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教学片段及评析
2013-04-29李建华
李建华
【片段一】 创设情景,读出“舒服”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组成一个“童心”旅游团,一起乘上客机,去香港旅游。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机场。我们随着导游首先来到什么地方呢?听老师范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这是什么地方?
生:(听读后)浅水湾。
师:看(出示图片)——浅水湾就在我们眼前。置身在这样的美境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舒服。
师:请读读第2句,你是从哪些地方得到这种感受的?
生:从“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大家心情放松,边慢走边欣赏。
生:海风吹来柔柔的、轻轻的。
师:(拉拉衣扣)是呀——热了,可让轻柔的海风吹在身上,尽情享受。(师右手做喇叭状侧着放在右耳边)小游客们,你们“倾听”到了什么?
生:浪涛拍岸的声响。
生:轻柔的海风。
生:漫步声。
师:让我们把“舒服极了”放到句子中读!(生很舒服地读)
【片段二】 紧扣“精彩”,想象说话
师: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再把它读给你的同桌听,说说为什么?
生:我喜欢“它们有的顶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表演的节目很精彩,逗得游客哈哈大笑!
师:它们是怎样表演的?“童心”旅游团的小游客,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目来介绍,比一比看谁说得最生动。
生:我选择 “顶球”。只见海狮越出水面,顶了一下红球,红球就忽地往上升。
师:给你一个词语——“猛力一顶”。
生:只见海狮越出水面,用嘴猛力一顶,红球就忽地往上一升,然后缓缓地落下来。
生:我选择“嬉戏跳水”。两只海豚亲热地靠在一起,飞向半空,完成一个漂亮的跳水动作。
师:我也给你一个词语——“不约而同”。
生:两只海豚仿佛最佳组合,不约而同地靠在一起,飞向半空,一个漂亮的跳水动作,落入碧水之中,仿佛冠军似的。
生:我选择“钻圈”。你瞧,一只海狮看准圆圈,用力越出水面,仿佛一道粗粗的白线,灵巧地钻过小圈,潜入水中。精彩的节目引得游客开怀大笑。
师:是呀!精彩的节目不仅吸引了我们这些“爱心”旅游团小游客,还吸引了许多经常来观赏的成人游客。文中哪个词语告诉你了?
生:聚集。
师:精彩的节目逗得游客——开怀大笑,引来许多游客——聚集海洋公园,那里确实是——
生:举世闻名!
【片段三】 感悟文本,积累迁移
师:走出公园,乘上双层巴士,不多时就来到闹市——铜锣湾。看——(投影:铜锣湾)你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里的闹市景象。
生:高堂广厦,玉宇琼楼,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人流如潮……
师:(投影: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人流如潮。)给你什么印象?
生:很热闹,很繁华。
师:请大家读一读第5自然段,香港的夜晚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上一两个词语概括。
生:灯的海洋。
师:看看这幅图,上面的灯光给你什么感觉?灯光特别耀眼的,文中用了哪个词语?
生:闪耀。
师:再读第5自然段,在写法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用了打比方。
师:(引读)把“香港”比作了——(生接)“海洋”,把“灯光”比作了(生接)“焰火”,把“车灯”比作了——(生接)“长河”。写出了灯的——(生接)多,色彩的——(生接)美,变化得——(生接)快。
生:这段是先总写,后分写。
师:先写灯的海洋,再具体讲了——(生接)“港湾里”和——(生接)“马路上”。
师:让我们也用围绕 中心句写的方法写一段话。上方有三幅图片,第一张是商业街的中央;第二张是商业街的两边;第三张是商店里面。同学们还可以自由选择写。
【评析】 师生对话决不是单纯的教
课例展台
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它要求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片段二”中——“它们是怎样表演的?童心旅游团的小游客,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目来介绍给大家?”学生有的选择“顶球”,有的选择“钻圈”,有的选择“嬉戏跳水”进行介绍,促使学生在字里行间中自由生成,真情流露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感悟与创造性理解。
朗读的重点是让学生品味本课优美的语言。“片段一”中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赏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浅水湾沙滩的“舒服、舒适、悠闲”。首先,“教师示范读,把感受”传神给学生;接着,“你从那些词句感受到了舒服”;最后,“老师给你们配上舒服的音乐来朗读”出“舒服”。“片段三”中是通过美读,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不同形式朗读,引导学生渐渐领略语言文字的美,感悟沙滩的“舒服”、公园节目的“精彩”、香港街市的“繁华美丽”。
语文教学要通过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片段一”中利用典型的海滩风光的图片,充分创设情景,朗读“漫步、沐浴、倾听”的句式,读出“舒服”的感受,真切体会到“真是舒服极了”,从而领略了沙滩的迷人,产生对香港的喜爱之情。“片段二”中凭借“顶球、钻圈、嬉水跳跃”展开想象,体会心情愉快,感受香港公园的举世闻名。“片段三”中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诵读、说话,通过诵读,读出香港的美丽与繁华,读出对香港的赞美和美好的祝愿。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