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光伏拐点来临?

2013-04-29牛禄青

新经济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欧产品企业

牛禄青

备受关注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在持续10个多月的博弈之后,最终以和解暂告一段落。欧盟委员会8月2日正式批准了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该协议于8月6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

根据欧委会发布的公告,从8月6日起,94家承诺企业按照“价格承诺”协议要求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可免征反倾销税。未承诺企业对欧盟出口上述产品将被征收47.6%(非承诺的应诉企业)或67.9%(非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

2011年中国出口海外的光伏产品价值358亿美元,其中欧盟占据60%,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案件,被认为是中欧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影响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

一份提交决策层的研究报告估算,如果谈判破裂,中国将有超过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而且会触发产业甚至金融链条的连锁效应。

通过国家领导人首次直接进行谈判,占据大份额光伏产品出口的欧洲市场总算保住了,同时扩大国内市场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6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国内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部署支持光伏产业走出困境的六条措施,从补贴模式、产业布局、电量收购等方面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

7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出台,在“国六条”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将2015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目标在2000万千瓦基础上再上调75%,提出今后3年将新增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并首次明确电价和补贴机制以及光伏准入门槛。

据工信部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光伏产业运行情况》透露,受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等因素共同作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比2012年同期有所改善,行业运行总体情况趋稳,多晶硅产量逐月回升,部分电池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国内光伏市场稳步扩大。

中欧贸易争端的化解和国内扶持政策的加码,是否预示中国光伏业的发展拐点来临?在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低迷的情况下,未来中国光伏产业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能过剩依然严重

尽管“价格承诺”协议让中国光伏业躲过了“灭顶之灾”,但产能过剩依然困扰整个行业,成为中国光伏业前进的最大“绊脚石”。业内人士认为,中欧协议某种程度上只是扬汤止沸。

中国光伏业的产能过剩到底有多严重,一系列数据让人触目惊心。目前,全球市场承载量仅为20吉瓦左右,而中国光伏产品年产量已达35吉瓦,意味着超过1/3的产品无处可卖。

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在产多晶硅产能约9万吨,占全球约20.5%;产量3.1万吨,占全球约27%。上半年中国电池组件产能超过40GW,占全球约67%;产量约11.5GW,占全球约67.5%。

从2009年开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阳光伏能成为投资热点。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企业也乘势而起,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一度成为中国首富,江西赛维控制人彭小峰也曾是新能源首富。

在巨额利润和政策优惠的诱惑下,大量投机跟风导致行业盲目扩张,产能严重过剩。2011年初,行业供给量达到顶峰,当时以电池片计算的产能达到55GW左右,而装机量只有27GW,产能过剩接近10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曾撰文指出,自从新能源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许多地方政府就像打了鸡血似的,给土地、给资金、给优惠,“扶持”光伏企业快速扩张,最好形成大集群,形成大规模的龙头拉动经济效应。几年之内,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国,但是技术呢?设备呢?附加值呢?市场容量呢?大部分在国外,可谓“多头在外”。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重大难关:“对国外市场依存度过高,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

阿特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瞿晓铧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前些年,中国的光伏企业过于依赖欧洲市场,最高时可达到95%。当欧洲经济下滑的同时,也伴随着国内产能的急剧扩大,光伏市场迅速滑向谷底。

供需不平衡导致市场迅速恶化,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由于资金链断裂和产品滞销,不少企业难以为继,被迫退出,光伏业进入寒冬,尚德、赛维也面临破产的险境。

为了重振光伏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今年以来,国家内外并举,多管齐下,不断出台利好政策,但积重难返的光伏业依旧步履维艰。目前国内光伏企业账款拖欠现象仍较严重,据说前十大企业应收账款已接近千亿。

河北省50余家光伏企业中,仅有英利、晶龙、巨力3家可获得中欧价格承诺中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配额,这意味着绝大部分失去了欧洲市场。现在开工生产的只有10来家,满开工的更少,大部分是间歇式开工。

河北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献社表示,河北大部分光伏企业处于停工状态,其根本原因是产能过剩、供过于求,昔日最大出口市场仅仅7吉瓦的配额无法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产能过剩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不正当低价竞争策略造成产品价格下降,甚至逼近成本线。

巨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光伏组件的价格达到过每瓦20元,而现在直线下降到只有4元多。“这种市场价,要是单论产品的成本,企业还能有一点儿利润,但是算上人力、设备折旧等等运营成本,这点儿利润也难保了。”因此,能接到订单的厂家也在小心翼翼地控制成本,这也是厂家开工率不足的一大原因。

猜你喜欢

中欧产品企业
企业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