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013-04-29黄立星
黄立星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要通过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最终服务与生活实践。”要高质量地完成此目标,必须要强化数学课堂教学。应将教学内容融于教学形式之中,改变以往严肃而沉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喜爱数学。笔者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提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的欲望、需要、追求的征兆,兴趣能使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学生对某一种学习活动有兴趣,就全神贯注于其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既是学习的动力和先导,又是教师确认学生发展水平和阶段的依据之一。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要为学生提供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把学习任务作为自己的强烈要求,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行动,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精神饱满地去学习、探索和追求。
数学学习的思维,都有一个产生意向或动机的过程,一般来说思维是从动机开始的,但是,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引起意向(兴趣)。必须考虑为了产生意向,需要有什么样的问题情境。同时,有意向发展成的动机,又有着不同的类型。思维的过程,可以看着是在总的意向指导下,具体动机不断转换所造成的矛盾运动。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意向的激起(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有一个积极的开端和持续的势头。
二、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数学素质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对学生态度、能力的培养应在各学科中体现。就拿数学教学来说,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全国通编小学数学教材,初次出现的知识点,比较侧重学生的操作;前后教材比较系统的知识,教材特别注意知识的迁移、类推。我在数学教学中注意以下两个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指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新知识。小学生认识的发展经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这样一个过程。基于这一认识,操作在小学数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学生在操作中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既可丰富感性认识,又能形成表象。
2、教会学生运用比较,迁移方法学习新知识。比较、迁移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在学习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比较、迁移能力的发展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这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三、善于运用教学语言,获得良好的效果
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语言修养,语言把能直接看到的,尤其是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勾画出鲜明的形象,构成清晰的概念,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及学生素质的高低。数学教学更应重视语言的运用技巧。首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严密、完整;第二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第三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最后要注意语言精炼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听得懂,听得住,喜欢听,从而得到数学素质的提高,起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翘舌课堂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则充当观众。其结果是老师埋怨学生呆,学生埋怨课下得太慢。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所致。从本质上分析,是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或参与的形式过于呆板,学生不感兴趣,致使学生的思维处在一种压抑状态。因此,我选择了以设计课堂练习活动为突破口,巧妙设计练习形式引入竞争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我把课堂练习分成双基练习、辅助练习、思考练习。双基练习主要针对各知识点,一般为判断题和选择题、填空题,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时,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A和B,两组做同样的练习,完成后同桌互相评比,以错误较少者获胜,两个大组则以获胜人数较多的组为优胜组,最后对优胜的组及个人进行表扬。辅助练习是例题的平行练习,多为计算和应用题,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做A组题,B组学生做B组题,完成后同桌交换评定和矫正,最后同桌再交换评改意见。这种练习,使学生扮演了练与评的双重角色,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分析与識别能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考练习是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因难度稍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这种练习,既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纠正、相互补充,又可以充分捕捉学生思维过程的每一个闪光点,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学具的操作、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巧设课堂练习题,达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获得新知,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运用,就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