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地区种植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3-04-29陈志远等
陈志远等
摘 要:汉中是我国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形成了汉中地区独特的种植业生产格局。从分析了汉中地区的种植业生产现状,阐述了汉中市10县1区别具特色的种植业布局,提出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措施和种植制度的调整,为汉中地区的种植业生产和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汉中地区;种植业现状;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 F3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01-05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的秦岭巴山之间,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由于纬度位置偏南和秦岭对寒潮的屏阻作用,成为我国北亚热带的一部分,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871.8mm,是陕西省水热条件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耕地、降水量、光照等因素的良好分布解决了粮食和油料等作物对环境条件的依赖问题[1]。区域内植物具有南北共生的特点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生物资源富集,经济开发潜力较大,汉代以来,一直是陕南山区最大的农业中心和粮食基地。正是这样优越的自然资源致使种植业在汉中的经济构成中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1 种植业现状
1.1 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大 种植业是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国计民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3]。由于区位限制,区内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作物以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域作物为主,水稻、小麦、玉米均有种植,菌类和中草药种植为特色,兼有部分果品种植[4-6]。“猪、油、茶、菜”是汉中传统的四大支柱型产业,而其中隶属种植业的支柱产业就占到了75%[7-10],由此可见种植业在汉中的经济地位。
1.2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汉中是陕西省的粮食主产地,近5a来,汉中市的粮食生产一直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45.56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6.8%(可比价),其中,农业产值134.50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9.42亿元,增长16.0%;牧业产值88.99亿元、增长8.5%;渔业产值3.07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58亿元,增长7.3%[11]。
1.3 经济结构不合理 汉中市可耕种面积为20.09万hm2,迄今为止,汉中从事种植业的人力是最多的,但是种植业创造的GDP却并不高,由此导致农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不高,这也是汉中10县9贫困的原因。正是因为这样的缘由,大力发展和深化食品加工业就成为了汉中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之路[12-15]。
1.4 粮食质量稳中有升 2011年,汉中市的粮食生产首次出现下降。汉中市的粮食生产从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上都有不同程度下降[16]。2011年,汉中市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26.7万hm2,与2010年同比下降6.60%;粮食总产量95.14万t,其中,夏粮22.38万t,秋粮72.75万t[11],与2010年同比下降16.61%;粮食总产值28.73亿元,与2010年同比下降16.64%,其中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要粮食作物[17],这5种作物的产量占到了全部粮食产量的99.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粮食产量的小幅下滑,粮食的质量却稳中有升。2011年汉中市有4户粮油加工企业共10个产品荣获2011年度陕西省粮食行业协会“放心粮油”称号。汉中的“定军”、“汉鲜香”、“天汉”“天满元”等粮食品牌也正在获得周边城市如西安、成都等地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1.5 蔬菜和水果的发展势头良好 蔬菜和水果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汉中市水果年末实有种植面积为3.65万hm2,与2010年同比增加0.08万hm2,增长率为2.32%,水果产量38.29万t,与2010年同比增加25.37%;水果总产值9.95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加70.7%。2011年,汉中市蔬菜种植面积为5.64万hm2,与2010年同比增加0.16万hm2,增长率为2.94%;蔬菜产量179.41万t,与2010年同比增加2.82%;蔬菜总产值45.85亿元,与2010年同比增加12.59%[11]。水果和蔬菜产值剧增的原因可能是近年来价格的持续上扬。价格的有利因素保障了农户的生产效益,也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这也同时反映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18]。
1.6 产业结构布局特色化 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变化和农业自然灾害是影响中国种植业及其空间布局变化的重要因素[1-19]。汉中市辖10县1区。市域总面积2.72万km2,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依据各县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20]以及独特的地理植被和稳定的亚热带气候,区内现已形成了城固柑橘、西乡樱桃、留坝香菇、黑木耳、略阳杜仲等以区域特色土特产产业为主的格局。
1.7 食品企业规模化发展 从种植业产业图表中可看出,汉中市的薯类和果品种植业龙头企业目前均有6家,均占据种植业企业数的11.54%。这些企业代表,薯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洋县、镇巴等县域;形成了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的洋县有机薯类种植与加工产业;而果品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洋县、汉台、宁强等县域,是集柑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有机水果产业种植与加工产业。
汉中市的粮油食品种植业龙头企业目前有26家,占据种植业企业数的50%,在汉台、城固、勉县、南郑、西乡、宁强等县域均有分布,并形成了以汉台、城固为主导的粮油食品种植与加工产业。集科研、生产、加工、贸易为一体,主要经营粮油、农副土特产品、特色食品的开发、加工、销售等。
汉中市的蔬菜(含食用菌)种植业龙头企业目前有9家,占据种植业企业数的17.31%。主要分布在汉台、宁强、洋县、留坝等县域,并形成了以有机、绿色、无公害、无污染为理念,以打造一个全新的野生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产业链为目标的种植与加工产业。而天然产物提取与加工业龙头企业目前有5家,占据种植业企业数的9.62%,主要分布在南郑、城固、宁强、留坝等县域,形成了以秦巴山区特有中药材、珍稀菌种等为原料的天然产物提取与加工产业。依托秦巴山区丰富的药材资源和现代化、规模化的加工,采用“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拓宽发展空间,提升综合实力,力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
