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3-04-29赖汉林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洞庭湖思维能力思维

赖汉林

地理因其学科的特殊性,使许多高中生感到难以理解,部分学生甚至对地理产生了畏难心理。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常见的学生地理思维现象分析

1.思想认识狭隘,原理把握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地理学科的特点概括为:①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②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师生必须转化高中地理思维,全方位考虑地理问题。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生认为地理属于文科,只需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地理知识就行了,而忽视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解答一些综合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只会死套公式计算时间,一旦遇到较难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

2.思维缺少深度,综合分析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用全面、综合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经常用片面、孤立的观点来看问题,导致他们容易混淆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原理,无法构建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形成全面的认识。

3.思维缺乏逻辑性,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在思维过程中条理不清,违反了逻辑规则,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导致分辨不清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从而得出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

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强化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和原理的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而且要关注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为了解答“我国地势、地形对我国河流、气候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对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等特点形成清晰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2.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入手

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才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思维活动。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学生能获得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发展规律。如为了解决“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洞庭湖的面积日益萎缩?”这个问题,教师应从其与地形、位置、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联系进行分析:“一方面,洞庭湖位于长江支流湘江与长江干流的交会处,支流与干流中上游的植被不断被砍伐、破坏,加上当地降水较多,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湖泊不断地被泥沙淤积;另一方面,填湖造陆造田,使洞庭湖面积退缩得很快。”那么,洞庭湖的退缩或消亡,会对环境、气候产生什么影响呢?教师可以从湖泊及其环境、人类生活状况的变化等联系来分析。

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只有把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实际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再进行验证,最后运用到实际中。因此,教师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以及地理知识的运用,更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都下雨,可为什么书上说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呢?学生通过讨论,观察教材中的降水量柱状图,才明白这主要是从降水量来区分的;又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农业为什么低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其中属于地理原因的有哪些,这些原因又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教师要有一个全盘考虑,循序渐进,统筹安排,注意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习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赣源中学)

猜你喜欢

洞庭湖思维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洞庭湖
培养思维能力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