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税收政策研究

2013-04-29王晓东

北方经济 2013年9期
关键词:税收政策税收经济

王晓东

一、引言

税收作为经济政策中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是一个国家对本国经济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手段。当下,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多年来发展过程中积聚的诸多问题开始显露出来,同时,面临着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这对我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既提出了要求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时间窗口。因此,把握机遇,积极地利用税收杠杆对我国经济进行合理调整,对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与否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问题

1.消费需求不足

消费、投资、出口是构成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且,维持三者合适的比例,促使其相互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健康与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消费在我国GDP中的占比(消费率)持续下降到40%多一点,与此同时,投资和出口在GDP中的占比却不断上升,成为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力,这造成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在发达国家中,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70%,而在美国更是高达近80%,即使是在同等行列的发展中国家,其贡献率也达到50%-60%。在最近的金融经济危机中,为了维持高速经济增长,我国扩大了以政府主导的投资,即所谓的“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这样的投资既对公众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同时也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很多重复建设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浪费。在出口方面,由于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可见,促进国内居民消费,将经济增长从依赖出口和政府主导的投资向依赖国内消费需求转变,使经济焕发出内生增长的活力成为我国经济调整的着力点之一。

2.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当前,我国三大产业中,以制造业为标志的第二产业占据了主体地位,其次是以服务业为标志的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与以第三产业为主体地位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还相对低级,即便在制造业领域,我国也仅仅充当着国际打工仔的角色,从事着低附加值的加工或代加工生产,位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而发达国家在让出该部分后处于价值链的中高端,这也表明我国的高科技技术发展落后,高科技企业数量少,技术水平低,研发的投入和能力不足。眼下,正赶上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之际,如不抓紧时间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当唯一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之时,也可能是我国经济失去光环之刻。

3.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东西部地区间的GDP差距近几年来不断扩大,同时,东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先富起来,带动西部地区迎头赶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另一部分人也富起来的意志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对各地区所有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的实现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这种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不仅会严重阻碍我国整体经济建康持续发展,而且会对社会稳定造成破坏,进而对经济发展赖以存在的良好环境形成威胁。如何协调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并将这种协同转变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以及如何让所有地区,所有人民都能够公平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成为当前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经济发展方式落后

从根本上看,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停留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不成比例大量投入实现,因此,对资源的消耗强度也比较高。在此过程中,导致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严重的污染,同时,我国经济增长仍维持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线性模式,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视不够,也造成很大浪费。加上生产过程中缺少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如此种种,最终导致的是我国经济总体的效率低下,不仅劳动生产率低下,其它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产出率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构建高效节约型增长模式已成为另一紧要任务。

(三)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中,由于政府和民众通过涉及环保方面的相关立法和公众临督,许多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业企业或由于受到禁止,或对污染物的处理成本过高而无法在本国生存,多年来一直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我国在招商引资政策的指引下,毫无选择地对外资进行利用同样为许多高污染企业进入我国打开了大门。再加上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以GDP为唯一考核指标的官员升迁制度更是促使地方政府对包括本国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大开绿灯,对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睁一只睁闭一只眼,加上利益相绊,更有理由疏于管控,结果是前所未有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严重透支不仅将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为重要的是它已严重地危及到了我国民众的生存环境和享有健康的权利。贯彻以民为本,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的经济朝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三、相关税收政策建议

(一) 促进国内消费需求

为增加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可以对个人所得税进行适当调整,如进一步提高所得税起征点,对低收入群体免征个税。提高累进税制的税率级距的同时,加强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管力度和税收稽查,严防其逃税漏税。此外,开征并完善社会保障税,给予低收入阶层生活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调整消费税,对生活必需品减免消费税以减轻普通民众生活成本,增加对奢侈品的消费税额,加征遗产税和赠予税,以抑制个人财富的过度积聚。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

对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其进行减负,促进服务业投资与发展。对服务业设置营业税经常使企业面临营业税和增值税交叉征收的双重应税负担,严重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2012年底,我国开启了营改增的试点实验,将营业税并入增值税,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物流业为例,在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背景下,营改增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该行业的同时,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对服务业整体减税的同时还应配以结构性再减税,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在引导促进服务业方面的作用。为了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资,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从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可以对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企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新技术产业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扣除,加速折旧,递延纳税,税收抵免等。

(三)调节区域经济平衡的税收政策

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在税收政策上主要是实行向中西部倾斜的税收优惠政策,区别对待。对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放水养鱼,即在中西部地区实行低税率,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当地企业减轻负担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发展壮大,吸引外来资本企业投资入驻,从而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税收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协调方面也只有这些,而要实现该目标,需要其他多方面公共政策的协调配合。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的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应当在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资源方面有所作为。首先,完善资源税改革,使从价计征向从量计征转变,同时,提高资源税税率。目前,我国资源税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从量计征,而且从价计征的税负水平相当低,这造成了资源的粗放式开采和大量浪费,以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实行从量计征及较高的税率有助于缓解当前这种情况,以提高成本的方式倒逼矿企发展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营模式。其次,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课以高税负的环境保护税,对环境进行补偿,使其对环境破坏缴付的罚税成本高于对废弃物彻底进行处理的成本,激励行业中企业主动进行排污前处理。最后,对环境友好型、低碳型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鼓励、促进各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和新科技的创造研发,从而在提高经济效率和发展质量的同时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税收政策税收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税收伴我成长
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