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成长 自觉先行

2013-04-29潘妙凌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讲台专业课堂

潘妙凌

一、我的成长误区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主要包括道德成长、教学成长和科研成长三个方面。也就是说,良好的师德师风、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一名专业教师应同时具备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长久以来,我对这一概念心存误解。

我之前认为教师的道德水平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水平高低与教书育人没有直接关系,直到教师群体中曝出一件件有损师德的事例,整个社会质疑教师群体的道德水准,我才意识到师德师风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比不会教书更甚,才真正认识到道德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来规范。

我之前认为科研这件事离我这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有点远,我只要能教好书、管好学生就是一名称职的教师。直到同学中已经有人成了科研名人兼学科骨干,我的教学论文却还只是应付之作、入门水平,我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也长期停滞在同一水平,我才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只顾教、不顾研是断章取义,教研相长是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

像我这样走入误区的教师不在少数。观察教师群体,我发现大致可分为下述几类:最不缺乏的是谋生型教师,他们抱怨社会地位比不上以前,学生难教程度远大于从前,从而理所当然地把教师当成谋生的职业,对自己降低要求,得过且过;接着是苦干型教师,他们认真上课、辛勤批改、真心呵护,可以说非常称职,但成绩算不上拔尖,师德算不上模范,科研算不上突出;还有巧干型教师,他们很聪明,工作有一定的方法,能轻松地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遇到问题也在思考,但可能一想而过;最缺少的是智慧型或者说谋略型教师,他们从不止步于已有的成绩,面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主动思考、研究,并寻求突破,在教学中积极实践,进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体系,成为教学和科研双料专家,这类教师就是专业成长的榜样。

二、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两大因素

为什么我们大部分教师都经过了大学的专业学习,毕业后一样投身教学实践,却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能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其实,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有两个因素:外在引导和内在进取。很多教师把自己的不优秀归结于外在原因,抱怨大学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教学脱节,教学过程中缺少严格的成长机制鞭策等,进而产生了怀才不遇或生错时代之感。其实一个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不管到哪个时代都不会成为弄潮儿,不管到哪个行业也成不了精英,我们要坚信,我们身处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

身处教育转型期,我们能接收的信息、遇到的机会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多。当前,浙江正处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阶段,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和机遇。我县教育局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教师作风的制度,推选“美丽教师”等师德楷模,深入基层开展师德主题讲座,用制度、榜样、氛围鞭策教师完善自身形象;在学科教学方面则推出各类竞赛、评比,用比赛激励教师深入研究、不断成长。学校则坚持实施“树旗子、筑场子、扬鞭子”的教师培养策略,通过思想引导、目标引导、榜样引导,树起一面引导教师前行的旗子,从人文环境、竞争环境、民主环境的创设入手,营造一方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通过学习压担、实践压担、教研压担这三个手段,扬起一根催人奋进的鞭子,同时制订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达标、三年创优、四年冒尖、五年成才”的具体目标,并对全校教师分层设置目标,激励教师成才。

我们有引领、有舞台、有鞭策,不缺少好的成长环境、不缺少强有力的外在引导,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告诉我们,真正的专业成长是自我成长!我们缺少的正是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自我需求和自觉行动,缺少的是自觉性。

三、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

教师需要有自觉成长的意识,自觉成长就是指教师对专业成长的目标和意义有明确的认识,自觉并自愿地追求专业成长的程度,表现为其对专业成长的热情、兴趣、责任心和职责意识等。

跟自觉相对应的是不自觉。不自觉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迫于政策文件等外在压力,不得已的成长,可称为强制型,它不依赖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会对发挥教师创造力产生消极影响,从而阻滞教师提升素养的进程;另一种是自大型,盲目自大不是真正的自觉,它会导致教师丧失理性,干出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教师真正的自觉,是心怀教育使命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而不断自我更新,是自发地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教育管理学生,是立足于课堂的反思和创新……归根结底,自觉是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对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要有明确、清醒的认识

