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
2013-04-29李鸣燕
李鸣燕
【关键词】阅读教学 关注 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B-0062-01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倍受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作为组织和协调这一过程的重要角色,其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上讲直接决定着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是语文课堂的参与者,更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高度关注学生,懂得尊重、理解、给予和满足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丰厚其底蕴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补给的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生成长并滋润学生心灵的过程,只有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和拓展,才能让学生的知识根基变得牢固起来,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内涵和修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指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的理解、把握、运用,甚至要求学生能背诵一些精彩语段和经典名篇并加以运用。除了课文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必要的文学常识,让阅读积累走向更深的层次,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丰厚的底蕴。例如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时,考虑到鲁迅先生的作品一般人难以读懂,更别提达到对文本的深层解读,笔者先重点引导学生走近鲁迅先生和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感受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感受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图等,进而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去探究鲁迅小说的特点和作品的核心内容。由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知识功底,对鲁迅的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课文时相对轻松容易了许多。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其个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三者对话的过程,而情感是联结三者的重要载体,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切不可忽视了情感元素。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让学生透过文本从心底产生亲切感,为文本解读提供良好的心理保障。教师尤其要尊重学生阅读时产生的独特认识和理解,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并为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即使学生的体验有所偏颇,甚至匪夷所思,教师也不能轻易否定,而应予以艺术化的处理。例如学完《变色龙》这篇课文后,笔者让学生总结故事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并根据自己的认识评价一下该人物,很多学生对该人物持批评否定的态度,认为像奥楚蔑洛夫这种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人,为世人所鄙视甚至唾弃,不能向他学习;而少数学生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习主人公“变色”的本领,以便适应和融入新的时代。对于这种情况,笔者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从而将课堂推向新的高潮。
三、关注学生的语言探究,增强其感受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切莫忽视对语言的探究、掌握和运用。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这些语言文字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魅力,有待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去探究。因此,课堂上应以问题为先导,以实践为抓手,以自主为原则,以促进为目标,鼓励学生探究语言的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学习感受和必要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很快发现课文前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部分内容在语言描写上有何特点?为何这样写?表达效果怎样?”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发现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把紫藤萝的特点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紫藤萝的喜爱之情。相信通过这样的语言探究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四、关注学生的拓展迁移,发展其能力
学习阅读方法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而运用是从模仿迁移开始的。我们知道,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而这四大能力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在语言运用中追求语言能力的发展,是语文教育一贯坚持的原则。文本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谋篇布局的方法等都值得学生学习模仿和迁移。迁移的形式可以涵盖听、说、读、写等多种训练活动,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例如教学《乡愁》这首诗时,笔者充分利用课文的特点进行迁移训练,如针对课文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学作品形式,抓住其特别的语言表达手法、情感烘托方式等,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的语言方法训练,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教学的实践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使其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