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政策的支持下,汉中市各县政府纷纷设立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以及县级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示范基地等。农业生产的集聚化和连片化进程迅速推进,农业项目区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等越来越成为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式[21],地区垄断性趋势也不断增强。农业生产趋向于集聚,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景观的一个突出地理特征。汉中农业产业布局的区域化特征日益明显,形成了明显的产业带和块状生产布局[1],而粮食、蔬菜等产地布局呈现出了由城郊向农区转移、由分散趋向集聚,并以水稻、玉米、薯类等单类农作物种植为主。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汉中市种植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多,综合如下:
2.1 农资价格波动大,市场调控力度弱 2011年,全市农资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0%,国产尿素价格上涨9.1%,国产复合肥价格上涨6.7%。与去年同期相比,种子特别是新品种和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种收储价格上扬,导致市场销售价格上涨,水稻种市场零售价总体同比上涨5~10元/kg,平均50~65元/kg;玉米种子零售价同比涨1.5~2元/kg,平均20~30元/kg。
2.2 从业人员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劳动积极性不高 农村人口在种植业上的从业人口是最多的,但种植业整体产值比其他产业要低的多,导致种植业从业人员人均收入普遍不高。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普遍较长,因此种植业的资金回笼较慢。农产品出产时间比较固定,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经常出现短时间内的产品过剩,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2.3 播种作物盲目性大[22],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大部分在40~55岁年龄段,属于第一代农民,文化知识普遍不高,发展思维受限。加之缺乏科学的指导,对于播种的作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而个别农作物的生产抗灾能力差,容易受到自然灾害,造成大面积减产。汉中虽是农业大市,但是多数农作物(薯类、玉米)的单产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种植分散,规模小,机械化应用程度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高,成为制约汉中种植业发展的又一重大因素。
2.4 现代农业规模小,带动不强 汉中市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起步晚、投入不足,产业集中度低,辐射带动能力弱,示范引领作用不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散、小、弱,组织化程度低,品牌不响亮,产业化水平总体不高;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和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农业规模化经营步伐缓慢[23]。
2.5 产业链条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 汉中市的土特产品包装及品牌化销售仍是空白,亟待产业化开发,增加产业附加值[24]。如洋县的红薯产品经营存在的问题:一是原料多,无加工,单家独户作坊式的粉条初加工,根本谈不上市场竞争优势;二是没有规范的贮存和包装,产品市场形象不靓;三是营销活动个户经营,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组织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能发挥;四是缺乏统一的地域品牌管理,虽然凭借了朱鹮的对外影响力,但打造地方品牌是一个“空挡”,造成了产品优质不优价的经销瓶颈;五是作坊式的农户生产,难以保证品质,食品卫生和安全也无法保障[25]。
3 对策
根据汉中市现有的发展基础和新的发展趋势,对种植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种植业发展目标定位
3.1.1 产品定位 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物流业,使农产品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使汉中食品实现走出去战略。继续促进汉中市的城镇化建设,使种植业人口进一步向其他产业转移,让部分农民逐渐脱离土地。
3.1.2 生产方式定位 构建农产品物价预期机制,指导农民种植,在不改变农产品种植种类和水平的情况下提高农民收入。鼓励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和手段,大力提高玉米、薯类等主产作物的单产水平,在不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的情况下保证粮食安全。另外,设施蔬菜主要进行春提早生产和秋延后生产栽培模式,辅助秋防雨生产和冬季耐寒菜反季节生产,冬季利用大棚设施进行蔬菜育苗[26]。
3.1.3 种植规模定位 城镇化会导致农产品商品率和农村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提高,这使得目前分散的小农户经营模式发生改变,种植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从而促使种植业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程度不断提高,种植业内部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城镇化带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引领城镇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促使种植业经营者改变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获取最大收益[1]。
继续增加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下逐渐减少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承包、转让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种植。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
3.2 种植业发展最优模式
3.2.1 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实行产业化经营[27-28],不仅可以拉长产业链,实现农副产品转化增值,而且可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矛盾。根据资料介绍,农产品加工后的产值是初级产品产值的2~3倍,汉中市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加工增值前景广阔。因此,应围绕柑橘、香菇、木耳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多次转化增值,提高综合效益。
