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教法如何创新

2013-04-29万银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9期
关键词:指导者导语教学效果

高一年级学生的教学中,要结合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思维方式的转变,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为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一些实践。

一.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求创新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应对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共存,并相互促进;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上帝。在新课程下,再不能固步自封,继续按传统模式,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到最后都在唱“独脚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行不通的,是不符合新课程精神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由过去的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二.创设新课导入的新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下是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课堂开头短短几分钟内,应注意学生追求兴趣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活泼多样、新颖有趣的新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无定法,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注意交叉使用各种方法,不在每一堂课均采用同一模式的导语,这样才会起到“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活动导入法:在讲《观察法》这一课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课前准备的桔子、糖果、树叶、花生等物件。通过学生对观察的感知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实录:

(大屏幕显示)

课前热身:希望你通过上网查资料、咨询行家、询问家长与老师,弄清以下问题:

1、观是什么意思?察是什么意思?什么叫观察?

2、为什么要进行观察?

3、怎样进行观察?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观察活动:观察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橘子(或一颗花生、一颗糖果、一粒瓜子………),并运用第一单元所学到的科学探究方法,用眼睛看一看、用耳朵听一听、用鼻子嗅一嗅、必要时还可以用嘴巴尝一尝……,作好观察记录。

除了活动导入法之外,还可以尝试采用歌曲导入法、温故导入法、激情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小品导入法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哪一种设计,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地学、快乐地学。新一轮的课改就是要改造那种以教师为传授中心,学生得不到一定情感体验的教学。

三.既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新课程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终身发展的素质。老师要有计划的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学习的重点内容,事先做好各种设问的准备。力求在课堂上形成研讨氛围,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加上一定的思维整合来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并且教学生学会多种学习技巧及思维方法,授予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一些知识进行合作与探究,就更加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老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通过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来共同完成,这种双方的互动合作、探究的活动需要有一个指导者显得更加重要。因而也需要老师在充当指导者的同时学会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课程目标。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由单一角色转变为多重角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进取,才能出色地完成多重角色的任务,实施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走向课程领导——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丛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康黎.在实践中前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0,(05)

万银萍,教师,现居湖北黄石。

猜你喜欢

指导者导语教学效果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①
——基于目标理论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善倾听会提问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