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破语文教学的“三重门”

2013-04-29蔡加春

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三重门初中语文

蔡加春

摘 要:语文教师犹如农民,其教学犹如田间耕耘:解读文本如同农民选种,只有用独到的眼光瞄准文本中有价值之处,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方能获得丰硕的果实,不然挑选不当,眼力不深,选的尽是瘪种,那就只能吃“荒年”了;课堂提问如同农民播种,只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方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其优游涵泳,不倦与思索,品尝到思想的快乐,这与农民播种何其相似,只有将种子播在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地之上,方可发芽生根,否则,即使结出果实,也是“橘生淮南而为枳”了;课堂评点犹如施肥,只有评点得当,方可继往开来,这好比农民施肥,过早或过晚,过多或过少,都会不达或不及,只有在植物需要肥料的时候进行及时的营养补充,才能助其生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三重门;深度解读;激发思维;精到点评

语文教师犹如农民,其教学犹如田间耕耘。语文课堂只有给学生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才能使他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达到提升其语文素养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冲破语文教学的三重门:

1 第一道门:深度地解读

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语文学科有着较大的隐蔽性。不同的教师面对同样的文本,所获得的东西是不同的,所得到的感悟是有深浅之别的。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对语言精细、独到、敏锐的感悟力,方能在文本细微处发现敏感地带,从而带领学生优游涵泳,炸出语言的香味来。

试举《老王》(人教版八上)一语言品析为证: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这句话没有华丽的修辞,只有平淡的叙述,质朴到似乎黯然无光,所以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对之就如同喝白开水一样无味,每次教学提问:“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吗?”学生除了只能答“老王很孤独,很悲苦”,而且回答时脸上拥有的是一脸麻木的笑意,再问之,则是一脸茫然!究其为何?

此时,教师只有在解读文本时发现这朴实的句子中2个“逗号”所蕴藏着的巨大的情感波澜,抓住这2个“逗号”作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支撑点,才能化平淡为绚烂,变学生的“无情”为“动情”。通过深情的诵读拨动学生的情弦,继而引领学生用情品读,再则引发他们谈谈读后的感受。此时你会发现,学生的表情会由先前的“笑”转到“凝重”,会由先前的“不以为然的回答”转化到“深度”的品析:

师:同学们,此时,能再告诉我,你从中读出什么了吗?

生1:老师,我切身感受到老王的孤苦无依了。

生2: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4个逗号韵味十足:4个逗号把“死了”、“没出息”、“没什么亲人”加以强调突出,从而使读者的情感波澜横生:“有个哥哥”后面的逗号使句子有一个小停顿,带给人希望,让人为老王高兴,而逗号后的“死了”让人的高兴化为虚无,变成悲伤,“有两个侄儿”之后又一个逗号,再次给人希望,再次让人为老王高兴,而逗号后面的“没出息”再次让高兴化为虚无,希望变成失望,“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使人陷入绝望的深渊。

师:能从逗号入手,分析情感,十分精妙,可以说是杨绛与老王的知音啊!

生3:我觉得杨绛多年之后对老王的情感依然很深,从刚才的分析中我觉得杨绛已经把自己和老王融为一体了,与其说我们的情感在跌宕起伏,还不如说杨绛的心理在流泪,是杨绛在写还是老王在说?我们已经很难分清了。

师:是啊!言到极致便质朴,情到深处自然浓啊!此时的杨绛在情感上已经与老王融为一体了。让我们再次去诵读这极致的言语,感悟其间的情怀吧!(生再次深情诵读)

师:同学们,杨绛在这个句子里,借助逗号,把深厚的情感通过质朴的语言传递了出来,那我们能否也借助逗号,通过添加一个逗号,让这个句子发出更大的光芒呢?(生思考)

生4:我觉得可以在“此外就没什么亲人”的“此外”后加逗号,因为,这样在读了“此外”两字后,可以再次掀起读者的希望:“老王还有其他亲人吗?还有好的处境吗?”而后面的“就没什么亲人”则让人陷入绝望的深渊,这样让读者的情感经历从原来的两次“希望”到“绝望”变成3次“希望”到“绝望”,情感波动多1次,情感也会更深一层。

师:精彩!再读!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通敏锐的目光,抓住逗号大做文章,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涛,使一句质朴之言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这得益于教师细腻、深刻、敏锐的文本解读!否则,很难让此处发光。

2 第二道门:激发思维的提问

课堂上师生交流释疑犹如将士战场杀敌,疆场上主将只有得到下属的认同与支持,方可形成合力,令出军行,战胜仇敌。同理,课堂上教师只有提出有牵引力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挑战学生的思维,震撼学生的情感,使其欲思难止,欲言难休,从而进入文本深处,提醒升思维品质。

比如,我在执教韩愈《马说》一文时,在疏通文意之后,提出了一个似浅实深的问题。

师:同学们,“虽”在古文里有“虽然”和“即使”之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将这句话译成“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课件大王张国生在其《马说》的课件上也将其定位为“即使”;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参也是如此。那么,你们觉得“虽”字在这里该取哪个词义呢?

生1:我觉得人教版教学参考书的理解是正确的,因为把这句话翻译成“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这样十分通顺,“即使……也……”是一对关联词语,说明了马的悲惨遭遇,况且我买的参考资料及练习册上也是将“虽”做“即使”来理解的。

师:似乎很有道理,还有参考资料为证。那其他同学呢?(稍侯)

生2:我觉得不能作“即使”来理解,因为“即使……也……”表达的是一种假设情况,但如果结合前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我们会发现,韩愈所说的千里马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常有”,所以“虽”应该取“虽然”之义,因为“虽然”表达的是一种“事实”。

师:你能按你的理解翻译一下吗?

生2: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但是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生3:老师,我赞同“虽”取“虽然”之义,但我觉得还有新的发现……

师:不错,会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很好!

生3:我觉得,“虽”取“虽然”还是“即使”,这不仅是一个句子的正确理解问题,他还涉及到文章的思想深度……

师:啊—洗耳恭听!

生3:因为韩愈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只是“待命”,难以施展抱负,他不得不依附董晋。董死后又去依附张建封。仕途如此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难遇。就是在这种心情下,他才写出了《马说》。

师:从词到句,从句到文,我很欣赏你的思考,也很赞同你的见解,谢谢!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对于课文,我们需要“敬”,但不能“敬畏”,而是要“敬”而有“疑”,在思考中提升自我。

在这一教学环节,我抓住“虽”字含义的疑惑点,让学生选择,看似十分的微小,实则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从生1凭借关联词语和原有知识储备而赞同教材的“即使”取义,到生2结合文章语境,批驳教参观点,再到生3结合韩愈背景,再次选取“虽然”之义,进而还原文本的真实意旨,可以说教师在其间似乎“很不得力”,但这恰是星火燎原,因为这一切都得益于教师找准了提问之点,从而引起思维爆发,到达文本深处。

3 第三道门:精到的点评

“精”在此处乃“及时、恰如其分”之意,它需要教师点评的时间及时,点评的语言力求“切中肯綮”,“一针见血”、“一言以蔽之”。

如若课堂上教师的评语都是精妙、独到,学生怎能昏昏欲睡呢?怎能不学趣横生呢?该是只恨课堂四十五,不能将之绵延,达到四百五之心态吧?

语文教师只有在“三重门”上着力锤炼,轻松逾越每一道门,才能在教学中根据课堂情节发展,点石成金,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永远趣味盎然、乐此不倦。

(责任编辑 王昕)

猜你喜欢

三重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三重门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
文言文教学三重门
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的“三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