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书带回家
2013-04-29陈会云
陈会云
一天早晨小项的爸爸带来了很多书,告诉我前一天是小项的生日,这些书是带来送给小伙伴的礼物。我一看是书觉得蛮好!心里想着,正好班级里供孩子们日常休息和饭后阅读的书已经较为破损了,而新学期的网购新书还没到位,上学期大家借阅回家带回来的书也略显不够,这下正好可以让大家奉献一些书留在班级里一起分享了。我以为孩子们把书带回家只能看一本,不如都放在班级里,一共可以看三十几本。心想大家肯定都很愿意这样做……
活动结束后我跟大家说了小项同学过生日,并且给大家每人带来了一本书。在大家送完祝福后,小项同学开始发书了,这时我顺势说了句:“孩子们,你们看教室的图书角书好少了,而且被你们弄破了很多,谁愿意将自己的书留下来放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以为会迎来他们的附和,可我完全“想错”了。空气凝固了2秒后,有胆大的孩子直接说:“我不愿意,”继而有好几个附和的声音!咦,我一直觉得班里的孩子都很无私、很愿意分享,可现在竟然不是我想的那样。我接着说了两句愿意分享是多么多么好的行为,也没有迎来更多的附和。我还不死心,并“利用”了下寿星,我问他:“项伯言,你想要大家把书留下来一起看还是带回家呀?”我看到小项的嘴巴动了动明明是想说“一起看”,可我听到的却是:“那还是带回家吧!”原因在于他起身回答的时候,周围的同伴都轻轻朝他说:“带回家、带回家。”他被舆论压力给打败了。没办法,我的招又落空了。
但我仍然没有泄气,心想,他们主要是刚拿到书觉得新鲜,让他们看一遍,保证过了三分钟热度,就不想着带回家了。于是我和小项把书发到每人手中,请大家先看一遍。很多孩子当然是不认识字的,但可以看图,并且根据图进行想像并创编一些天马行空的故事。10分钟后,部分孩子开始报告说全看完了,不想看了。我一看机会来了,接着问了句:“大家都看过自己的小书了,谁愿意把书留在教室让更多的伙伴看你的书呢?”随后就有人说:“我们可以相互之间换着看呀。”只有寥寥几人说愿意把书留下来。当我已想放弃,让大家把书放进柜子带回家的时候,涵涵、梵梵等5个孩子把书放在了书架上。我有点激动,给了每人一个贴画,而且是晚上会有反光的那种。见状,陆续有五六个孩子为了得贴画也把书送过来了,从众心理又让一些孩子拿回了刚放在书架上的书……毕竟是孩子,由心所想,做什么在我看来都是可以理解的。
事后我有点失落,平时还挺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分享意识,为什么会这么失败?经过考虑,我认识到孩子们这么反应都是有道理的。中班孩子还不能做到完全平等自愿、非功利性地与人共享资源,孩子以为应该先分给自己;确保自己有一份,分给自己多的、大的、好的那一份,会把自己多余的、不喜欢的、不需要的分给别人;分享的时候会以交换为条件;渴望得到成人的表扬。而这里每人只有一本书,所以对每个小朋友来说就是唯一的了,再拿出给班级真是太为难了,何况这是生日礼物,这么一想我又释怀了些!但我还是会通过努力让孩子们明白分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