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对网络艺术技术发展的思索
2013-04-29袁可
袁可
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21世纪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网络已经成为人类或不可缺的沟通和交流的流行工具。而它作为新媒体时代下最为先进和最具潜力的媒介之一——网络艺术,充分具有其数字化的优势,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有着无限广阔和博深的发展前景,同时它所具备的各种特性符合人类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科学技术是维系和支撑网络艺术发展的核心元素之一,从诞生起就存在着艺术与科技相融相辅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新媒介;网络艺术;虚拟空间;网络技术
科技对艺术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技术的出现给艺术带来丰富的表现手段,使艺术思维得到延伸和扩展,解放了艺术家们长期封闭和空泛的灵感。而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艺术依托技术手段,艺术创作的主体往往难以理解技术缜密的逻辑,常常会变成一种人对技术特征的展示和解读,削弱了艺术本身。因此,在网络艺术设计中,应该纳入相应的技术元素,在技术作为技能和工具的同时,与艺术建立起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创造高水准的作品。
1 网络艺术发展中的阻力
技术对网络艺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对技术过多的参与艺术创作,需引起反思重视。目前的网络艺术过重的强调技术的主导地位,这种现象也是因为网络艺术发展尚不成熟的原因。技术人员专注于技术,但在参与設计中并不理解对技术所带来的表现形式。这样,技术的大力度参与会制约网络艺术进步和上涨的空间。我们必须在“技术大环境下”理智的认识到,技术力量要取消个体差异性,消除特殊性,建立和重塑一般规律性;而艺术则相反,应在技术中寻找创意、在秩序中摸索出新的表现形态,在常规和趋同中标榜个性才是艺术创造最终的原则和旨意。只有这样,网络艺术的发展才会创造出更多有思想观念的作品来。
盲目地依靠高科技手段去创造缺乏审美价值和内涵作品,或是一味地追随形式,而内容空洞,或是想开拓市场,这种创作态度和理念是对科学技术的盲目跟随,对于网络艺术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将是不利的。
2 技术在艺术创作中如何统筹
我们已经了解到网络艺术的发展会影响创作主体观念的改变。在艺术实践中,我们看到高科技媒介传达了许多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探索他们,你会发现都是技术力量和艺术家的创造完美结合。这也表明艺术家有足够的能力与智慧来驾驭这种新媒介,多媒体数字时代的网络艺术家需要有慷慨的艺术修养和协作精神,一个网络艺术家须具备的特殊才能,就是对生成网络艺术的计算机语言或软件工具的掌握,这决定了艺术家作品所能够达到的最终效果。
技术作为辅助参与和支持力量进入艺术世界,应根据其自身的科技形态的优势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艺术领域。一件网络艺术作品,如果技术的参与能带给人们特别的视觉感受,能引起关注,能带给人们对社会价值反思,或者带领人们走进其艺术世界,那么这样的作品,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半。
3 网络艺术家们如何看待技术与艺术的问题
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总是艺术与技术的至尊融合的结晶。艺术与技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实用艺术上,传统的手工艺美术设计和工业社会的设计都与技巧脱离不了关系。技术可以美化艺术的外在,也能制约艺术的展示,只有技术的发展趋于完美,才能简化艺术的外观。如果艺术形式比较自由,技术也显得精简成熟。
所有新的艺术形式都具有反传统的一面,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技术在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中有着共通的一面。当代艺术在经历过技术与艺术的“合一”,“分类”,再到“混用”。随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没有艺术完全脱离技术了。我们势必会不断“合并成”,并探索当代艺术拓展人类新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合二为一了。
20世纪中期的社会主义手工业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引导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可以简而括之,艺术的发展不单是技术问题,而是与它的内在思想和外部相互作用有关。
此外,中国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缺乏促进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观念和思想,它不止局限于审美观念,也包括整体文化需要新的生命力,否则它难以摆脱传统和现代缺失的僵持枯萎症状。人们之所以把“技术与艺术”混为一谈,那是他们在审美上没有走出历史,更不能充分发挥艺术的潜能。无论是技术的艺术也好,还是艺术的技术也好,我们没有必要纠缠不清。艺术的本身与本质自艺术诞生之日从来没发生过改变的,只要我们仍然一如既往的追求艺术的本质,让艺术与技术的发展时刻保持对话并相融交织,同时能寻求本土化的艺术表达语言,进而开拓对当代艺术的全球化现象思考。我们便可以自信的大呼“让那技术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因为艺术有不可预知的不可预测性,我们谁也不知道未来一代艺术将以何种形式影响艺术格局。
[参考文献]
[1]许江,吴美纯.《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艺术与媒体艺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2]廖祥忠.《数字艺术论》(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3]王强.《网络艺术的可能——现代科技革命与艺术的变革》.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4]约翰·拉塞尔(美),陈世怀,常宁生,译.《现代艺术的意义.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
[5]赵婷,李罡.现代网络艺术研究——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