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儿童博物馆主题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29袁迎春
袁迎春
幼儿园儿童博物馆的建设,旨在帮助幼儿在与丰富物品互动的过程中,发展深入观察、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获得有益的经验知识。我园各个班级在开展博物馆资源建设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幼儿对丰富多样实物的探索和观察的过程的重要性,确定了博物收集过程从“制定博物主题——广泛收集材料——深入发现探究——形成互动课程”的有序建构模式。本文将对我园在开展幼儿园儿童博物馆主题活动中的实践经验作一简要的分析和梳理,以便进一步推进我园基于儿童博物馆主题活动的园本课程建设。
一、制定博物主题
我们已经做到的:在班级博物馆逐步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引导幼儿在其已有经验基础上,对其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物品进行收集和开发利用,也关注到了孩子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如有的班级开展的是对自然物的收集,包括“豆子大集合”、“叶子”、“种子”等,这些主题能够帮助幼儿在关注自然物种某阶段形态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演变进程。从豆子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从树叶的发芽、长大、变色、脱落、枯萎,幼儿在自然生命有规律的成长中感受生命的进程。又如有的班级开展的是对生活日用品的收集,如线、布、纽扣等,这些主题能够帮助幼儿感受人类生产产品的多样性、便利性和人类的发展文明,在收集的过程中能够初步地体验到科技发展、文明进步带给人们生活的便捷和美的享受。
我们还可以做的: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对世界的好奇和兴趣,幼儿的博物意识应该有着更加宽泛的主题和内容。我们教师在预设相关博物主题的同时,也要敏锐地发现和挖掘幼儿自发的、具有积极推动意义的内容。就如前文所说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如何挖掘幼儿有价值的兴趣点,并在一定时间内支持和激发他的持续探究的欲望,或者组建有同样兴趣点的小组博物团队,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是我们接下来可以进一步实践和研究的内容。比如:男孩子对木工有着本能的兴趣点,我们可以从收集木头开始,为幼儿创设持续的木头博物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树木种类,观察不同种类树木表皮和内部特征,测量不同树木粗细数据,研究树木年轮,开展锯木头等木工活动和木工小制作活动,使幼儿在丰富的探索、研究、制作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观察、思考、探索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收集展示材料
我们已经做到的:材料的收集过程,是博物主题活动能否深入开展的重点。在我们的博物活动中,通过家长、老师的努力,各个主题都尽可能地收集到了各种物品。如“纽扣”主题,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了许多不同款式的纽扣,教师进入服装制作店搜寻纽扣。在“豆子”主题中,师生利用农村生活的便利,收集到了带有豆荚的各种豆子,每种豆子分门别类放在透明玻璃瓶中展示。在“叶子”主题中,教师收集了各种形状的叶子,并将收集到的叶子分类装在自封袋中,便于幼儿观察的同时也保持了叶子水分,减慢了叶子枯萎。多种收集渠道和展示方式,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了物品的丰富和多样。
我们还可以做的:收集的过程,更应该是幼儿博物意识养成的过程。在收集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和投入程度,这些也是收集活动最有价值的地方。如木头博物馆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收集木段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和研究。
通过对物品的前期观察和记录,激起幼儿持续观察研究的兴趣,保护幼儿积极的求知欲望,引发幼儿产生问题并获得有目的探究的快乐。同时,展示的过程是促进幼儿探究思维和观察思考的良好时机,不同的博物主题根据其物品的特点可以运用不同的展现方式。
三、深入发现探究
我们已经做到的:在班级博物馆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与幼儿一起尝试开展科学、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为促进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并设计、组织了一些有价值的互动活动,使幼儿在探究、发现的基础上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如:“豆子”研究中,教师带领幼儿开展的种子发芽实验,有效地帮助幼儿在对比性研究中,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又如:在“线绳”研究中,教师关注个别幼儿经验的积累,以收集卡的形式呈现幼儿前期的经验,为以后开展深入的探究做好准备。
我们还可以做的:幼儿参与度的高低是评价我们博物馆主题活动是否有开展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博物馆建设初期到博物馆成型展示,均要考虑幼儿的参与度,考虑幼儿经验、能力的发展。幼儿的研究记录是教师观测幼儿研究思维发展最显性的手段。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研究记录卡、幼儿观察记录卡、教师个案记录均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料。活动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能够很好地对活动开展的价值、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有效地指引教师今后开展博物馆主题活动的方向。
四、形成互动课程
我们已经做到的:随着博物馆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挖掘和开发了围绕主题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根据主题的不同特色,设计和开发了各个领域的相关活动。如“线”主题中的线迷宫、线贴画;“纽扣”主题中的扣纽扣、纽扣分类。有的已经形成了系列活动,如快乐豆坊中设计了种豆豆、剥豆豆、数豆豆等相关活动;有的主题形成了清晰的主题框架,如“小豆子大学问”活动中,教师以网络的形式呈现了主题开展的框架,使活动更加清晰、全面。
我們还可以做的:博物馆主题内容的挖掘,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展现。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问题,及时进行开发和设计,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帮助幼儿在多领域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多元智能的发展。
幼儿园儿童博物馆主题活动的实践让我们进一步理清了思路,使我们在教育活动中更加关注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来选择活动内容,规划活动进程,践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努力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幼儿园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特色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