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LTE网络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
2013-04-29冀育智
冀育智
摘 要:随着当前互联网、无线通信和多媒体等高线技术的不断融合,各种互联网和多媒体业务层出不穷,对移动互联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工作经验,从LTE网络结构和对传输的影响出发,并主要就LTE网络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LTE;无线网络;典型建设场景;IP化
和3G网络相比,LTE网络在功能和传输需求上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当前分布式基站的建设模式已然成为LTE无线组网结构中的主流方案,但是其BBU分散方式和BBU集中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宜于不同的建设场景,为此应加强对不同传输接入方案的探索与研究,以明确各类方案的适用场景。
1 LTE网络结构
LTE接入网主要是由eNB和aGW所构成,LTE网络在此架构上,引入了两个特殊的接口即为S1和X2。其中,S1接口为eNB和aGW之间的接口,X2接口则为相邻eNB之间的接口(如图1所示)。LTE时代的移动通信网络正呈现出移动业务IP化、承载网络智能化、网络架构扁平化以及同步系统地面化等新的特征。
2 LTE无线组网功能的实现和对传输的影响
2.1 LTE无线组网的功能
LTE无线组网在功能上实现了,通过协议和业务承载实现了L2VPN/PWE3+L3VPN;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在汇集点作二、三层转发的分界点,实现了网络的灵活调整,满足LTE多归属、综合承载中L3专线业务与组播业务的接入需求;通过多单域多进程技术完美解决了路由域过大的问题,有效避免了网络频繁振荡的问题;端到端路由器构建,以及MPLS VPN和Multi VRF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不同业务之间的安全隔离。
2.2 对传输的影响分析
LTE时代无线组网中设备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在传输的性能和需求上也相较3G时代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LTE网络传输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传输带宽的需求量大。随着当前3G、4G技術的日益成熟,都需要将无线空中接口的带宽速率进行相应提升达到几十兆甚至上百兆,根据运营实践表明,以TD-LTES111站型为例,eNB的带宽传输量至少为80~320兆左右,基本是MSTP网络的10倍以上。(2)设备小巧灵活。随着LTE时代的到来,其接入网aGW将以pool的形式组网,且多个aGW构成一个pool,从而实现eNB的可靠接入。(3)采用GE光口进行数据传输。当前,LTE基站设备中基本实现了IP化接口,不再需要3G时代的E1接口。且现在主流设备生产厂商中的S1/X接口均使用GE光口实现接入与数据传输,其传输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达到0.5~10千米。
3 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
根据当前LTE无线网络设备在性能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其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3.1 新建分组设备模式
该典型建设场景中的传输接入方案为传统的无线基站接入方案,通过新建传输设备,并将传输设备和无线基站共同使用一个机房,以链路或者环路的方式接入到原有网络当中。
该传输接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充分满足2G/3G基站中的电路需求,并实现对成环的有效保护,通过对空余的资源的良好利用,实现了对大客户专线、小规模数据等接入业务上的迅速开通,且在光纤资源的消耗上相对较低。其缺点主要是方案中所需设计的设备数量和维护节点偏多。如是在原有2G/3G基站中实现LTE网络场景的建设,可优先采纳该方案。
3.2 GE光口拉远模式
该传输接入方案是通过在新建的LTE基站中,不另行设置传输设备,而是通过GE光口拉远,与远端的分组传输设备进行直接连接。
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结构相对简单,可以极大的节省新建基站的传输设备,且同一片区域内只需要1个传输设备即可,在对LTE无线网络后续的维护和扩容上都会更加方便。其主要缺点有:在每个新建基站中都需求配置一对纤芯,比成环接入方式中所需纤芯偏多;对传输设备和节点在分组性能上有着较高的要求;采用该方案的新建基站无法充分满足其它电路上的需求,在灵活性上程度偏低;该方案如采用星型连接的方式,将无法提供有效保护。
3.3 RRU光纤拉远模式
该传输接入方案采用将“BBU”的解决方法,在新建的LTE基站中通过将BBU集中设置,且利用RRU光纤拉远模式与分组传输设备直接连接。
该传输接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利用LTE基站中的RRU能支持环形、星形、链形进行组网的功能,大为降低了对纤芯的使用率;其网络结构和传输设备数量都相对简单,在后续的LTE网络扩容和维护上会更为方便;通过环状接入的方式能实现对RRU的有效保护。其主要缺点有管线资源、电源以及机房面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采用链形或星形的接入方式无法实现有效的保护。
综合上述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在实际接入方案的设计与选择中,应综合考虑到实际场景建设的需要与特点,从而扬长避短,实现对接入方案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赵靖.面向LTE的传输网建设方案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7).
[2]胡宏林,徐景.3GPP LTE无线链路关键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