我们为什么要成长?可能有的教师觉得自己的教学经验足够丰富,存在排斥新知识、新方法的心理。但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从业者不断发展,自我更新,更何况有哪一个职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教师那么大的影响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教授曾说:“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教师责任重若泰山,所以,我们应该更专业。现在的教育早已不是权力教育,而是能力教育,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和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否则我们就只能面临这样的尴尬——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却声称是为了他们明天的发展。

(二)培养自觉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而自觉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没办法选择工作,但我们可以选择从事工作的态度。与其在牢骚和感叹中蹉跎岁月,不如静下心来反省自己,剔除自身因抱怨而产生的负能量,做一个阳光大气、睿智豁达的新时代教师。

自觉的态度,需要用理想引领。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一个人有了理想,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人们常说,理想是远大的,但我们的教育理想不一定非得远、非得大。李镇西在《你还可以更幸福——与一位青年教师的谈话》中说:“你作为一名教师,考试制度无法改变,教育评价无法改变,教材无法选择,学生无法选择,但其教育教学过程的手段、方法、技巧以及我们走进学生心灵的路径、方式却是可以改变或选择的。”我们的理想就可以立足于这些可以改变的方法、技巧、途径上,让每一堂课更完美,让每一次教育更深远,在每一件小事中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每事改进一点点”。

自觉的态度,需要用目标激励。理想是星空,是指引;目标是陆地,是动力。目标的制订,重在切实可行。有些人之所以行动几日便不了了之,与目标订得太高、难以实现有关。一个好的目标,应不是太难、“跳一跳”能够触及,这样的目标能唤起成功的感受,让你保持毅力,增强行动的自觉性。

自觉的态度,需要用责任支撑。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那就是责任。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关于职业兴趣的一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被调查的100名杰出人士中,有60%的人认为自己并没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站在这个位置上”,也就是职业责任感。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所以选择教师就等于选择了使命和责任。

(三)自觉投身实践

成长的初衷再美好,自觉的意识再强大,缺少实践这一环节,皆是镜花水月。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检验教师自觉性的唯一标准。

1.加强学习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习。丰富渊博的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为此,教育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如接受培训、聆听讲座、继续教育等,但更有效的还是教师的自觉学习。自觉学习,有多种途径:一是向书本学习,学习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理念、学科相关知识、现代教学技术等,夯实理论基础,扩大知识面;二是向同事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概括吸收同事的有益经验,就是自己专业成长最好的催化剂;三是向学生学习,就像《礼记·学记》中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和学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2.扎根课堂

学生是教育实践的主体,课堂是教师的主阵营,教师展现教育教学能力和个人魅力的舞台,是教师的本,教师的成长最终要体现在课堂上。于漪老师用60年的教学实践诠释了“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的精神,魏书生用创造性的理念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钱梦龙以学生为主体精心构思每堂课的教学步骤,宁鸿彬在课堂实践中摸索符合学科规律的教学方法……这些教育名家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讲台不仅仅是一个站台,更是承载着梦想、激情和智慧的地方。对教师来说,没有人不渴望能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站出特色、站出成果。

站好讲台,就要对课堂、对班级充满期待,期待与学生的智慧互动;站好讲台,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地备好每一堂课;站好讲台,要在讲台上充满激情,用激情感染学生;站好讲台,课后要认真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还有没有没注意到的学生……一位名人说:“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三尺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也升华了自己。”一个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成长了,才是真正的成长。

3.善于研究

教学和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专业成长除了要提高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能力外,更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而提升这些能力,就要靠研究。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缺少研究素材,学生哭了、笑了,课堂热闹了、沉闷了,学风好了、坏了都是我们的材料,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提炼的大脑。如何积累素材、提升高度,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写教学反思,是较有效的研究方式。反思切忌漫无目的,反思的基本流程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个循环的公式说明,反思是无止境的,每一轮的反思和实践都伴随着不断上升的学习活动,自然也就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反思需要提炼升华,如果仅仅是例子的堆积,那么反思的意义不大。对此,我们可对教学进行归类反思,并在反思中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自己的研究。

克雷洛夫曾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教师的专业成长,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有在前人的指引下,用自觉做帆,以实践为船,日积月累,乘风破浪,才能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做一名站好讲台的研究型教师。

猜你喜欢

讲台专业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爱在讲台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