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2013-04-29闫爱兵王秀静
闫爱兵 王秀静
进入雨季连阴天气较多时,常出现湿润冷凉气候导致葡萄霜霉病的发生。现将葡萄霜霉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症状
葡萄霜霉病只危害葡萄的地上部幼嫩组织,如叶片、新梢、花穗和果实等。叶片染病初呈半透明、边缘出现不清晰的淡黄绿色油浸状斑点,后扩展成黄褐至褐色多角形斑,病斑大小因品种或发病条件而异。湿度大时病斑愈合,背面产生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梗和孢子囊。病斑最后变褐叶片干枯;新梢、卷须染病初呈半透明水浸状斑点,后扩展成黄至褐色病斑,表面也生白色霉层,新梢生长停滞,扭曲或干枯;花穗积聚的露水有利于病菌侵染,染病小花及花梗初呈油浸状小斑点,由淡绿色变为黄褐色,病部长出白色霉层,病花穗渐变为褐色腐烂脱落。幼果病部变硬下陷,长出白色霉层,皱缩;果粒半大受害,延及果梗,果实软腐,后干枯脱落;果实近成熟期一般不受害。
2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2年。第2年春天萌发,产生芽孢囊,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隙蔓延,并长出圆锥形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然后从气孔伸出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借风雨进行再侵染。病害潜育期在感病品种上只有4~13天,抗病品种则需20天。秋末病菌在病组织中经藏卵器和雄精器配合形成卵孢子越冬。
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该病多在春秋两季发生,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于发病。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33℃,适宜温度25℃,同时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适宜温度10~15℃(每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连续两旬降雨量之和超过100毫米,必将大流行),并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在12~30℃,适宜温度18~24℃,须有水滴存在。实验证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时,21℃萌发45%~50%,10℃时萌发95%;孢子囊在高温干燥条件下,能存活4~6天,在低温下可存活14~16天;游动孢子在相对湿度70%~80%时能侵入幼叶,相对湿度在80%~100%时,老叶才能受害。
果园地势低洼、通风不良、密度大、修剪差,有利于发病;南北架比东西架发病重,对立架比单立架发病重,棚架比立架发病重。棚架低比棚架高的发病重。迟施偏施氮肥,刺激秋季枝叶过分茂密,而果实延迟成熟,发病重。含钙量多的葡萄抗病力强。葡萄细胞液中,钙钾比例是决定抗病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钙钾比例大于1时,(老叶)表现抗病,小于1时(幼叶)则比较感病。含钙量取决于不同品种的吸收能力以及土壤和肥料的含钙量。
3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管理。及时剪掉病枝、病蔓、病叶、病粒,早期架下喷石灰水,杀死病残体中的病原物,提高结果部位及棚架高度,及时摘心、绑蔓、除草、排水。(3)根据测报喷药保护。抓住病菌初侵染的关键时期喷药,以后每半个月左右喷1次,连续2~3次,药剂选用1∶0.7∶200倍量式波尔多液,惠州中迅产的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50%烯酰吗啉水分散颗粒1000倍、杜邦克露(72%霜脲锰锌)500倍、科博600~800倍和杜邦易保(68.75%恶酮锰锌)800~1200倍、上述药剂交替轮换使用。棚室保护地发病时,关闭门窗,用45%腐霉百菌清烟剂熏蒸。对果穗及时套袋,采收前摘掉,促果穗增糖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