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朵听,右耳朵不冒
2013-04-29徐彩红
徐彩红
一个人收集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方式,其中听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确定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也有:“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近两年,笔者在低年级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浮出水面
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望强,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谁在说,怎么说的,而往往忽略了说的内容,这就影响了交流的质量。因此,我开始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一是要求学生听同学回答问题时,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二是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学生既学会了倾听,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态,效果很好。
但一些不好的地方继续存在:(1)左耳朵听,右耳朵冒。部分儿童在语文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可是注意力却很不集中,在课堂里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就是“消极倾听”。(2)不愿意听。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为只想自己说,而不愿意听别人说。这些都是由于在他们的脑海中还缺乏倾听意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3)听而不思。很多学生上课时是在认真地倾听,但是他们倾听的效率却比较差。一般来说,倾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当学生进入学校时,他们几乎都是能倾听的。许多教师便想当然地认为学生都会听课。因而,学生还没学会如何听课,老师的讲课早已开始了。教师本身不懂如何倾听,更没有具体可行的经验。没有对同伴的回答在倾听中分辨,归纳,整理,讲重复话,讲文不对题话时有常见。
二、投石问路
1、要营造一个适合倾听的环境,而这种倾听环境的营造主要靠老师,老师是倾听环境的营造着。课堂上老师一方面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一方面还要对没按要求倾听的学生的行为予以纠正。同时,还可要求同学之间互相提醒,时刻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2、故事引导。 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儿童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低年级学生尤其对故事感兴趣教师应当把握好时机,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从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在恰当的时候,笔者就告诉学生,听、说、读、写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培养的四种基本能力。
3、游戏开发。 语文游戏是游戏活动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小学生主动、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教学游戏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听与说的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从而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游戏“说悄悄话”。游戏规则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到老师地方来听悄悄话,然后一个一个用“咬”耳朵的说话方式往下传,看看哪一组传得又快又准,声音又轻。最后一名孩子要说给大家听。 经常做这样的游戏,不仅养成了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还助于提升记忆能力。这样的游戏,孩子不仅不会厌烦,相反,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4、实践获得。 (1)用心听。在语文课时,笔者有时会故意、去叫那些听讲不专心的孩子回答问题,他们多数回答不上来,教师不能生气,让他们坐下,耐心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几次以后,那些孩子慢慢改变了听课习惯。笔者觉得多关注这些同学,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多偏爱一点儿,还有与家长取得恰当的联系,孩子是一定会改变听的习惯的。(2)乐动笔。 有些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只听表面的意思,不能把握所听的内容的本质,引导学生听话时不断动脑思考,听清讲话人的思路脉络,以便又快又准地做出反映。另外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动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老师讲话时速度变慢,语调变重或某一句话重复多遍,就说明讲到重点之处,就引导学生注意听记。当别人讲话时听者要注意地看着对方,这样做对于锻炼倾听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学生很有帮助。“点”是关键,即学生在倾听时,在思考的基础上善于把对方的内容归纳成要点,整理成有条有理的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倾听的效果,训练倾听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学生喜爱的、宽松的、活泼的课堂,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倾听,学会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更有效。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外活动资源本身的吸引力,引起学生倾听的欲望,同時激起学生倾听的体验情感,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引导学生走向多元化的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
总之,我们要说的是,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它不是简单的训练,它是内心对人性的关怀,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内化成孩子们的素养。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生活,热爱生命,尊重他人,倾听的人生何其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