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2013-04-29孙淑桃
孙淑桃
一、当前工程质量状况和存在问题
当前工程质量状况是:总体工程质量水平有所提高,不少地区创出了高水平的结构工程和综合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机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运用。当前新的质量形势下,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最为突出,用户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工程质量责任追查更加严格,企业对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保证更加重视。
主要问题是: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施工单位粗放型管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工序交接验收不严格、施工记录不按时填写、工程阶段验收不按规定进行;有的对实体不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追时间抢进度,造成不可弥补的质量缺陷和质量问题。另外,工程监理不能到岗到位,不能完全行使监理权力,“三控制一协调”职能不能正常发挥。
二、质量问题分析
工程质量及质量管理在很大空间上仍然存有很多问题,还存在着不少的设计和施工缺陷及质量管理问题,质量事故及质量投诉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1.企业控制。参加建设的各单位,没有把质量真正放到第一位,没有完全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在投资项目负责制、工程招投标、资料管理、价格标准、设计图纸深度、图纸审查、监理委托、开工许可、工程进度、竣工验收程序和内容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2. 材料、环境影响等因素。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及使用功能,有的建设单位为了降低投资,压低工程造价招标,施工单位为了追逐利润,侵用设计安全系数,忽略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采用劣质建材以达到追逐利润的目的。
3. 操作技能不平衡。目前各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基本依靠外雇民工,技术工人不固定,流动性强,工人得不到系统的培训,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水平参差不齐。
4. 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明确及配比等因素的不稳定性。目前的建筑市场是建设单位的市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了保住工程的连续性,与建设单位之间形成了不平等的合同履约关系,使得建设单位的权利不断增大,质量责任的分配发生变化:一方面建设方不按规定赋予监理应有的权利,另一方面是监理外聘人员居多,水平低责任感不强。同时也存在建设、施工、监理三方人际关系和管理体制上的弊端,造成监理工程师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加强宏观调控监督力度,提高工程质量
“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搞好工程质量是发展的需要,更确切地说是企业生存的需要,必须下决心改变自己所有粗放的、不规范的问题,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领导质量第一意识问题;谁都可以管的问题;质量与效益关系问题;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问题等思想观念转换问题;管理体制与机制问题;建设各方主体全面了解和掌握并严格执行各自质量行为规范的内容和方法问题。
1. 思想观念转换问题。第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定期组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培训班,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第二,树立创优意识,用户至上意识,搞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施工队伍完成的每一项工程,必须经得起考验。规范管理、文明施工不仅对质量有保证,也会树立起自己的形象。第三、监理单位要树立主人公意识、质量第一意识。工程监理人员作为建设单位聘用的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对所监管的每一项工程要尽职尽责,敢于负责,敢于向不良现象作斗争。
2. 理顺关系,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步,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责任要落实到人,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质量行为意识;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建筑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工程报建审批核准制度、投资项目法人制度、工程施工单位管理与准入制度、开工许可制度、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管理制度等。
3. 完善监督管理内容,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和遵循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督程序,明确监督管理任务、内容、范围、职责和权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范围包括: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交通建设项目及其配套、辅助和附属工程;参加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五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工程用品、构配件;工程实体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涉及安全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使用功能、环境质量。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任务:制定监督管理工作方案。每个工程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针对工程特点,明确监督的具体内容、监督方式。在方案中,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做出实施监督的详细计划安排;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有关人员的资质或资格及到岗到位情况。
4. 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国际上通用ISO质量保证体系。ISO的质量管理核心是过程控制,关键是质量问题可追溯性,措施是施工纪录。目前,大多数企业进行的是ISO9000体系认证,也有一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了ISO14000体系认证。其执行的关键是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纪录,只有做到了事事有人写、有人做、有人记、有人查、有人改,ISO质量管理就一定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写、做、纪、查、改是一个整体控制过程,称之为质量循环,走过一个循环,质量就会提高一步,所以,也称之为质量螺旋。如果差了一个环节,整个ISO质量体系都不会起作用。
5. 引入质量评优机制,给建筑市场注入竞争活力。监督备案制的实行,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谁核定,谁负责”的质量意识。然而,,建筑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它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服务年限久、与人民工作和生活关系密切的特点,每一个投入使用的建筑产品都必须是合格品。在工程质量自我评定中,施工企业往往出于自身考虑,虚夸质量;而监理单位由于公司业务的局限性和出于公司发展角度的考虑,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时也会放宽要求。鉴于这种实际情况的存在,监督部门应该在做好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同时,适时引入评优机制,督导各建筑单位主体行为健康有序地发展,创造一个蓬勃向上、稳定有序竞争的建筑市场.
总之,搞好工程质量管理关键在领导,重点是规范各方质量行为,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严格质量验收,及时更新知识和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才能适应“大发展、快发展、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