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设情境,用“心”教学
2013-04-29黄小玲
黄小玲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要使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并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教师必须给他们一把进入“鉴赏天地”的钥匙——《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在设计教学案例时,笔者先是对教材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容解读,目标明确,难点和重点清晰,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体现了对高效教学的重视与期待。
一、妙设情境,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笔者班上的学生都是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因为他们的感知、概括、归纳、欣赏、评述能力还囿于自身有限的知识,致使他们不可能对美术作品的流派、风格、技法、主题与内涵作出全面、准确的鉴赏与评述,而这一情况对于欣赏课教学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学生不懂得如何鉴赏与评价,所以他们会觉得无趣;因为无趣,所以他们不会积极参与。因此,导入部分的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在教学中,笔者以一段开国大典的真实历史视频资料作为导入,之后又结合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来导入新课。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系统,让他们循着与画面匹配的声音,静静地感知、领悟作品,甚至能感受到作者的呼吸与心跳、思想与情感……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为顺利实施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关注与尊重学生,用“心”教学
认真、细致地分析教学对象,除了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更深的层面上,它还体现出教师能否真正关注学生。只有关注学生,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能力现状,把握学生的知识需求,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并努力为其创造条件与氛围。如笔者强调,对于学生的个性观点,教师应充分包容,欣赏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另外,在案例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运用师生互动、教师提问、教师点评、同学互评等方法,这看似不起眼的安排,实际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解答自身疑问、展示与表达自身看法的平台。这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教师并没有忽视他们的感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学有法,更需用“心”。惟其如此,师生在课堂上才有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关注与尊重学生,践行“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标准理念。
三、三维目标或可发掘与倡导作品所体现的创新精神
任何学习活动的目的都应该贴近时代,符合时代的需求。基础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使他们学会学习,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笔者认为,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
四、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处理好其与传统教育手法的关系
在很多教学设计中,教师运用了大量的现代教育手段,其海量的信息是传统教育方法无可比拟的!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在带给师生方便、直观、快捷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地冲淡了师生互动的热度,图像的变幻代替了教师的讲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反而拉远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笔者经常会在教学准备中设计两幅手绘的教具,虽然费时,但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另外,现代教学手段中大容量的信息优势,其实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应当引起教师的注意。
所以,教师应把握好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合理地利用两者为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