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3-04-29李世锋
李世锋
【关键词】初中语文 提问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B-0053-01
把握语文课堂提问时机和提问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办法,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虽然不是很多,但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有些教师却为了提问而提问,一节课下来,提的问题多达几十个,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只能等待或附会教师的答案;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根本不用思考,提问失去了意义;有些教师提问没有把握好时机,学生还没有进入课堂氛围,教师就提出问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回答的欲望,甚至造成冷场的局面;也有些教师提问喜欢全班学生一起回答,课堂上的气氛看似很热烈,实际上闹哄哄,在此氛围下学生真正能学到什么呢?还有些教师提问不是循序渐进地进行,而是一下子把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就只能自问自答,使提问变成了无效提问。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提问缺乏科学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适当重组加工的过程。将该理论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不断提出相关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但是有的教师还存在满堂灌输的行为,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而另一种现象是教师提问频繁,这样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但是学生基本很难理解和掌握问题,效果不明显。一连串的问题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从本质上而言是因为提问缺乏科学性。
(二)提问难易不均。教师一般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提出问题,创设必要的情境以促进课堂教学。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难以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生的信心,问题过于简单则难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提问没有把握好时机。教师抓住有利时机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而很多教师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或者是驾驭课堂局面的能力不够,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如何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
(一)把握提问难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发展符合未来社会的需求。所以教师的提问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结构而进行,做到难度适中,逐步推进。比如在执教《一双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粗略阅读课文之后,提问文中描写的一双手是怎么样的?学生会很快得出这是天下第一奇手。教师可以接着提问,文中是怎么描述这双手的?这个问题涉及到细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细细阅读才能得出答案。最后,教师再提问,这双手反映出主人公什么样的精神境界?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把握提问时机。提问不仅要讲究方法和难易程度,还必须抓住提问的时机。一般而言,要把握好课堂开篇、课文分析过程与篇末的提问时机,合理安排提问顺序,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提问。例如在分析《背影》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提问学生细节问题,如文章中为什么用“蹒跚”这个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父亲蹒跚的样子,体会他对儿子的至爱深情。分析完全文之后,末尾有一段落描写了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似乎看到父亲的背影,教师可以顺势提问:“这样的收尾能够起到什么效果?”提问时机的准确把握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把握提问艺术。赏识教育理论认为,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将该理论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例如,在讲解《春》第一自然段的修辞手法的时候,如果提问学生这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一般都会说出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但是另外一种修辞手法(拟人)学生就未必说得出来。这时教师先要肯定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表扬学生能准确地说出了一种修辞手法,然后要继续鼓励学生再思考:“脚步”一词一般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这是人的动作。经过这样的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就能很快说出另一种修辞手法是拟人了。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提问的时机和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合理安排提问的顺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