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教学应该如何教

2013-04-29李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9期
关键词:项王文言文文本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文言文又恰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学习文言文。高中生多读古代作品,还有助于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拨开历史的迷雾,穿越时空,与大师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历史,这对学生一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和品格的塑造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我们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给学生什么

1.教给学生应有的基本知识

文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读懂文本的基础与手段,也是学生进行鉴赏以至走进作者心灵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前提。课堂上,教师就要让学生掌握这把钥匙的用法,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例如,掌握了汉字“六书”,就可知道“爨”的意思是“生火做饭”,“异爨”自然是“分家”;掌握了现代汉语中的主谓宾结构,自会明白古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有了这些基础,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与辅导,借助大量阅读来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的规律,为步入传统文化的殿堂打下基础。

2.提升学生必备的审读能力

在教材处理上,要把文言文当作“作品”教,而不能仅仅是当作语言材料来处理,而漠视其文化意义的存在。以《荆轲刺秦王》一课为例,不能只向学生传授一些重点的古汉语语法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读出荆轲那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当然,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需要老师作一些引领,因为作者及其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与学生都有一定的时空距离,要想让学生真正能与作者进行对话,能真切地体悟作品中的生活,教师就要在学生、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之间进行沟通、引领,并展开对话,去体悟作者的思想、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3.培养学生必需的文化修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文言文学习更应如此。将文化教育渗透到文言文教学中去,以文化传承为中心,感染些文化气息,进行文化思考,也许会是当下低效的文言文教学的最佳突破口。学习《赤壁赋》,可引导学生在领略清风明月的意境和作者心灵的痛苦突围过程中,去感受苏轼的魅力内涵,儒家的“入世”情怀,道家的“出世”超脱,佛学的“禅悟”智慧,走近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令人仰慕的文人形象,一个灾难与痛苦打不倒的苏轼!学生自会从阅读中获得的精神滋养和心灵的洗礼。

二.我们应当怎样教好文言文

1.在教材内容处理上,要开阔视野,挖掘文化内涵

文言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重点,这关乎我们的教学走向。如果我们把目光落在字词句上,那么,课堂上学生忙碌的只是摘记,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再说。这样就会出现教师唱戏,学生看戏的局面。但如果我们放开视野,关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就不一样了。如《鸿门宴》里有这样的语句:“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如果我们对此只是作简单的翻译而匆匆带过,那自是毫无趣味。可若要细究,按照古代礼仪,室内的席次是有等级和地位差别的:以东向为最尊,其次是南向,其次是北向,其次是西向。这里,通过座位的安排顺序,我们可以看出项王根本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而张良更是连坐的资格都没有。由此我们也不难体会出项羽刚愎自用、目空一切的性格,以及刘邦所受到的轻视。学生自会产生兴趣,进而带动对整个文本的探究热情。

2.在教法上,要打破陈旧的模式,引入现代气息

看“百家讲坛”,除了被学者们渊博的知识吸引外,引发我们思考的还要他们的讲课方式。他们往往以通俗生动的时髦生活语来阐释传统文化。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类似的时尚语言来进行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打通古今文化,使“新新人类”乐于接受文言文。讲《鸿门宴》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这是一出古代版的《无间道》,理由是曹无伤和项伯互为刘邦和项羽阵营中的“奸细”,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沸腾了。学生纷纷结合文本来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大多数学生认为两者是有所区别的,依据是项伯有颗“感恩的心”,是为了报答张良对自己的救命之恩,而曹无伤出于什么目的,文本交代得不是很明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知恩图报”这一现象进行文化思考。如此一来,既激活了课堂,又引导学生提升了思维品质,一举多得。

李进,教师,现居甘肃高台。

猜你喜欢

项王文言文文本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