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学生出发,“写”出别样精彩
2013-04-29熊梅
熊梅
郭老师的习作教学《给自己画像》,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给自己画像,别具一格。感受最深的是郭老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其间,孩子们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下享受了习作过程。
一、 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立足学生的写作实际
在郭老师的这堂习作课上,实实在在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习作实际出发,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真正做到“吾手写吾口”“吾手写吾心”。
1. 慧眼慧心巧选材。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习作时常为无“米”下锅苦恼。而郭老师选取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给自己画像,每个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当学生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外貌、兴趣爱好时,郭老师才出示本节课的初衷:打破常规,介绍自己。用图画书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介绍自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第一次觉得原来习作可以这么好玩,热情高涨,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丰富多彩。
2. 妙手回春巧点评。在郭老师的课上,小手如林的场面时有发生,学生的表达愿望强烈,但语言表达时有漏洞,实际习作能力与认识之间存在差距。对这样的学生,郭老师精心呵护、鼓励,更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如一生在介绍自己时,说到“我是一个小书迷,我很爱劳动,我的体育成绩很好,跑步很快”时,郭老师在表扬该同学声音响亮、表达准确的同时,建议只说其中一个你认为最鲜明的特点,并学会用典型事例加以说明。这样,下一个学生在说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只说自己最突出的特点。当学生的表现很精彩时,郭老师也会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互相学习。在课堂上,一位同学的图画书文字简洁,教师及时表扬:“图画中能看懂的内容,就不需要文字赘述,图画书的特点就是图画和文字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所以,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刘俊贤做的图画书。”老师这样的引导后,后面在点评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xxx的图画得很好,不过画上已经有的内容不需要再重复,只需要把读者看不懂的内容补充一下,就可以了。”可见,教师的点评多么恰当,真可谓“妙手回春”。
3. 余音缭绕齐展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但是郭老师还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一幅幅笨笨拙拙的图画一段段文字把听课的教师们打动了:“我的大门牙并没有起到妙语连珠的作用,反而使我成为一只兔子; “我爱吹口哨,同桌却不爱听,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娱自乐嘛”;“我呢,比较瘦,所以,爸爸总想让我多吃点,可是,我怎么吃也吃不胖,你说,这是不是我的福气呢”;“囧是我最常见的表情……”
在郭老师的课堂上,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是理念的改变,学生由“他主”变为“自主”;是方法的改变,由一厢情愿的“指导”变为“顺学而导”;是效果的改变,“写”变成了一种快乐的倾诉和交流,学生情趣盎然,因为自由,因为情趣,习作之花在课堂上摇曳,烂漫而又热烈,充满着生命的芬芳。
二、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着眼学生的个性发展
郭老师的课堂真正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鼓励学生个性表达,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1. 图文并茂,力求新颖。低年级的《口语交际》就要求学生自我介绍。中年级的学生看到《给自己画像》这样的习作题,兴趣缺失,自认为很简单。可是郭老师却要求打破常规介绍自己。一下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时时时事都想标新立异,郭老师此话一出,学生的眼睛一下了亮了起来。
2. 老师“下水”,激趣启智。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习作同样如此。当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可实际上学生对于图画书的创作还是一知半解,这时,郭老师的“下水”可谓及时雨。随着一幅幅带有传奇色彩的画面呈现,孩子们纷纷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画面中揣摩图画书的封面、封底、内页、内容,在画面中揣摩长辫子老师的长相、衣着、性格、爱好。不知不觉中,他们纷纷拿起笔来创作起了自己的第一本图画书。随着一页页作品的精彩呈现与点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一切水到渠成。郭老师以自己非凡的教学功力又一次创造了课堂教学的精彩。
3. 形式多样,别具一格。郭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可用图画或文字或图文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写作。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小诗,来表现自己的特点;更有学生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产生了许多新鲜、与众不同的想法,创造出许多新的形象,这样,学生在习作中抒发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个性。
一节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悠长的习作课。向着学生出发,没有了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学生有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向着学生出发,没有了师生心灵对话的距离,学生的习作兴致溢满课堂;向着学生出发,“写”不再是单纯的字眼,它变成了小精灵,变成了魔法师,写作洋溢出真挚、迷人而久违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