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终将黄袍加身
2013-04-29宁敏来
宁敏来
“经济”是什么?经济是研究稀缺的学问,从来都是以稀为贵。在世界性地遭遇农业人才短缺、人力资源出现断层,70亿人口嗷嗷待哺一日三餐必须保证时,做个农夫,会是一个有前瞻性目光的智慧选择。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农夫也绝不是刀耕火种时的简单劳动者,能让未来农业黄袍加身的不仅是可能的市场需求,更是未来此行业的从业者肯定具备的综合素质与要求——不但要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全面的种植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判断能力和风险意识,以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品牌化。所以农药英才网的调查结果是: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人、掌握市场的人、有农技专长的人、企业老板、承包大户、热爱农业的人、普通的农民,这七类人是未来种地的人。
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早在2009年中粮入股蒙牛之后,又有2011年8月的北京粮食集团与汇源果汁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涉及粮油食品深加工、畜牧业、有机农业推广、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的新闻。借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以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的经营新思路,并借助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已经引发了一股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种植业)的新潮。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2.7亿亩当中,流入工商企业的耕地面积为2800万亩,比2009年增加了115%。流入工商企业的耕地绝对数量虽然有限,但占流转总面积的比例已达到10.3%,且呈现快速上升势头。
寻找更简单又更有利的工作,是符合劳动均衡化原理的,而农业生产不但要考虑生产,还要考虑经营管理,考虑政策、考虑市场、考虑天气,相对于打工来说,目前的农业更是复杂劳动,这就是当前为什么大量精壮劳力流入城市,流向了工业,“38、61、99部队”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的原因所在。谁来务农?是现实残酷的拷问。已有学者提出“必须抓好(农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建设”的观点,因为只有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全过程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才能提高农业的地位和利于政府对农业的扶植、监督和管理,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获得社会平均利润,新一代职业农民能获得较高收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还劳动者真正的光荣和相匹配的社会尊重。唯有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才能是一个被翻页的历史标签,未来的农夫一样可以开着跑车风驰、在米芝莲餐厅优雅就餐。那一身龙袍hold住的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浙江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联想控股名誉董事长柳传志、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网易CEO丁磊都不约而同地跨行业进入了新农业领域投资,只是巧合吗?那就太单纯了。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最为基本的资本货物及生活资料产品必须立足于国内生产加以解决,其中的微妙和厉害不言而喻。特别是全球化资本的无孔不入——最近10年来,美国一些生物公司和农业投资公司开始抢注生命专利(DNA Property),它们通过一些转基因实验来改变物种构成 (如大豆或某些花卉),并抢先注册专利,来垄断农业生产和市场。这意味着以后中国农民将不能自由交换种子,专利权的买卖将为国际资本创造巨大利润。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今天殖民主义的全新形式,它不仅影响农村地区,亦将波及城市生活,所以国家政策支持和财物倾斜于农业那是再自然不过了。
当谷歌联合创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摇身一变,成为在实验室里培育牛肉这个项目的财务资助者的新闻还真不能一笑而过, 农业的变革只怕是陈桥兵变,兵不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