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有效策略

2013-04-29马春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横梁结论科学

马春华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这一目标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因此,我们科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探究结果,教给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作出合理解释,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非常重要的。

一、语言描述,让学生在说中对探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有许多的科学问题,在教师组织学生通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学生就能直观和清楚的感知和发现。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热的传递、声音的产生等问题,由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直接观察物体,同时实验中的现象也比较明显,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探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得出科学结论时,可引导学生用语言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具体的描述,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得出科学结论。其实,在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时,就既再现了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了思维判断和加工,也对现象与探究的问题进行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二、现场展示,让学生在演中对探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

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有时一节课要指导学生对多个探究问题进行研究,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采取让实验组的学生自由选择某一问题进行研究。这势必造成某一实验组只经历了一个问题的探究历程,对于其他问题的研究就一无所知了,而其实他们对这些问题也是很想要进行研究的。为了弥补这个缺陷,针对这类研究课型,教师可以采取让研究不同问题的实验组上台来分别展示他们的研究过程,并在现场展示的过程中让他们对自己的探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这样一来,既可以让研究同一个问题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又可以让研究不同问题的实验组了解别的组的研究过程和得出的科学结论,满足了全班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时,学生在预测了横梁的厚度与宽度两个因素分别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教师可请研究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实验组上台现场展示和交流: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與横梁宽度关系”的实验组展示了不同宽度的横梁承载铁垫圈的个数,发现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宽度有关,且得出了横梁的宽度越小,它的抗弯曲能力越强。而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厚度关系”的实验组展示了不同厚度的横梁承载铁垫圈的个数,发现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厚度有关,且得出了横梁的厚度越大,它的抗弯曲能力越强的结论。通过研究不同问题的实验组的展示,还让全班学生发现,增加横梁的厚度比减少横梁的宽度,其抵抗弯曲的能力更强。

三、简图表现,让学生在画中对探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

让学生用画简图的方法把实验中所观察到现象表现出来,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可以简洁明了地再现学生的探究结果和科学结论。运用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现力。再加这种表现方式通俗易懂,简单方便,学生很乐意接受,观看的也一目了然。例如在教学“反冲”原理时,学生在演示了充满气的气球向上运动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用简图表示气球运动的过程:学生在记录纸上先画出了一个气球,在气球的上端画了一个向上的箭头,表示气球运动的方向,在气球下端出气口画了一个向下的箭头,表示气体喷出的方向,从而清楚地表明气球运动的方向与气体喷出的方向相反,简明扼要地表明了反冲现象的根本原理。可见用简图让学生对探究结果作出分析与解释,可以清楚地展示学生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从而为学生构建起正确的科学概念。

四、数据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对探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

1、用平均数处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有时要求学生进行2~3次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要让学生对从2~3次操作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学生一般是很难发现其中的科学规律的。这是因为单次测量的数据有时会由于学生操作的原因出现误差,这以致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不能作出正确解释。而指导学生用取平均数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数据,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差错。例如在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时,有组学生在加2个、4个、8个铁垫圈测出了小车运行时间(秒)的这样三组数据:16、14、15,14、11、9,9、8、7,单从这三组数据中的任何一组数据,学生都是比较难进行分析与解释的。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取平均数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为:15,12,8,再请学生进行分析,那就比较清楚了,学生很快就可以发现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用表格处理数据。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多个数据,如果引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然后再加以分析与解释,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从众多的数据中及时发现规律并得出科学结论。用表格统计数据可以避免数据的分散性和零碎性,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加工,总结提炼。例如在研究“杠杆的省力费力规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杠杆”两边挂不同钩码,最后使杠杆保持平衡,再用表格对数据进行记录。实验完成后再让学生对表格中的数据按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这三种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由于所有数据全在一张表格中,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上述任务。在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类时,就已经能对杠杆的省力费力规律作出结论了。

总之,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得出科学结论,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要根据不同探究的结果,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且最有效的分析与解释科学现象的方式对科学探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不断培养学生自己发现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探究科学问题的良好品质。

猜你喜欢

横梁结论科学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软横跨改软索式硬横梁研究
基于钢横梁刚度折减的钢板组合梁地震响应分析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立式车床高精度、高刚度进给式横梁设计
结论
浅谈框架式玻璃幕墙闭腔横梁系统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