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院,托起他们起飞的翅膀
2013-04-29毛毛雨
毛毛雨
不熟悉航院的人,大多都会以为这是一个航天修理方面的专科学院,谁也不会想到他和部队有什么联系;但是熟悉航院的人,特别是工作在航空维护岗位上的士官会这样告诉你:“航院是个好学校,我就是从那里毕业的。”
【现场】2012年,深圳某公园明斯克航母上一片热闹的景象,引来了不少行人围观。大家惊讶地发现一群学生、老师模样的人,正在拆卸包括歼-7飞机、红二导弹、米-8直升机、高炮车和地面雷达等装备。这些庞然大物,他们怎么拆,又拆来做什么呢?
原来这些人是来自长沙某航院的教师和学生,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他们要把明斯克航母上的8架飞机及4套装备从深圳海岸运回长沙,用于教学实践。此项工程难度大、装备数量多,经过专业公司的测算,仅拆运费用就需要140万元。学院领导决定:“学院要彰显自己的实力,拿出看家本领,这一次我们自己运回家!”
这些飞机装备在海边停放多年,风吹雨淋,带过去的工具不能发挥作用,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教师们自制人字梯、撬杠等专用工具。50天后,教师、学生和企业专家们硬是把几十吨重的装备运回了长沙。拆运总开支只有60万元,不到预算费用的一半。
只有取得人才培养和技术对接产业上得天独厚的优势,才能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就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该校创办于1973年,隶属空军装备部,军队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是全军院校中唯一的具有国民教育性质的普通高校。近年来,学院主动对接航空产业,培养了一批“政治合格、技能过硬、身心健康”的高素质航空修理技能人才,不断为地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学院成立以来,在空军装备部的正确领导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面向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并重并举、同步发展;坚持走融合式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打造“立足空军航空修理,紧盯军队机务士官培养,渗透中航工业航空维修,拓展民用通用航空维修,面向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的航空特色品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以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隊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培训能力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建设,已成为品牌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全国知名高等职业院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十年艰苦创业,四十年风雨辉煌,学院为空军航空装备修理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一大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航空修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长沙航院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阔步迈向航空特色鲜明、军地共享、全国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
今年,在总参谋部的批示下,学院直招士官的名额进一步增加,给向往军营生活的青年又多了一个选择。过去十年,上千名从航校选拔出来的直招士官,在部队有的立功受奖,有的考学提干,还有的走上了讲台成为教官。回想起自己在航校读书的美好岁月和在部队奋力打拼的日子,这些“航校人”有话要说。
文浩,2010年8月入伍,现任辽宁舰航空设施班战士,中士。
【人物心语】和大家一样当初是怀着对军人的仰慕而来到航院的,怀着对湖南这片英雄辈出热土的向往而来航院的,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而来航院的。如今能够去当士官这无疑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很好的就业之路。有人也许会问,当兵到底好不好?划算不划算?这个问题我来当兵时也在反复考虑。有句话说,当两年兵后悔,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既然我们想去当兵而且能够去当兵,为什么不去当兵呢?
【镜头回放】上学时,文浩就常对同学们说自己没有特别聪敏的头脑,但他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勤能补拙。只有自己不愿学的东西,没有自己学不会的东西。只要自己每天抽出3个小时来学习,一个月30天,一年365天,一年也有1095小时,就算1小时看10页书,一年也有10950页书。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学习的速度就是成功的速度,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地加紧学习。因此文浩在校期间取得了国家奖学金,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他说到部队后他要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自己这个专科生也不差。
毕业后,他被分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进行三个月的系统学习。其间,恰好辽宁舰到学校来挑选舰员,每一个海军人都有着自己的航母梦,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谁又舍得错过。因此文浩就制定“三个一”学习计划,早、中、晚各学习1小时。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向业务经验丰富的助理员学习业务知识。就这样凭着自己在航院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加上付出的超常努力,文浩在140多个学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十几名被提拔上的舰员之一。
在大家的一片赞誉声中,走上“海上巨无霸”的他并没有松懈,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取得了不少的成就。这不,最近有好消息传来,文浩和区队长共同设计研制的有关舰载机保障方面的装备正在申请国防专利。文浩骄傲地说:“在航院理论学得扎实,动手能力也强,这才能成就今天的我。”
【航院声音】2003年,航院被确定为从非军事部门直接招收专业技术士官的试点单位,在省军区、市警备区、区武装部的大力支持和认真组织下,完成了总部下达的士官招收任务。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军队士官,是我国兵役征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改变我国兵源结构,提高兵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军队领导的一所高职院校,航院将始终牢记肩负的神圣职责,认真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招收士官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为军队士官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谢呈军,2003年10月入伍,现任空军某保管队航材修理技师兼航材信息化管理员,四级军士长。
【人物心语】刚到部队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深深地感觉到:成才,关键在于你能否胜任自己的岗位,关键在于你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否有所创造。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同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在其位谋其责,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的执着。要不然,对工作没有一点激情,缺乏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认为一般过得去就行,那么我们去当士官体现不出有什么优越性。
【镜头回放】谢呈军刚走到航材保管维护的工作岗位上除了积极向老保管员们学习外,还查阅大量资料,刻苦钻研航材业务知识,熟练掌握航材保管维护技能,不断提高航材保障能力,他先后接收航材9000多项、180余万件,发付航材8000多项、160余万件,无一差错。
2005年,仓库实行“货位化”、“条码化”航材管理模式,谢呈军按照上级要求,带领全班人员,连续加班三个月,四栋库房共计12000项、200万件航材进行调整清查,搬入高位货架库房,并将航材信息录入仓库管理系统,打印粘贴条码,使航材摆放有序,整齐划一,便于供管。
作为一名特招大学生士官班长,谢呈军努力将大学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不仅在航材保管维护修理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在航材信息化管理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过去航材管理方式是人工加账本,耗时又耗力,针对这一情况,他用两年时间翻阅大量资料,借鉴外军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向徐州空军勤务学院航材专家请教,在徐州空军勤务学院教授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航材信息手持终端查询机”终于在他手中改进成功,查库由原来的一个多月变为现在仅仅一个星期,极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有力增强了航材供应保障能力,使航材管理向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精确化保障方面更迈进了一步。不仅如此,谢呈军还针对航材发付信息人工操作繁琐等现象,积极和徐州空军勤务学院航材专家探讨,历时一年,在专家教授的带领下开发了“航材收发混编码智能识别系统”软件,该软件经总部专家鉴定,给予很高评价。
【航院声音】 谢呈军是航院的第一批直招士官,也是优秀毕业生的代表之一,他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空军装备保障作出了贡献。针对航空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空军航空装备修理能力实现由单一修理向修、造、研并举的跨越式发展,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进一步提升的趋势,航院主动紧跟空军航空装备修理能力建设发展节奏,大力加强航空修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新增加飞机控制设备与仪表等维修专业,扩大飞机维修专业招生规模。