3.2.2 依靠科技进步[29],实施特色名牌发展模式[30] 建设和培育规模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农业地理集聚区,已成为汉中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1]。立足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壮大骨干产业,是种植业发展的重点[28,31]。龙头带动,产业化经营,同时还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发名牌产品,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带动种植业稳定持续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和园区建设。积极开展土地合理流转,实现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扩张规模、集约经营,注重品质、提高档次和竞争力,转变生产发展方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推动我市农业科学发展[23]。
3.2.3 种植、加工、旅游三位一体的立体发展模式[32] 按照“一个中心、两条线路、三大片区、十大景点”的发展思路,改革和创新旅游开发经营机制,推行“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吸引社会各方参与旅游开发,组建政府控股的旅游开发集团公司,创办旅游经营企业,培养旅游经营人才,创新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33]。
汉中市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风光宜人,两汉三国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独具魅力。汉中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34],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汉中市把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成为汉中的又一特色产业。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3月份在汉中举办的油菜花节成为附近城市居民外出观光旅游热点项目之一。油菜花节成功吸引了汉中周边地区大量游客,成为汉中旅游餐饮业发展的支柱动力之一。
此外,西乡县樱桃沟是我省著名的观光旅游风景区。汉中的樱桃生产地发展面积为3km2,是中国3大樱桃产地之一,以樱桃沟为主产地。其樱桃品种以中国酸水樱桃为主,樱桃沟连片种植樱桃820hm2,产樱桃3600多t/a,农业收入960多万元/a。2008年,樱桃沟吸引游客41万,旅游综合收入达2494.8万元[35]。2011年共接待游客18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到44.7%,2012年3至4月,从樱桃开花到樱桃上市的2个月时间里,西乡县已接待观光游客和樱桃经销商5万多人次[36]。为扩大西乡樱桃知名度,拓宽樱桃销售渠道,该县推出樱桃赏花观光游、樱桃采摘品尝游,还连续5年举办了樱桃节,使西乡的樱桃俏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
汉中旅游品牌效应逐渐显现,以樱桃、梨花、茶叶、特色文化、山水、乡村为载体的生态休闲旅游逐步形成。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肖卫东.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时空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12(5):19-31.
[2]夏玉琢.营口市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3(7): 16-18.
[3]王叶华.云南种植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4): 10,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汉中统计局.汉中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6]汉中市农业局.汉中市2007-2011年农统数据[M] 汉中:2011.
[7]汉中市林业局.产业统计表(茶叶加工)[Z]汉中:2011.
[8]汉中市林业局.产业统计表(油茶)[Z] 汉中:2011.
[9]汉中市农业局.2008年2009年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及2010年计划[Z] 汉中:2011.
[10]略阳县农业局.略阳县2011年度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油料供需平衡统计调查有关数据[Z] 略阳县:2011.
[11]汉中市统计局.汉中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汉中:2012.03.27.
[12]汉中市林业局.汉中市2011年林业产业工作总结[Z]汉中:2011.
[13]佛坪县林业局.关于报送2011年年度林业产业工作总结的报告[Z]佛坪县:2011.
[14]汉中市汉台区林业局.关于报送2011年林业产业工作总结的报告[Z]汉中:2011.
[15]汉中市林业局.汉中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R]汉中:2010.
[16]汉台区农业局.汉台区区粮油产业规划[Z]汉台区:2011.
[17]汉台区农业局.汉台区粮油作物生产情况[Z]汉台区:2012.09.06.
[18]徐建春,韩建友.中国种植业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0): 177-181.
[19]刘阳,延军平.杜继稳.1960-2009年汉中市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03):45-50.
[20]勉县发展和改革局.勉县薯类产业发展规划[R]勉县:2012.09.06.
[21]姜长云.“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和挑战[J]中国发展观察,2010(01).
[22]郜吉祥,许强.宁夏盐同香山干旱风蚀区种植业现状及前景预侧[J]宁夏农学院学报,1988(1):62-69.
[23]汉中市统计局.农业生产稳定,农村经济发展[R]汉中:2013.02.28.
[24]汉台区农业局.汉台区果品生产情况[Z]汉台区:2012.07.17.
[25]洋县农业局.洋县水产及薯类食品基本情况[Z]洋县:2012.08.13.
[26]汉台区农业局. 汉台区蔬菜产业基本情况[Z]汉台区:2012.07.18.
[27]马忠占.民勤县种植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05(5): 3-5.
[28]杨红犬等.望江县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3.9(4): 34-34,36.
[29]李会隆,王佩汤.临泽县种植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02(7): 13-15.
[30]焦瑞枣.武川县种植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初探[J]现代农业,2012(12): 67-68. (下转11页)
[31]陈廷玺.四川省巴州区种植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4(5): 1-5,11.
[32]宣杰等.河北省酿酒葡萄种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1(2): 4-7.
[33]留坝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留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Z]留政发〔2006〕15号,2006.08.15.
[34]留坝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留坝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Z]留坝县:2012.09.06
[35]刘振华.2009中国·汉中茶叶节樱桃节将在西乡举行[Z]西部网.2009.06.15 .
[36]西乡县发展和改革局.汉中市食品产业规划调研汇报材料[Z]西乡县.2012.08.15.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