥土气息。又由于两人对田园生活的审美关注角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他们的田园诗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而这些不同也正好证明了田园诗在这一时期的突破,它突破了前代田园诗表现题材的狭窄性,能够深入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且能够从多个视角来观察田园生活,打破了它的局限性,使得田园诗有了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对以后尤其是元明清时期田园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 释:

①萧东海.杨万里年谱[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

②于北山.范成大年谱[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③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范成大.范石湖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杨万里.杨万里诗文集[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3〕湛之.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

〔4〕张瑞君.杨万里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周秀荣.从文人雅趣到泥土气息[J].湖北社会科学,2005(5).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新变范成大杨万里
小池
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
杨万里诗一首
民国时期汉剧坤伶登台与舞台新变——以汉口《罗宾汉报》《戏世界》为中心的考察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动画“新变”
构造方程求两个三次根式的代数和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喜晴
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